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范恒山:落实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把握好促进区域发展的内涵和协调的标准。从现阶段实际出发,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过高。就是说,区域协调在现阶段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标准。这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标准是,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区间发展的协调性。但是不能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简单理解为缩小地区间生产总值的差距。

  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遏制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扩大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第二个标准是,各地区的人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提供这些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服务不应地区的不同,人群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是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只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了,才能实现全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消除区域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协调发展的标志。

  最后,各个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协调的状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体制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21世纪》: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下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环节或重要举措是什么?

  范恒山: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巨大的系统工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增强区域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形成既各具特色又有机统一的区域政策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等因素,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战略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等,从而确定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人口迁移和流动管理政策、就业政策等的基本导向。

  其次,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逐步建立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完善、细化与落实。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进一步突出各地区的特色与需求,能够增强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好一些特殊性质功能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第三,要着力抓好重点地区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协作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抓好两头:一方面,充分调动发达地区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其对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示范和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体制倾斜力度,解决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瓶颈。

  第四,强化规划引导和法律约束,健全保障区域政策有效实施的制度。提高区域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两项工作。一是区域规划编制,二是建立健全区域法律法规。应加快立法进程,抓紧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法、区域规划法等专门法律法规,进一步解决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的问题。

  最后重点提一点,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或者说市场一体化,其前提是体制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体制创新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深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有,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理顺财税管理体制,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并确保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健全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制度;推进市场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打破垄断,促进平等竞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