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新航道之青岛商业发展概况

2015年05月22日 12:1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青岛港口贸易的发展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早在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时称胶澳。

  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岛地区设立9个东海关分关、分卡或代办处,监管进出港船舶和贸易税收等事物。

  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令将在租借地内新建的市区设租借地首府,命名为“青岛”;当月,中国划界委员于希杰、彭虞孙与德方勘界委员罗绅达订立潮平合同和边界合同,青岛作为一个城市正式诞生。

  德国人对青岛港港口和和胶济铁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青岛港的建成和胶济铁路的开通大大改善了青岛商贸条件。青岛港贸易的持续上升,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商人的到来。德商先后在青岛设洋行公司20余家,资本总额达2.09亿马克。随后,英美日俄等国商人也蜂拥而至。

  一战爆发后,欧美各国因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中国的贸易输出,严重影响了青岛的港口贸易。日本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德国宣战,占领青岛。战争时期,青岛港的贸易几乎陷于停顿状态。

  1984年改革开放伊始,青岛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如今,青岛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七大港口。2010年,青岛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同时牵手河南保税区打造内陆自由贸易区。目前,青岛已经全面启动创建青岛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试办自由港、探索推进具有青岛特色贸易投资便利化体制创新试点。

  青岛商业中心的发展

  清政府时期,青岛地区设立了9个东海关分关、分卡或代办处,青岛口街市逐步繁荣。

  德国占领青岛的次年(1898年),即制订了青岛最早的总体规划,选择在青岛村(现天后宫附近)西侧开辟为商业区和官厅街。沿海岸而建的亨利王子街(今广西路)和太平路成为德占时期重要的金融商业街。而与前海相对的斐迭里街(今中山路南段)则成为联结青岛区(欧人居住区)与大鲍岛区(华人居住区)的商业街。

  德占青岛时期,斐迭里街是青岛的高档商业中心,水师饭店(1902年)、亨宝商业楼(1904年)、斐迭里寄宿学校(1904年、已拆除)、青岛俱乐部(1911年)均建于这一时期,形成南段海滨区的建筑雏形。

  根据德国总督府颁布的《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以德县路、保定路与中山路的交口为界,把中山路分为南北两界。南段为欧人区的斐迭里大街,北段为华人区的大马路。北段商业区的中心在现国货商厦(原国货公司)一带,是由青岛先民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大鲍(包)岛逐步繁衍发展而来。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封建帝制被废除,清朝遗老劳乃宣、周馥、吕海寰、溥伟、王垿等王公大臣移居青岛,置房兴业,在被老百姓称为“大马路”的中山路北段,投资经商。大马路的商业也初见端倪。

  随着民族商业的不断繁盛,许多国内享有盛名的老字号在中山路的北段择址开业。如1904年设立的瑞蚨祥、1911年创建的谦祥益都是久负盛名的“祥”字号老店。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青岛的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时代的到来,亨得利、宏仁堂、盛锡福等国内老字号纷纷在中山路北段建立分号。许多青岛本地的老字号也凭借着中山路及周边地区而日见其名,如顺兴楼、春和楼、聚福楼、天真照相馆、鸿新照相馆、万宝金楼、国货公司、山东大戏院、福生德茶庄等包括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在内的众多商家。中山路商业中心的地位渐渐凸现。20世纪30年代老青岛人有句俗话:“身穿谦祥益、头戴盛锡福、吃饭春和楼、看戏去中和、看病宏仁堂。”青岛人的吃喝玩乐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20世纪初,中山路南段欧式居住区奠定这条路的风格和基调——日本占领青岛以后城市商业中心的扩张——20世纪30年代之后岛城商业的一枝独秀,百年中山路成为青岛历史进程的缩影。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之后,把中山路南端改名为静冈町,其北段为山东町。由于中山路的商店已星罗密布,难以扩充,日本人在聊城路、临清路开辟新商业区的同时,把城市中心的扩张由中山路辐射到周边的河南路、北京路、天津路、海泊路、四方路,向北延伸至馆陶路、堂邑路。1922年2月叶春樨著的《青岛概要》中记述为“中央之山东街(即中山路旧称),在青岛最为繁盛,与上海之黄浦江畔、济南之西门大街同占重要之位置。”

  20世纪20年代的中山路在区域功能上已从一条商业街扩充为包涵周边十几条街在内的商业中心区。由直线式商业街发展成为纵横交织的商业区域网,覆盖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区域。商业功能也日趋扩大,由单纯的购物消费扩充为商业娱乐中心,包括舞厅、歌舞厅、美容厅、戏院、电影院,甚至妓院、烟馆,成为岛城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心商业区。

  青岛在20世纪初成为贸易自由港,许多国际贸易公司在20世纪初抢滩中山路,象汇丰洋行、德士古洋行、汉堡——美洲航运公司等都在中山路南段的斐迭里街占据一席之地。

  30年代青岛的经济文化进入繁荣时期,步入鼎盛的中山路成为岛城的金融中心。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交通银行、实业银行、大陆银行等各类官办、私营银行、钱庄凭借着自己的财大气粗,在中山路上建起高楼大厦。

  据统计,1933年青岛有银行21家,有13家位于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有7家在中山路商业区的延伸范围即馆陶路、堂邑路一线。青岛的私营钱庄共40家,有30家位于中山路附近,中山路的金融商业中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992年,市政府决定开发东部,市级行政中心随即东移,东部新城区开始建设。2001年3月,青岛市政府决定经济重心向青岛西海岸转移。

