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首先要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旅游和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推进自主创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石化、钢铁等优势支柱产业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长三角地区培育和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程度高位、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带。

  其次,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形成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沪宁、沪杭、杭甬、宁湖杭和沿江、沿海六大综合运输通道为骨架,以交通通道重要节点、港口等为枢纽,形成功能完备的综合运输网络。

  此外,要着力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既是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标志。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具备率先消除二元结构的条件。

  另外一个重点是要协同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土地、能源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同时也越来越要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因此,在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同时,要协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协同制定和统一实施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和环保标准。

  最后,继续大力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形成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制。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打破行政垄断、非公经济发展、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等。

  《21世纪》: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下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振兴的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范恒山:环渤海地区的振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变南高北低和东强西弱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提得早,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比较,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未能充分释放。因此,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增长点,注入新的活力,促使环渤海地区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具体来说,要把握好几个关键方面,如加强规划、重点带动、区域协作,难点攻坚等。

  第一,要加强规划的导引作用。我把规划问题放到第一位。所谓规划,是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是对未来政策取向的预设,也是对未来产业布局、项目铺排和资源配置的计划。

  第二个关键点是,用重点地区或活力地区的先行先试与辐射作用来带动整体区域发展。如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可起到这种带动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把滨海新区做大做强,使它真正成为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第三个关键点是加强区域协作。区域协调发展,必须解决好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的关系,实现资源要素超越行政区域在更大范围和空间流动重组。这不仅有利于各行政区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而且有利于解决产业同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第四要加强难点攻坚。所谓难点攻坚就是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比如说,如何在保护资源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如何在保持差距中实现协调发展等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困难不可低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