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6日21:45 央视

  中央发布这份关乎数亿人的文件 都能带来哪些实惠?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3000字,提出了6个部分、33个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谋篇布局。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它写入一号文件,对于农民有什么实际意义?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在有了纲领性文件之后怎么落到实处?又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呢?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含义,就是要通过有效的供给来满足优质的需求。回顾过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举例来说,通过施化肥、打农药、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等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满足质,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何意义?

  多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一直可以概括为“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所说,农业发展要有稳、有进、有新。

  但是在发展当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农民的收入虽然仍旧在增加,但是有没有持续的后劲?农业生产方式是否合理?特别是现代农业的生产力怎么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回答。

  做好改革关键看什么?

  这次中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命题,想要实现有效供给,首先就要找到优质的需求,针对这些优质的需求再去打造那些有效的供给。做好这个“改革”,除了做好文件中提到任务,还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变化:

  从总量到结构的变化

  过去在农业领域,大家主要解决总量问题。以粮食为例,产量实现连续增长,我们就认为发展得不错,但到了现在,我们发现,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结构问题很明显。过去的一两年当中,很多农民种植的玉米增产,结果出现了玉米卖不出去的情况,反倒是大豆需求量很大,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大量地进口大豆。这就是结构性的问题。

  做好从“总量”到“结构”的有效转变,就要我们坚持市场导向,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优化供给结构。

  从低效到高效的变化

  另一方面,如何满足优质的需求?我们要把那些过去无效的供给逐渐变成有效的供给;把过去低效率的供给逐渐变成高效率的供给。这个所谓的高效率,就是要明确,到底要满足什么样需求?意味着对农产品需求的把握要精准。

  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变化

  过去的农业生产当中,相对低端的生产比较多一点。用有效的供给满足优质的需求,还要让农业生产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因为农业领域的优质需求更多的体现在中高端。

  从非绿少绿到有绿增绿的变化

  过去我们农业生产方式当中,有些地方少绿色,有些地方几乎还体现不了绿色,跟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现在,要逐渐让没有绿色变得有绿色,已经有了绿色的,还要不断地增加农业生产方式当中的绿色含量。

  绿色生产方式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实现的现代生产方式,事关食品安全、事关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总之,就是要避免出现“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检验改革是否成功  要看老百姓得到哪些实惠

  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几亿农民能不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不仅如此,农业的供给侧改革还会通过购买和消费影响城市居民的感受。

  因此,检验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不仅要看农民的钱袋子是不是能够鼓起来实现稳定的增收;在现代农业体系之下,新型农民是否能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农民的生产资料土地能不能通过改革去激活,让土地的利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还要激活市场,关注农产品市场中的信号、秩序、供销的关系等等。

  关照好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几亿人

  如今,在几亿农民当中,还有一批人已经介乎于城乡之间,你既可以把他算作农民,但他们其实又已经长时间在城镇地区工作,他们也是一群特别需要关照的人。他们当中一部分人需要通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能力,回到家乡去做一个农民,成为这个职业当中的劳动者;还有很多人也许就要逐渐在城镇当中落脚,通过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让他更稳定的在城市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到一句话,“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言下之意就是,要把每一位农民,包括传统的农民和新型的农民他的需求,准确、精准地满足好,这才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广泛的三农领域的改革要干的事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