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定调万亿国资走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 14:05  上海国资

  与开放性重组一脉相承的是,《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动国资跨集团、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流动

  《上海国资》记者 王铮

  在沉默两年后,上海国资改革再度启航。

  历经5个多月的调研,几番修改,近日,广受社会关注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经上海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

  9月3日,上海市政府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向媒体介绍了《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相关提问。

  此前,8月26日下午,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改革和发展目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上海国资委强调,《若干意见》有5大突破:在原则、目标方面,更加强调企业重组的开放性和市场化,打造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方法、途径方面,更加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走上市发展道路,实现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更加强调加强分类管理,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在配套政策上,更加强调加快非主业资产整合和中小企业改革重组。

  上海市国资委亦于近期召开党政班子会议,杨国雄在会上明确表示,要细化国资战略调整方向,加快国资向战略产业、支柱产业集聚。吸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民营企业参与本市国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在此次会议中,上汽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锦江集团、百联集团、国际港务集团被列为整合的重点。媒体评价,这是《若干意见》定稿之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即将迈出的实质性动作。

  定调一:明确开放性重组

  《若干意见》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3大目标,包括:经营性国资基本上集中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城市安全、基础资源领域,集中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先导性产业等支柱产业;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上市或股份制改造、非主业资产的调整、整合;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企业。

  “这些目标的实现,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开放性重组如何实施,这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国资流动、产业布局调整和法人治理结构,环环相扣。所以,把开放性重组放在5大突破的首位是很有道理的。”杨建文表示。

  与开放性重组一脉相承的是,《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动国资跨集团、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流动。

  “早在十一五规划时,上海市国资委就提出’两化’目标,即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这就着眼于流动性,要让国有资本流动起来,不可避免要通过开放性重组和资本市场。”杨建文介绍。

  在《上海国资》的采访中,无论是国资专家还是资本市场研究人士均对开放性和市场化重组表示认同,认为此举极具现实针对性,并对其寄予厚望。

  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鹤龄对《上海国资》表示,以前的重组主要是在国资内部,顶多是市级层面和区级层面的进行重组。“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资占有绝大多数比重,以行政命令的形式重组是合理的,那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一做法并不适合。上海国资委显然是想走出一条新路。”

  杨建文表示认同,他说,比如前几年的上海电气、百联重组,虽然一时引起轰动,但因为都是在国资内部进行重组,几年下来重组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企业因为重组,效益还有所下降。“存在严重问题。”他认为,上海看到了问题所在,希望遵循市场规律操作企业。

  万国测评首席分析师王荣奎对《上海国资》亦表示,此前的重组通常较粗放,导致在重组前公司股价被市场高调看好,而一旦重组方案明确反而下降。

  “企业就是企业,不管是国资、外资、民资,无非是投资收益权以及资金资本投入的方向不一样,《若干意见》中提出按照市场的规则操作,很明确的指向是让企业做成真正的市场主体。”王荣奎表示。

  尽管大家普遍认同开放性重组这一做法,但专家认为,开放性重组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找谁重组,二是哪些领域应找重组对象。

  “今后的开放性重组,对于国有大企业集团,应该是找国际上的战略合作者,让企业增强竞争力。”杨建文认为。

  这与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汪胜洋看法相同。汪胜洋对《上海国资》表示,应该找强者进来重组上海企业,而且应该把优质企业进行重组。汪胜洋的理由是,上海的企业集团都很大,能够参与进来重组的企业实力当非常雄厚,或是央企或是跨国企业。“这样能做大增量,大的企业进来后,考虑到上海的优势,通常会把总部或者研发、营销部门留在上海。这样的开放重组,才能让更多的资源在上海集聚”。他认为,对战略性企业放开可能还有很多顾虑,但经营性的资产应该都可以放开重组。

  “这是做强做大的一条捷径。”他说。

  但如果这样操作,其中难度不小。

  国元证券投资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勘对《上海国资》表示,大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从实际操作角度来说,比较困难。“他们进来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却只能占很少股份,不一定有积极性。”

  他认为,可以参考的手法是将经营性国资分拆,这样的吸引力会加大,引进资源的总量也会更多。

  事实上,在决策者看来,开放性重组既是目标亦是手段。

  杨建文介绍,《若干意见》中所说的重组有两个层面,一是现有企业重组,比如上汽、上海电气重组。

  更有一层深意是,上海希望集中资金进入新兴的产业领域。方法是通过第一个层面的重组把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第二个层面的重组领域。“新兴产业领域即《若干意见》中提到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先导性产业。这是未来5年的发展重点。”他表示。

  据《上海国资》了解,重组方向亦有几个层次,首先是根据产业链的重组,比如上汽与南汽的重组;其次是功能链,基于价值的延续,比如制造业重组金融业,多数是跨行业;更高层次上的重组则是跨国公司的多种组织形式。

  杨建文说,上海国资目前重组案例大多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他认为,《若干意见》所提到的“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实际上是力图推进上海国资重组向纵深推进,并不要停留在产业链的重组上。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未来5年上海的资金、人才、政策或将更倾注于新兴产业领域。

  随着开放性重组带来的是,国企主辅业如何处理,国资又该从哪些领域退出。

  定调二:深化主辅分离

  最近,上海国资委确认了第三批、第四批企业主营业务,至此,上海市国资委共公布了41家国有企业主营业务。看来,如何突出企业的主业一直是上海国资委考虑的重点。

  《若干意见》中亦多次提到,将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加快国资向战略产业、支柱产业集聚。其对产业类企业特别作出要求:“要以培育壮大产业为主,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既然一再强调主业经营,那么如何分离辅业自然摆在了决策层面前。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讨论时说:“推进主辅分离,既要重组主业,更要重组辅业,既要重组工业企业,也要通过重组发展金融、文化类等企事业”。

  杨建文认为,这番话的重心其实是放在整合辅业上。所谓推进主辅分离,不是简单地剥离放弃。他说,《若干意见》已提到,上海国资将分为产业类企业、资本经营类企业、政府投资类企业。有些企业的辅业也许放到其他企业就是主业。

  此种情形确实很普遍。比如上海电气集团下有电气租赁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展各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设备的融资租赁,其与电气集团主营业务设备的生产制造并无相干,但此类业务如果放在资本经营类企业便变身为主业。

  其他诸如一些集团下的金融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亦是如此。

  更让国资专家据以不可能单纯放弃辅业的理由是,上海正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转变,希望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此后的重心应该是把辅业进一步做好,而不是相反。”杨建文表示。

  他分析认为,最有可能的办法是将各个企业的辅业彻底剥离出所属集团,然后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同类型企业进行整合。比如上海电气下的电气租赁公司,其已经初具规模,业务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市,如果和一些金融机构进行整合,一则能扩大其规模,二则这样的产业属于很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方向。辅业由此可以转变成新的主业。

  虽然如此,亦有专家认为,国企辅业大多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比如房地产行业,按照政策是应该退出的。

  持此观点的汪胜洋认为,如果国企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占比过多,就会对其他所有制企业造成挤出效应。

  但杨建文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主业和辅业不能静态分析。原则上,国资应该在有关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但如果现在房地产市场萧条,外资民营的企业纷纷撤退,国资该不该进去稳定?“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各产业的成熟程度不同,不可能简单地去划分类型。”他表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