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7日13:35 综合

   长三角规划“打压”杭州?看看真实情况怎么样

  昨天出品了一篇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解读文章《长三角规划全文解读:哪些城市将有大提升?》,没想到评论区被杭州朋友给刷屏了,大部分观点认为杭州被“打压”了。

  杭州被“打压”的证据来自规划全文的一张表格:

  这张表格里的“特大城市”一栏,赫然只有“南京”一个名字,在很多指标上有着“第五城”之称的杭州,居然被列入“1型大城市”,与南京的规模等级差了一个档次。

  乍一看这个排位,的确让人不服气。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真实的人口规模,杭州都应该有资格列入“特大城市”行列。

  其实,杭州朋友实在没必要太介意,这个城市规模等级标准纯粹是根据人口指标来划分的,没看出有什么其他的含义。而且这个标准根据的是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并非本次长三角规划才定下来的一个标准。

  只是,媒体此前在解读2014年这个文件时,大部分是把杭州列为“特大城市一类”的,这次长三角规划却把杭州的人口规模统计到“1类大城市”,只能说明官方的统计口径与媒体口径不一致罢了。

  我昨天查了一下杭州的人口数据,找到这样几个数据:

  2015年,杭州全市常住人口90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9.06万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杭州市区常住人口是695.97万。这里的“市区”是指杭州所有的市辖区,但不包含代管的四个县市(桐庐、淳安、建德、临安)。

  这是朋友号“天天说钱”统计的数据。合肥因为参与瓜分巢湖,数据不可比,就没有列入

  可见无论是“城镇人口”这个口径,还是“市区人口”这个口径,杭州都达到特大城市要求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的标准。除非,本次规划中的“城区”另有所指——除了要剔除代管的四个县市,还要剔除萧山、余杭、富阳三个郊区。只有这样,才能把杭州“城区人口”统计到500万以内的口径。

  另一个有待解释的疑问是,南京虽然入列“特大城市”,但其人口增长目标不仅没有设限,反而凸显除一种鼓励的态度,而苏州杭州却正好相反。例如,根据规划,到2030年,南京人口的增长空间是29%,而位列“大城市”的苏州与杭州却分别只有8%与6%的增长空间。

图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全文图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全文

  客观上,苏州与杭州的确有一种被“打压”的观感,而南京与合肥则有一种被战略式提升的优待。当然,合肥作为落后地区的省会,南京这几年的经济增长在长三角地区堪称出色,真的被“优待”一下也无可厚非。

  只是,还不知道这个规划会带来多少实际性的利好,更不清楚它能给长三角的区域格局带来多大冲击,但如果据此认为杭州真的被上面“打压”,就实在是一种过度解读了,或者说忘了上面对杭州的厚爱。

  城市战争不止一次撰文指出杭州在政治话语权上获得了某种提升。

  例如,杭州的企业家常常成为大领导的座上宾,央视一个月前还专门给杭州的经济成就做了大篇幅专题报道,杭州马上要代表国家承办这个星球上最顶级的大咖秀——G20峰会,过两年还要办亚运会,城市知名度走上巅峰,指日可待。大哥光荣,小弟也跟着沾光,隔壁嘉兴还办起了全球第互联网大会,与南边深圳的IT领袖峰会,遥相呼应,煮酒论英雄。

  还有,杭州在新经济领域获得的掌声,仅次于北京深圳,杭州的富豪数量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这座城市简直就是“当红炸子鸡”,哪里看出“被打压”的苗头?

  更重要的是,杭州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和话语权,一直都是靠这座城市的民营企业家“闯”出来的,不是上面统一“规划”出来的。退一万步说,即便“规划”不认可杭州,那也是“规划”不识货。

  在中国,规划的秩序很重要,但自发的秩序可能更具持久力。

  (来源:城市战争微信号)

责任编辑:王嘉源

相关阅读

瑞士无条件工资是蜜糖还是毒药

如果生来就有基本工资做保障,人类将更有追求梦想的可能:最终选择的工作会更多的释放创造力,同样对社会有利。这就是选择工作的自由,也是瑞士人周日对“无条件工资”发起公投的初衷。

降低贸易成本可助益经济增长

生产一件物品每支付1美元的成本,将该产品带到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手中则需要2.19美元。相比之下,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成本更接近1.34美元:虽然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但也有很高的附加费用。

MSCI纳入A股哪些股票能吸引外资

目前,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前向12个月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11.9倍和1.3倍,接近10年均值水平。医药生物和必选消费估值最高,前向市盈率接近22倍,前向市净率为3.4倍。能源、公用事业和金融估值最低,前向市盈率不足10倍,前向市净率低于1倍。

切实的改革比权威人士更管用

在嘈杂的政策争论中,我们甚至有点忘记了,只有真的改革,才是安度难关的良药。我们面临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的,只要改革事业没有终止,我们的希望就没有失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