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前瞻(3)

  3、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发展力度,大力促进服务消费。一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建议国家大幅增加金融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三产比重等。二是着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快中等收入群体服务消费增长。

  4、积极推进“新农保”和农民工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消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对务农农民的社保要尽快出台和完善“新农保”社保制度。一是增加政府的补贴水平。目前政府补贴仍远低于农民缴费水平,应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增强“新农保”的吸引力。二是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筹资责任。中央政府应界定最基本的养老保险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确定政府应承担的资金数额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分摊额。三是弱化村集体在资金分摊中的责任。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是在改革设计上,建议采取“常住人口”的概念,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二是建议比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规定,把自谋职业的农民工也纳入新体制的适用范围。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管理体系,解决养老接续、待遇计发等问题。

  【外贸篇】出口降幅将减小 进口需求将改善

  今年下半年,从国际方面看,各国经济刺激政策逐步显现成效,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程度有望减缓,世界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将逐步渡过最艰难时期;从国内方面看,中国经济增长将在强有力政策支持下企稳回升,国内需求日趋恢复,外贸扶植政策效果逐步明显。综合分析,预计我国出口降幅将日趋收窄,进口需求将得到改善,贸易顺差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

  2009年1-6月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进出口额 进出口增速 出口额 出口增速 进口额 进口增速
总体 9461.2 -23.5 5215.3 -21.8 4245.9 -25.4
一般贸易 4628.7 -22.6 2350 -23.3 2278.7 -21.9
加工贸易 3818.7 -25 2501.9 -22.3 1316.7 -29.9
其他贸易 1013.8 -20.6 363.4 -5.3 650.5 -27.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而得。

  国际因素: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四季度基本见底,世界实体经济恶化势头正在得到遏制,目前世界经济部分先行指标呈现回升态势。

  一是美国经济有望触底。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美国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降5.5%,较去年四季度降幅减少0.8个百分点;6月份商品零售额增长0.6%,较5月增加0.1个百分点,呈现5个月以来最大增幅;领先指标方面,LEI综合指标4-5月连续两个月回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半年连续6个月回升;房地产市场方面,6月住房成交582千套,环比上升3.6%,新房开工563千套,上升8.7%,呈现自去年12月以来最大涨幅。目前从除失业率(失业率是经济增长的滞后指标)以外的各项经济指标观察,基本可以判断美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后触底,并逐步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此外,欧洲、日本经济先行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回升。总体而言,世界经济向好因素不断增多。预计下半年在美国经济企稳的带动下,欧洲、日本经济亦将结束深度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将缓慢恢复。

  二是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库存回补要求。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众多企业普遍经历了快速、大幅削减库存过程。目前美国制造业库存额已经接近2006年底水平,商业库存削减速度开始放缓。下半年,在世界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需求预期改善的情况下,预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部分企业将进入库存温和回补阶段。国际需求在各国回补库存的带动下将呈现阶段性回升趋势,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需求环境亦将有所好转。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受美元贬值、需求改善、通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年内以来出现波动反弹走势。其中,国际原油价格上半年最高升至每桶70美元;纽约商品交易黄金期货价一度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锡价自3月以来升幅达到40%;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均触及八个月高位。由于世界经济预期整体向好,预计下半年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将继续保持波动向上走势,并带动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回升。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为缓解国内市场压力,保护本国产品销路,各国普遍采取了提高关税、滥用救济等措施,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数字显示,1-4月,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产品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涉及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9倍。此外,国际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强。

  五是甲型H1N1流感继续蔓延。甲型H1N1流感自今年爆发以来,不断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世界卫生组织6月11日将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警戒级6级,国际物流、消费、航运等活动均因此受到打击。未来仍将有部分跨国商贸活动因流感而被取消,部分贸易往来亦将延缓,这将给本已处于低迷状态的世界贸易带来更大冲击与压力。

  国内因素: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

  就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基本面与政策面而言,下半年尽管存在少量不利因素,但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预计我国进出口急剧下滑局面将得到控制。

  一是宏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我国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9%,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投资快速增长,消费保持平稳,工业增速逐步回升。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对于能源资源产品、战略储备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需求将相应提高,这对于进口增速止跌回稳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外贸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针对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外贸出口明显下滑的情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发展的调控政策,并确定了下一步继续稳定外需的6项措施。下半年,随着各种外贸鼓励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外贸企业资金紧张情况将得以缓解,相关出口费用下降,对外贸易信心得到提振。政策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部需求萎缩影响,促进未来出口产品海外市场份额增加。

  三是出口先行指数略有回升。中国5月份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已升至扩张区间,10个月来首次站到临界值之上,6月该数值继续上升,达到1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6月份的PMI出口指数分别实现50.1和51.4。同时服装、家具、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订单显著反弹。出口先行指数回升预示未来出口形势将趋于好转。

  四是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一方面,在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形势恶化的背景下,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情况好于其它国家,基本面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上行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将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中国市场成为海外资本投资首选市场之一,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未来汇率上升,可能阻碍出口回暖。

  趋势展望: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在外需企稳、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降幅将呈现收窄趋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