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前瞻(7)

  但也要看到,全国财政收入呈回升趋势。全国财政收入1月份下降17.1%,2月份下降1.2%,3月份下降0.3%,4月份下降13.6%,5月份增长4.8%,6月份增长19.6%(见图1),在2008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七个月下降后,实现了两个月的增长。主要原因是:(1)消费税收入增长迅速。(2)营业税收收入有所增长。(3)非税收入大幅增长。

  2、财政支出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28902.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20.54亿元,增长26.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5904.89亿元,同比增长22.7%;地方本级支出22997.67亿元,同比增长27.3%。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加1065亿元,增长75.5%;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加587亿元,增长67.8%;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加205亿元,增长63.4%;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加331亿元,增长57.1%;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370亿元,增长4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815亿元,增长2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加372亿元,增长24.1%;教育支出同比增加593亿元,增长17%。上述重点支出增加额占同期财政支出增加额的75%。

  全年财政形势预测

  1、全年财政收入形势严峻。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增速减缓和物价下行的趋势,决定了财政收入难以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较多,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物价水平下行压力大,使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较多。从政策性因素看,政策性减收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具体来看,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年部分经济指标可能完不成计划。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计划是依据国家确定的GDP增长8%、工业增加值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企业实现利润等指标,以及政策性减免税费等因素综合测算确定的。这些指标前5个月增幅都比较低,随着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今后会逐步提高,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出口总额、企业实现利润等指标难以完成计划指标,使财政收入增长低于预算目标,造成财政短收。

  二是相对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存在滞后性,经济回升反映到财政收入上需要一段时间,财政收入下降期比经济下滑延续期更长。

  三是为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年初预算确定后,又出台了进一步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如从2月1日、4月1日和6月1日起,再次提高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石化、农业等产品出口退税率,与预算相比又减少了财政收入。

  四是财政收入与GDP的弹性受经济周期影响波动较大。在经济上行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财政收入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在经济下行期,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幅往往比经济增长要低。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将会比预算短收。考虑到今年财政收入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按照2000年以来前6个月财政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的较低值预测,全年财政收入增长约2%,由此测算全年财政收入约为62620亿元,短收约3600亿元左右。

  2、全年财政支出大幅增长。在财政支出方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重点支出,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全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76235亿元,增长22.1%。中央财政总支出和重点支出预算增幅较高,中央财政总支出预算增长24%,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等方面支出都增长较快。年度预算确定后又出台了一些增支政策,包括增加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贴息、促进外贸发展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支出压力。综合考虑,初步预计全年全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在22.5%左右。

  因此,2009年中央财政形势十分严峻,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下一步财政政策措施建议

  (1)贯彻落实好保增长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促进投资平稳增长。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快政府公共投资预算下达和项目实施进度,尽早形成有效实物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的乘数作用。加大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督检查,确保尽快落实到位并发挥效应。二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其直接刺激消费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扩大消费。三是合理运用出口退税、关税、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手段,稳定和扩大出口。清理和取消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贸易的金融支持力度,采取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多种方式,促进扩大出口。四是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2)大力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一是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抓紧研究建立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粮食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三是大力发展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努力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重点向大学生、农民工等倾斜。支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二是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出台有关配套文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三是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4)狠抓增收节支。针对中央财政可能出现的短收,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需要在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狠抓增收节支。一是大力支持税务、海关等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强化出口退税管理,努力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二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压缩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费和出国经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

  (5)提前研究新的政策预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加严峻的经济局面,需尽早研究预案,包括下一步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及可供选择政策工具组合等。一旦国外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应果断推出新的刺激措施,并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着力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