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则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不管这企业有多大来头,也跳不出这个基本原则
苹果公司在中国,一直是以励志片面目出现的,乔布斯的传奇恨不得成了创新的楷模。近些日子,这部苹果励志片忽然有演变成烂片的趋势:无视中国消费者、售后服务分三六九等、涉嫌偷税漏税、被抓到错处还死不认账……甚至还好意思自我称许“为消费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
中国有句古话,桔逾淮而为枳。据说,苹果在美国本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还不敢太傲慢,何以跑到中国,就“无与伦比”地耀武扬威了呢?
按理说,中国市场应该是苹果的“金主”才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市场在支撑着苹果的骄人业绩。有报告显示,中国是苹果公司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上一季度,包括零售在内,苹果在中国的销售额达73亿美元;在苹果公司去年12月份的收入增长中,中国占34%,比美国本土还高。那么,西方这枚苹果,对自己东方的衣食父母倨傲的本钱在哪里呢?
一方面,或有西方人传统的优越感在作祟: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古国,咱拿高科技侍候着,您还指望和咱享受同样的售后?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本性也让这枚“苹果”变得疯狂,如果得罪了中国消费者,没有任何风险,还会减少成本,人家何乐而不为呢?
还不光是“苹果”,中国的消费者在面对那些西方所谓名企耍大牌时,经常会有一种无力感。仿佛他们进入中国就成了天然的规则制定者,充分享受“店大欺客”的特权。而我们的工人或消费者只能隐忍其轻慢,毫无还手之力。那些曾经被我们推崇的源自西方的市场诚信原则,对消费者的善意,以及顾客受损的巨额赔偿之类广为流传的传奇,换个地方,何以就突然变脸了呢?一些曾经嘲笑中国诚信匮乏的西方大牌,它们自己的“诚信”何以如此不堪一击?
关键在于,中国消费者的靠山何在?我们有没有对付苹果之流的利器?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企业,都不是天然的慈善家,都不可能站在道德高地上任人膜拜。要想保护中国消费者应得的权益,唯有加强监管一途,让它们因为“得罪”了消费者而付出高昂的代价,才有可能乖乖就范。
这个监管,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法律和政策,二是市场监管机制。现在,我们这方面还有一些漏洞,让苹果明明钻了空子,还敢得意地百般狡辩。狼闯进羊圈,叼了羊、咬了“上帝”还扮无辜,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对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监管,亡羊补牢迫在眉睫。
当然,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则仍然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不管这企业有多大来头,也跳不出这个基本原则。如果非要挑战中国消费者的爱心和耐心,非要继续无赖下去,再风光的企业、再牛的大牌,也会有盛极而衰的那一天。
至于我们,一要扎牢自己的篱笆,还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个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