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施红:破解粮食大县经济发展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17:33  新浪财经

  第二个汇报的是施红教授。她的题目是破解粮食大县经济发展的困境。大家欢迎!

  施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把我们课题组做的调研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做个汇报。我们的课题是“破解粮食大县经济发展困境的思考”。我们主要是对河南省的固始县和浚县做了调研。我们课题组非常有幸或者非常荣幸邀请到河南省发改委的胡五岳主任作为我们课题组的高级顾问。这个课题首先是对粮食大县的地位做了一个考察。在研究粮食大县的时候我们首先对粮食大县做一个界定,什么样的县算是粮食大县,什么样的县不算是粮食大县。根据财政部对粮食大县奖励入围条件的规定,如果以县为单位的话,粮食的商品粮大于1000万斤,这样的县将列入粮食大县。在财政部的奖励办法中,如果说没有达到商品粮大于1000万斤,但是这个县的粮食生产对当地的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县也将列入粮食大县。根据财政部对粮食大县的界定,财政部有一个数据,粮食大县生产粮食的总量占到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78%,粮食大县为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做了贡献。

  现在我们看粮食大县的分布图,红色代表粮食大县的分布,粉色是棉花大县的分布。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粮食大县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中部和东北。我们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粮食生产地域发生明显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粮食生产主要的区域,生产的地域集中在东南沿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已经发生明显改变,过去是南粮北运,现在是北粮南运。最初我们从东部运粮食到西部,而现在变成了一个中粮西运。所以通过这种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通过这种粮食生产流通格局的变化,就引出了一种思考。许多生产粮食的地方已经不再生产粮食了,或者生产粮食仅供本省粮食的需求,调出的省份已经很少了。如果再继续推进工业化,如果东北三省和东南沿海维持同样发展格局的话,也将逐渐的退出粮食生产,那么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将由谁来解决呢?

  我们发现粮食大县有一种发展的困境,这个困境一句话概括就是高产、穷县,再加上一个穷的农民。应该说粮食大县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国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在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国家还在规定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我们国家重大的问题。

  预期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将达到11000亿斤,目前刚超过10000亿斤,必须增加1000亿斤才能满足需求,我们可以从国际市场中来,而国际市场年均贸易量是4800亿斤。国家要保粮食安全,地方政府要什么呢?地方政府要的是财力,要的是发展。那么地方政府在高产穷县的情况下,发展是举步维艰的。应该说粮食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比如我们对固始县的调研,固始县有160万人口,经济总量是100亿,100亿经济总量中将近40%来自于农业,也就是一产的比重是高的,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而固始县的财政收入不到3个亿,财政支出却将近13个亿。而固始县要解决本县教师的工资就需要4个亿,也就是说他的财政收入都难以维持教师的开支。浚县同样是这种格局,农业大县,财政小县,经济穷县。

  农民要做什么呢?农民要收益。我们对河南粮食生产收益进行调研。河南小麦每亩生产成本400多块钱,亩收益150块钱,按照我们调研每户种植小麦面积是5亩,每户种植小麦的收益不到1000块钱。也就是说他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小麦,他的收入不如到城里打工一个月的工资。

  所以我们就发现,在粮食安全上存在着一个矛盾。国家要的是粮食安全。从地方政府来讲可以生产粮食,也可以不生产粮食,而利用这些土地建工业园区。所以粮食大县中就有一种选择,我是种粮食,种庄稼,还是种企业。虽然我们明确了耕地的红线,有耕地的保护率,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在努力的发展工业。农民也有两种选择,农民可以种粮,也可以外出务工。所以农民就传一句话,说要想奔小康就要背井离乡。那么,当农民不再种地了,当粮食大县没有种粮积极性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又从哪得到保障呢?从粮食安全上,中央、地方、农民三者存在利益冲突,如果利益矛盾没有解决,利益冲突没有理顺的话,那么粮食安全就是一个难题。

