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制:重启中国政改大幕(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3:52 中国经济时报
理论界对于今后若干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选择怎样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应将重点放在纯粹的政治部分的改革上,有人则认为重点应放在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的改革上。不少体制内的学者认同后者的观点,认为“在二元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可能会采取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模式”。海内外的政治观察家据此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目标锁定在“那些阻碍经济协调运行、市场有序发展、社会充分发育的政治体制部分”。 政府机构改革无疑应属于“那些阻碍经济协调运行、市场有序发展、社会充分发育的政治体制部分”,因此,十七大提出的整体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先从大部制入手,便属顺理成章。由是可见,此波大部制改革有别于新时期前五波政府机构改革的特殊和引人瞩目之处恰在于,它事实上重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第二次有鲜明标签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幕。 大部制改革方案亮点频现,也有不足 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认为,探索性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三大亮点是:(1)“三权分立”。加入“决策、执行、监督”分立的意图,厘清“三权”、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职能相近、业务雷同的部门加以合并或拆减。(2)部门合并。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雷同性、共性和重合性合并了一些部门,但并没有把权力相互监督和制约的部门融合到一个部门里。(3)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减少机构数量,减轻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利于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军鹏认为,实行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在合并职能、整合机构,而不是撤销职能与机构,更不是精简人员,也就是减机构不减职能、减机构数量而不减人员。相反,对于一些公共服务部门还要增加人员和编制,加以充实,改变目前工作负荷过大、人员紧缺的局面。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贾品荣评论道,大部委制符合系统发展思想,要点有六:一是系统的集合性。大部委制集合了行政运转平台,减少了官僚主义和改革审批权限,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是系统的相关性。设立大部委体制,就是将行政系统中相关部分整合起来。如社会保障事务分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管理,因此产生了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通过整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解掣肘因素,压制部门利益追求冲动,从而解决决策协调难度大、环节多、周期长、部门利益影响大等问题,有利于国家的宏观战略管理与综合协调。三是系统的阶层性。目前,中国社会利益分化较为严重,对公平的追求更加迫切。改革30年,中国的动力机制得到了一定发挥,但与之协调的平衡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大部委制有利于破除部门利益,使公共利益更加向民生倾斜,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比如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设立。四是系统的整体性。寻求整体效果,才能达到系统最优。能源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价值日益凸现,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设立高层协调议事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及能源局,统筹管理,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应对变化莫测的能源形势。五是系统的目的性。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实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政府应把性质及职能不相符的事务交给中介组织。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事项,凡是行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有规定的外,行政机关都不应干预。六是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我国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本上是要建立起适应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要求的现代政府体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