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22:59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除了房子,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说了这些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吸引了社会众多关注的目光:会议有哪些新提法新内容?明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是怎样的?百姓的收入会不会增加?这不,经社君(ID:rmrbjjsh)马不停蹄采访各路专家,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热词”,给您热腾腾地端上来了!

  1、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在这里

  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是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改革举措,是一项立足长远的重在改善供给环境、激发供给潜力、提升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深层的制度变革。“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模式转换、新旧动能更替的初始阶段,传统的发展模式依然具有巨大的惯性。深化‘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可以说抓住了传统模式之牛鼻子,牵动其走向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模式。” 

  在2017年的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再次被列在首位。潘建成认为,尽管今年10月以来,钢铁、煤炭价格均出现回暖,但这并不表明钢铁、煤炭产能过剩形势已得到根本缓解。2017年继续推动煤炭、钢铁的去产能工作十分必要。

  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介绍,根据近三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调研,除金融业以外的500强企业杠杆率多超过60%,降杠杆将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补短板方面,“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格外引人注意。潘建成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更是短板。补这些短板,需要资金投入,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比如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转变脱贫观念,通过税收等制度设计促进环境保护等。

  2、财政与货币政策仍是“积极+稳健”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走向关注度极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会议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仍是“积极+稳健”,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所谓预算安排,主要是指财政的钱往哪儿投、怎么花,大方向就三条:一是为供给侧改革“护航”,二是要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给民生保障“兜底”。有了这三条标准,明年的财政支出大致的目标就清楚了。

  对于货币政策,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说得非常很细。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会议还特别提到,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深化之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之年,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还提出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并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农业领域出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农业竞争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价格倒挂成本上涨等,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业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矛盾。“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性改革,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

  4、发展实体经济提到新高度

  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个提法把发展实体经济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让很多坚守实体经济的企业界人士感到特别振奋。被不少经济界人士认为是“给实业家们加油鼓劲儿”。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如何摆正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特别是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担负着为实体经济“输血”的重任,实体经济要想根深叶茂,离不开金融资本的“给养”。同样,金融活动也是建立在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上,离开了这个根基就会险象环生。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取得双赢。

  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意味着,虚拟经济将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资本“脱实向虚”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5、房地产有了明确定位

  好了,终于说到大家都关心的房子问题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此次会议对于房地产的明确定位,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今年以来,一些一二线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上涨,引来不少人惊呼,也让普通工薪阶层备感压力。怎样才能正确引导人们对房价的预期,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同时宏观上还要管住货币,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也就是说,今后的房贷政策,主要是支持百姓的合理住房需求,而不是离婚了就可以贷款炒房,对投机性购房都要严格限制。

  那些刚参加工作的、收入低买不起房人怎么办?会议也指了一条明路,就是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让房屋租赁从一家一户的个人行为,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和产业,让租房更加便利和稳定。

  6、产权保护将加强完善

  会议提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行了38年,当前正处在重要历史时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有极其重要意义。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对于矫正并稳定社会预期具有重要作用。财产权是中等收入群体对社会信心的主要来源,保护好产权,保障财富安全,才能让他们安心、有恒心,才能稳定他们的预期。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未能实现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平等保护,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和民营企业资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对自己的财产财富缺乏安全感,对企业前途没有稳定的预期,因而投资兴业的意愿低落。现在明确要坚持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对民营企业家来说,不仅是“定心丸”,更是“护身符”啊!

  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更体现了中央依法保护产权的诚意与决心。

  7、明年将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会议提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明年还要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的改革,实际上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体现在涉及面广,牵一发动全身。因此,加快推进这几大领域的改革,就能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市场主体,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关键性突破,更有利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刘尚希认为,财税改革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重头戏,今年营改增全面推开成效显著,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全年减税5000亿元,企业负担明显减轻。接下来,还要在完善增值税税率等方面,继续推进改革,让“良税”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四大领域改革都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其中社保领域的改革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这几年,社保改革有不少举措,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硬骨头需要啃。

  比如,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入市等都是社会非常关注的。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设计好改革方案的同时,也要尽快向社会公布,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郑秉文表示。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