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日前首次上调MLF利率

  ·适应基本面变化

  ·推动金融去杠杆

  ·释放信贷调控的信号

  ·稳定内外利差,托底人民币汇率

  信息时报讯据中证网报道,1月24日,央行再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出人意料的是,此次MLF操作利率均较本月13日同期限品种上调10bp。这是2014年MLF创设以来,央行首次上调该操作利率。分析人士指出,MLF已成为央行释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调高MLF操作利率会产生类似“加息”的效果,是一次对市场利率的“加息”,背后凸显的则是为适应基本面变化,同时实现去杠杆、稳汇率等目标,货币政策面对的调整压力。

  MLF来得有些意外

  24日午后,央行透过官方微博宣布,当日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

  此次MLF操作应属于“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天量净投放并动用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为几家大行“输血”之后,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形势已有所缓和,市场上短期资金供给恢复正常,流动性风险已有所下降。本周一,央行逆回购缩量,公开市场操作重现净回笼,但当日市场资金供求仍维持适度均衡就是证明。

  虽然短期来看现金走款压力犹存,25日还面临存准金补交,市场上跨节流动性供求仍有一定压力,但倘若央行继续通过逆回购滚动操作或者SLO、SLF等储备工具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的问题也不会很大。因此,央行再开展MLF操作或多或少有些出乎意料。

  当然,央行选用MLF也有一定合理性。一是1月到期MLF多,达4355亿元,前次操作并未实现足额续做。本月13日,央行曾对21家金融机构开展3055亿元MLF操作。二是逆回购、SLO、SLF乃至TLF期限都较短,余额过高会加剧节后到期回笼压力。截至1月24日,央行逆回购余额仍有1.91万亿元,2月还有2055亿元MLF到期,上周五开展的TLF操作也将到期。三是MLF已成为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主要工具。四是部分机构仍存在流动性缺口。

  24日早间,因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净回笼,跨节流动性偏紧,市场对央行再开展MLF的操作的预期已有所升温。随后即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对部分机构开展了MLF操作。

  边际收紧信号明确

  如果不是利率上调,此次MLF操作应该被理解为“节前央妈送温暖”。但是,“如果”终归只是假设。24日午后,MLF操作消息基本被坐实,但有媒体表示1年期MLF操作利率上调10bp。几乎同时,国债期货出现坠崖式急跌,现货收益率涨幅亦明显扩大。

  对于此次MLF利率上调,市场出现了多种解读。最初一种说法是,此次MLF利率上调是央行针对个别机构实施的惩罚性措施。但有业内人士指出,SLF操作利率更高,如果要对个别机构实施惩罚,可以让这些机构申请SLF,从而避免市场对MLF利率变化做出“过度”的解读。

  还有一种说法是,近期流动性投放较多,通过小幅调高MLF利率,可实现放松和紧缩两种政策信号的对冲,避免市场做出过于宽松的解读。但央行在春节前投放流动性乃是惯例,且逆回购、TLF等操作期限均不长,春节后就会到期,因此具有“可逆性”,但调整利率在短期内不可逆。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利率化改革背景下,利率体系的“锚”正逐渐从以往的存贷款利率转向货币市场利率,而央行日常货币政策操作利率发挥着市场利率的基准作用。而且,MLF操作已实现常态化,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调整MLF利率将对市场利率乃至整个利率体系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也显而易见的——市场会将MLF利率上调理解为对市场利率加息。既然央行上调了MLF操作,至少说明其容忍了此举可能对市场利率及利率预期的影响。

  其实,翻看前次MLF操作信息,简单对比就会发现,此次央行除调整MLF操作利率之外,在描述流动性调控基调时,也将此前的“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改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从而实现了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流动性的提法的一致。这也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边际调整。

责任编辑:陈楚潺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