  粮食大县面对高产穷县穷农民的困境,深层原因我们归纳了几条。第一是农业的比较效益低。第二是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滞后,而且基本上是一种粗加工。第三个是中央政府对粮食大县扶持力度弱了。我们在河南调研的过程中看到财政部对粮食大县进行奖励,92个县得到了奖励,平均每个县得到奖励的资金是1500万,而1500万对这么一个产粮大县是杯水车薪,难以调动产粮大县生产积极性。再一个深层原因就是我们的考核体制,我们考核以GDP,以财政收入为指标,而粮食大县的GDP,财政收入都是很低的。针对发展的困境和深层原因,我们提出了一个发展思路,总体上可概括为市场化加政府的扶持,加上政绩观的调整。

  首先从市场化的方面来切入。农民不愿意种粮食,那么农民什么时候才想种粮食,才愿意种粮食?我们问了几个农民,其中有一个农民的回答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农民说了,如果我们种田、种庄稼的日工资能够和我进城务工打工的日工资相等的时候,我就留在家中种田了。他说完之后,我马上想到了日本1960年出台的《农业基本法》,在日本《农业基本法》中体现着工业反哺农业,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计算大米保护价格的时候,计算成本的时候,讲农民的日工资按照工人的日工资来进行计算的。后来我们也曾经按照农民这个思路进行理顺,如果农民的日工资得到工人日工资的水平,粮食价格会涨到多少。我们曾经算出一个结论,以南方种早稻为例,收购价现在是9角,如果按照农民的日工资和工人日工资相等的话,早稻应该提到1.7元或者1.8元,这是收购价格。所以想到粮食价格上涨,农民才有种粮的积极性。但是,价格是由市场的供和求来决定的,那么供给在土地固定的情况下,在技术水平固定的情况下供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我们想能不能在需求上做一些文章。对粮食的需求有哪些呢?首先是我们的口粮,还有肉蛋奶所需要的饲料粮、再就是工业用粮。这里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可不可以通过适度的粮食精深加工拉起对粮食的需求。那么需求起来之后供求作用的结果,粮食价格自然而然就起来了。当粮价起来的时候,农民就想种粮食。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粮价起来了之后,能不能买得起粮。我们认为买不起粮食的是低收入者,包括城里的也包括农村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对农村和城市低收入者进行补偿。所以我们提出的第一点是市场方面的思路。通过适度的粮食精深加工,提高需求,提高粮价。我们认为最稀缺的资源——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粮食能够体现资源的稀缺性。这是在市场方面我们想到的一点。

  在市场方面我们想到的另外一点。我们说农民要增收,地方政府要的是什么呢?要的是发展。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把粮食大县和东南沿海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东南沿海耕地保护率是低的,而粮食大县由于肩负着粮食安全的责任,它的耕地保护率相当高。比如说河南,保护率为86%,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它发展的空间。后来我们就发现了,越是富裕的地方,土地指标越多,因为土地指标在实际运作中是跟着项目走的,越富,土地指标越多,发展空间越多,越穷土地指标越少,发展空间越少,这种两极差距越拉越大。我们提出一个观点,任何地方不管是穷的地方还是富的地方都应该有发展的权力,都应该有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思路,把建设用地指标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在各个地方不论发达还是落后,要均衡的发展,产粮用地通过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市场交换。这是我们提出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粮食大县的财政收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各个地方发展的空间是均衡的,应该是平等的。

  其次是政府扶持。我们知道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这些国家对农业和农村都是在市场化的同时给予了高额的扶持。比如说欧盟,最初扶持的是保粮食生产,保供给,到现在保的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相等的收入。作为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说政府扶持哪些方面呢?我们提了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我们在调研时问农民,你最想要的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是什么,80%的农民回答的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第二个我们想到的扶持应该是农业科技的扶持。另外一个农业的发展,最终还在于农民市民化,所以说要把农民转移出来。我们看到固始县经济发展的亮点,就是劳务经济,那么劳务经济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把人转移出去,第二个方面是把外出务工的人吸引过来,在固始县的街头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大大照片,后来我们问地方的人,大照片上这些人是做什么的,这些人都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第三个扶持是对粮食生产大户进行扶持。这是对我们目前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挨家挨户,洒胡椒面扶持的一种改进。利用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土地,通过信贷,通过税收使得粮食主产区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区。农业扶持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那么,粮食大县能不能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优先。因为它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数字。河南省有52个县,每个县粮食的总产量超过了10亿斤,而52个县的人均财政支出不到河南全省的一半,是全国人均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粮食大县将越来越穷,越来越落后,所以我们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作出优先。

