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中国城镇化前景,各方献策,有展望,有忧虑。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城镇化战略是否被误读?究竟又应如何解读?农民进城无法享受公共福利,户籍制度改革该从何处破局?未来的城镇开发中又该如何保护农民利益?新浪财经独家对话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详解被误读的中国城镇化。 [完整实录] [评论]
李铁,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城市化问题专家、北京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1955年生于北京,1987年获硕士学位,曾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
我们叫城镇化,不能在城市发展基础上忽视镇的发展。镇代表着一部分农村人口就地就近的转移,这是很重要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的过程,其实不是把农村向城里撵,是在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允许农民在向城镇迁徙过程中,有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
要考虑到承受能力,更重要也符合长远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户籍改革不是一次性简单的,一次两亿全转到城市的过程。
当你进行城镇开发的时候,必须把农村集体土地征有国有才能开发,恰恰征用过程中,是不平等的交换。
从粗放型成长向集约型转变,意味着城市发展模式,要从原来的摊大饼形象化政绩化的工作,来解决老百姓生活的问题。
我们决策有很大的问题在哪里,他所听到的呼声很大,这种呼声是不是真的代表了市场的力量,代表了真正的需求。
1982年,中国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的经济政策,农民工从此出现,“民工潮”也由此而来。
自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蜕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30余年,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然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和歧视。
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此前十年间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机遇。
在许多人眼中,“占海特”们是“入侵的蝗虫”,因为这个女孩的户籍远在外地,尽管一家人进城十年,但未取得当地户籍,故而不应要求参加本地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