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东药品阳光采购将启动 平均降价二成(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08:48 南方日报

  她举例说,深圳某药企生产的“二代头孢呋辛”,是常用的抗菌素,阳光采购后一瓶从原来的32元降低到10.63元,降价率达到66.78%,“薄利多销”,仅在中山一院销售量就升了9倍。又如丽珠制药生产的“万乃洛韦”,是常见的抗病毒药,一盒从原来的95.45元降低到47.13元,降了一半的价,销量也升了近一半。这些常用药降了价,销量也上去了,受惠的是患者。

  不少医生反映,阳光采购的另一个好处,是环磷酰胺、甲氨喋呤等廉价老药“重出江湖”。过去由于这些药价格太低、利润太薄,药厂往往不愿意生产,经常断货,医生会埋怨“这么普通的药都买不到”,患者也只能被迫用贵药替代。现在有300多种5000多种药品被纳入“不限价不竞价”目录,药厂直接供货给医院,价格允许上浮,这样药厂有积极性,廉价老药的供应比以前多了。

  【今年看点】

  优质优价中成药,直接“面对面”谈判

  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介绍说,2008年方案保持政策连续性,简化操作,简化流程,加强了对规范药品阳光采购工作的监管力度。力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公开竞价议价和价格谈判,逐步形成合理的药品采购价格。

  与2007年方案相比,2008年方案主要有三大变化:

  一是进一步扩大不竞价议价目录范围,将由于产能不足出现供应紧张的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直接纳入“绿色通道”,列入今年的不竞价议价目录;二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医疗机构用药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去年成果,使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药品继续进入2008年采购目录;三是将专利产品、优质优价中成药、获科技进步奖的药品,直接纳入“面对面”谈判,使此类品种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入围得到进一步保证。

  焦点话题“绿色通道”难解“白蛋白荒”,专家炮轰发改委定价滞后

  市面炒到一支700多元国家限价还是378元!

  从去年以来,由于国家血源紧张,人血白蛋白这一“救命药”就一直全国性紧缺,很多患者家属四处求药。昨天,广东专家爆料:最近广州市面已经炒到一支700多元,而国家发改委的最高零售限价还是378元,严重滞后于市场供应实情,亟需改革!

  “好多人千方百计要找白蛋白!我都被找怕了!”中山一院是广东医院界的“老大哥”,药学部副主任邝翠仪苦笑着说,人血白蛋白紧缺持续,该院原来每月需要4000多支,现在通过各种关系,也只能拿到几百到1000支,缺口大约70%!现在医院只能研制控制用量,优先保证危重病人救命之用。并且破例允许患者去外面找药,经医院验证有合格出厂证明、检验报告后可以使用。“外购药肯定风险大些,但救命要紧,医院也只能担了!”

  “为什么闹‘白蛋白荒’?除了国家严管、血源紧缺这个根源,国家发改委的定价制度太滞后也是重要原因!”有药剂科专家爆料:由于紧缺,广州市场上一支10克装的人血白蛋白,已经炒到550多元,最多的有700多元。而国家发改委还是坚守去年9月的最高零售价378元。“这个数字差了将近一倍!很多药厂觉得无利可图,肯定不愿意按378元的低价供货给医院,而转为出口或者在市场上炒卖!”

  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负责人坦陈,尽管把白蛋白列入“不竞价不限价目录”的绿色通道,但其实广东还是不能突破国家发改委的限价,药厂供货价最高还是不能超过378元。这个调价权只能在国家发放委。

  “去年以来CPI都涨了多少,为什么这个白蛋白定价就僵化不动?”多名专家建议,虽然药品不是普通商品,但白蛋白这种救命药的价格是否应该更灵活一点?只有“绿色通道”是不够的。希望发改委要尊重市场规律,建立灵活调整价格的机制,或者适当放权给地方,以促进救命药品的保证供应。

  本报记者陈枫

  通讯员粤卫信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