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特别策划

产经 | 新闻总汇 | 国内 | 国际 | CBS | 会议 | 管理 | 招商 | 人物 | 商学院
滚动 | 总裁在线 | 专题 | 职场 | 生活| 专栏 | 评论 | 区域 | 回顾 | 封面秀
股市论坛 沪市 深市公告 理财 银行 外汇 保险 期货 基金 债券 招银财富 | 点金理财 | 网上银行 | 信用卡 | 金葵花理财
股票首页 行情 新股 中小企业板 及时雨 要闻 焦点 公司 热股 模拟股市
股票代码 股票代码检索
 
   超越,中国百余年来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情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超英赶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人不断地努力、梦想并实践着一次又一次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先进、超越对手。
   200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被世界所超越的地位,但就在这短短的200年之间,中国从一个被超越者,逐渐成为了一个超越者。甚至,我们第一步要超越的对象,就是曾经为了超越中国而提出“和魂汉才”的日本。[详细内容]

    质量 发展的硬道理

   “日本人对质量的认识,与欧美完全不同。”王明舰教授指出:“举个例子,在美国企业,一个同心轴长度在48mm到50mm之间,都属于合格产品。但是在日本企业中,如果标称这个范围之间的产品都属于合格品的话,那么,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肯定会主要集中在49mm这个区间。”
    日本人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是精益求精的。据日本神钢集团人力资源株式会社社长增田和朗先生介绍,在日本神钢,质量管理是深入到每一个员工血液中的事情。对于质量的管理,是每一个员工必要的责任。如果一个员工发现任何一个工序上出现了任何一个问题,他都会努力的向相关人员指出,直到问题真正解决为止。[详细内容]

    培训 凝聚力的灵魂

  有人认为,日本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来自于日本文化传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再有凝聚力的集体,在工作中也会发生矛盾,一旦没有解决矛盾的素质,无论如何团结的集体也会在争吵中崩溃。
  增田和朗认为,企业领导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证企业充满活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否则,企业是一盘散沙,无论怎样英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优秀的技术和完美的产品,没有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也没有办法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因此,神钢对职员非常的尊重。企业将员工当作宝贝,当作企业最大的财富。同时,日本企业还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引导员工将民族、国家荣誉感,转化为企业荣誉感。这种信息,除了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导向以外,还要不断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达给员工,比如培训、员工服务等,让他们深深的了解。[详细内容]  
    情报 秘密武器

    日本人的情报意识,是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的。 
  据曾经在日本丸红商社工作过的况杰先生举例说,日本人无论是谈判还是开会,都会有专职的记录员,这些记录工作不仅仅包含着会议发言,同时,还会记录会议室周围的情况,墙上挂着什么东西以及谈判双方各自穿什么衣服,说话时会有什么动作,以此作为推断对方习惯、嗜好以及隐含意思的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公司,这些已经不是一种刻意的工作,而是这个岗位上的职员一种自觉的行为。每天早上来到公司,打开办公室的门,你就会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真在地上拖出数米之长,这还仅仅是丸红商社派驻世界上百办事机构一天所收集的情报中很少的一部分。[详细内容]

    创新 实用路线

    对日本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评价,向来有两种态度,其一认为日本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能力,因此日本人的创新能力并不值得称许。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日本企业以发展改进型创新为主,他们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为满足顾客满意度而对产品功能和形象进行改进,这种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当前最需要学习的。
  不管专家们如何评价,至少很多欧美发明的基础核心技术,却是在日本开花结果。例如:尽管飞利浦持有CD机的专利,但是世界最大的CD机制造商却是日本的SONY;尽管飞利浦、柯达都拥有CCD技术专利,但是,数码相机却几乎被日本产品一统天下。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日本尽管在核心技术上与美国相去甚远,但是在增量性技术创新上,有着世界最强大的开发能力,并且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转让中,获取了巨大的财富。[详细内容]
    超越日本的SWOT

   中国可以超越日本,也一定能超越韩国。学习欧美的长处,自动、细节、诚信、负责、思考……《中国财富》做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好,不仅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还要对国内的企业说:少喊两句口号,多研究些细节和方法。
  一个有执行力的人要具备三种心态:自动自发、诚信和注重细节,人是这样,企业更是这样![详细内容]

    中国企业学习哲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古辞很好的描绘了中国企业的管理状态。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已经是共识了,在管理学习上的探索却也是充满希望的坎坷。
    早期中国企业的学习都或多或少犯过“照搬论”的毛病。认为管理可以走捷径,可以“超常规”,忽视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特殊性给管理带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片面地搞“拿来主义”,导致急功近利、食“洋”不化、南辕北辙。
    企业学习有三个次序:硬件、软件、人。我们硬件学习很快,软件学习很慢,人的素质提升更慢。但我们往往缺乏耐性,在“人、机、料、法、环”完整的系统面前急于求成,引进设备的同时没有引进跟设备相关的人、材料等,结果导致很大失败。[详细内容]

欢迎各媒体合作,来电:010-82628888-5607;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网友投稿: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中国财富》、新浪财经

本期制作:张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