  如今,除中山路外,青岛还有台东等商业中心。

  台东,老青岛人叫它“东镇”,以区别于中山路周边的“西镇”。“东镇”和“西镇”是德占时期殖民者对青岛的两个规划区,“西镇”是西方殖民者的聚居区,而“东镇”则是中国人聚居区。90年代末期,台东逐渐取代了中山路,成为了青岛市最大的商业中心,以利群为中心的大型商场群,以步行街为中心的大型商业网,向世人昭示着它继起的繁华。

  青岛开发区的发展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青岛开发区位于胶州湾西南海岸,与青岛市主城区隔海相对,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核心区规划面积20.0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60万。

  青岛开发区于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1992年,开发区与原青岛市黄岛区体制、区划合二为一,兴建了国家级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在薛家岛街道设立了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设立;200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等教育资源雄厚: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纷纷在此落户。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位居全省市辖区第一。

  青岛金融业的发展

  青岛早期金融业无论收回前后,皆由外商独霸天下。青岛在开埠以前,基本上没有现代金融组织。德租胶澳之初,只有一些小的商贩进入该地,而较大的有些名气的商贩,则住在胶县或潍县,只在青岛设代理人。

  为了方便与内地的商业往来,青岛的商人也兼做银钱生意。随着青岛的发展,中国商人开设的钱庄银号虽有增加,但作为近代新式金融机构的银行业在青岛却凤毛麟角,在青岛金融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还是外商银行。其中在青岛开办最早的是德国的德华银行。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是青岛第一家华资银行,其前身为大清银行青岛分号,主要业务是办理胶海关的部分税收和公款收付事宜。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青岛分号改为支行。这段时期,由于青岛金融大权先后被德国和日本所掌控,中国银行深受排挤,毫无发展余地。

  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逐渐展开,但由于进出口贸易权掌握在外商手中,青岛金融势力仍掌握在外商银行,特别是正金银行手里。“只是在大正年年月日批准中国银行青岛支行发行可用以兑换青岛地方通用的中国法定银币大洋之兑换银行券,”兑换券流通范围,只限在青岛商民之间,发行量很少。尽管如此,中国银行发行的兑换券还是赢得了极高的信誉。

  1928年起,中国民族金融业著名的“北四行”( 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南四行”( 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储蓄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小四行”(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等先后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青岛民族金融业成为金融青岛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其中,赫赫有名的当属金城和大陆两家银行。1953年,这两家银行与其他四家银行一道并入并成立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

  1980年,青岛市银行业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青岛中心支行一家法人单位,它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行使商业银行职能。1984年10月,工商银行从央行[微博]分离出来,此后,建行、农行等四大国有银行的分行相继在青岛成立。尽管在很长一段时期,这4家分离出的银行担当起青岛银行业中流砥柱的角色。但那时银行的功能非常少,有一段时间银行只能存钱、汇款和代卖国库券。

  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梦想。不容小觑的是,在一些大企业突飞猛进的历程中,银行的贷款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青岛人会清晰记得,1991年开始,青岛的商业进入“万米综合商厦”时代,历数华联、东方、国货、利群等这些大商厦从盖楼、招商、发展直至上市的历程,青岛的银行业成为其幕后的强大推手。

  2000年以后,几乎国内所有的商业银行都陆续进驻青岛,外资银行尤其是日韩的银行业越来越多进驻青岛,青岛进入了人们所谓的“银行比米铺还多”的金融时代。这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银行,工资由银行代发,交纳水、电费也需要到银行,银行成了理财产品超市,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应有尽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就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十多年间,青岛的金融已化茧成蝶,成为青岛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支撑,也成为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亮丽表情。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呼之欲出,成为这座城市与国际化现代都市接轨的坚强推手。

  如今,青岛金融中心正沿着香港中路和旖旎的海岸线“向东再向东”。以麦岛金岸、天泰金融广场等高端楼盘项目为资源高地,各银行早就灵敏地嗅出了商机无限的鲜活气息。“现金为王”时代,他们却纷纷出重资购买网点,比肩而立,近身肉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随处可见银行各具特色的LOGO。如果说青岛金融街的竞争已接近“白热化”,那么这里的金融暗战也已经箭在弦上。当然,竞争的背后,这些银行也聚集化、规模化地形成了青岛金融中心的高端副中心。

  资料来源:中新网,青岛新闻网,青岛市历史知识库,民国时期山东商业历史考察(1912—1937)——以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为例,青岛金融业发展研究1922-1937陈丽梅,金融青岛30年风生水起

文章关键词: 一带一路行知新航道青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天津的哥钓鱼敲诈专车司机:不怕报警(图)
  • 体育NBA-哈登38分关键失误火箭0-2勇士
  • 娱乐网曝baby黄晓明巴黎挑家具 疑共筑爱巢
  • 财经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重在降低提取门槛
  • 科技运营商再遭吐槽:宿舍走到食堂被收漫游费
  • 博客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大有学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新:教育部公布2015年全国高校名单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谢百三:股市处于超强势 依然要小心
  • 洪榕:如何应对牛市下半场
  • 钮文新:股市两融悠着点
  • 叶檀:香港股票市场吓死人
  • 水皮:见好就收学赵薇 A股沉浮知进退
  • 刘胜军:监管者该咋处理创业板泡沫
  • 冉学东:中国重走加杠杆之路
  • 刘杉:注册制也挡不住牛市脚步
  • 徐斌:中国全面开放形势已经形成
  • 天天说钱:中国面临大考的原因及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