  另外要调整政绩观。以GDP增长、财政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限制了粮食大县领导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我们提出把政绩观进行调整,树立多生产粮食也是政绩的观点。在河南省我们听到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是什么呢?就是在粮食大县不要以GDP论英雄。总之,我们认为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再加上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对粮食大县的扶持,粮食大县是有望走出它的发展困境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赵振华:感谢施红教授精彩的演讲。下面请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胡五岳同志做点评,大家欢迎!

  胡五岳:这个课题我感觉很好。我想讲五层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选题富有挑战性。大家知道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的人很多,见仁见智。县域经济的问题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研究的人也很多。所以能够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粮食大县的发展,粮食大县产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地理论研究在目前国内学术界尚不多见,这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难度上是呈几何基数增加的。所以课题本身的选择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性。大家知道粮食大县是经济的小县,财政的穷县,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的后劲不足。有人曾经开玩笑说粮食大县穷的就只剩下粮食了。所以在全国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这些粮食大县就面临着一个选择发展方向的关键阶段。在当前,或者是在即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一味的种粮食意味着这个县继续的穷下去。这是困扰粮食大县当地党委政府最最头疼的头等大事,头等问题。因此,这个课题道出了粮食大县,或者产粮大县的关键,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所以我说这个选题富有挑战性。

  第二就是切入点选择的非常好。我之所以说切入点选择的好,是因为这个课题直面两大矛盾。这两个矛盾一个是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第二个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出发点不同的矛盾。对第一个大家非常好理解,大家知道比我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怎么样有效配置资源,如何通过不同利益,不同区域之间的利益调整来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第二个矛盾应该说就不是很好理解。从国家这个角度讲,既要保18亿亩红线,又要保国家粮食安全。从农民的角度讲,首先考虑是糊口和粮食收益,不会考虑粮食安全。最朴实的考虑是粮价再高一点,补贴再多一点,融资再降一点。所以出发点是不同的。作为地方政府是处在承上启下这样的位置。他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我地方政府怎么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经济造福民众。所以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以及国家、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在利益关切上的矛盾就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个课题直面了这个矛盾。通过一条主线串了起来。什么主线呢?就是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且把调动两个积极性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我感觉这个课题选择问题切入点选择的非常好。

  第三,这个课题内容详实、分析的比较透彻。课题指出了粮食大县所处的地位,分析了当前粮食大县面临的困境与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粮食大县发展的对策。可以说是既有面上的支撑,也有点上的深度剖析,数据支撑了观点,环环相扣。

  第四点在虚实结合,观点上都比较新颖的。这个课题既有理论上的探索,更注重实践上的应用。这是很鲜明的特点。主张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这一条提的非常好。同时又考虑到我们的国情,考虑到各个省的省情,市情和县情,还主张要附之必要的调整或者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从观点上来看,是比较新颖的。你比如说提到政绩观的问题,GDP考核标准的问题,土地指标的交易问题,以及粮食大县优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类似这些观点都是比较新颖的。无论提法还是具体内容都是富有新意的。

  第五点是具有比较强的,或者比较高的可操作性。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把支持、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要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粮食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方向性的东西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如何操作,如何实施恐怕是理论界和实际操作者需要继续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施红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河南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感觉所提的对策有很强,很高的可操作性,也是符合实际的。

  有两点建议,一个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听取各个部委,有关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意见。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要指导实践,并且理论管用不管用要拿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二点建议就是搞跟踪式研究,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研究也永无止境,所以建议继续跟踪有关这些县、市,对这些问题进行跟踪式的,系统式的研究。谢谢!

  赵振华:感谢胡五岳主任的精彩点评。第三位报告人是陈启清副教授。他报告的题目是“次贷危机后的中国金融应对之策”。大家欢迎!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