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愤怒,你就始终不麻木 【王小帅】

2015年05月19日 14:36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在这个商业大片横行和资本主宰电影的时代,王小帅更愿意坚守住严肃电影的要塞。他坦言导演需要有一颗悲悯、善良的心,从自身和社会出发,保持着对现实的愤怒。

  本刊记者|杨蕾 摄影|邓攀

   王小帅自我调侃“别人买房,我买电影”,他在12部电影里都坚持自己的风格——触动观众心灵、提出独立思考。新作《闯入者》也不例外。

   他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第一个集齐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竞赛单元入围大满贯的导演,曾拍摄过《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等多部文艺片,通过镜头表现一个个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迷茫无助、起承转合和宿命安排。

   然而,就在4月30日——他的新作《闯入者》上映的第一天,王小帅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未来还能否从事电影行业。他称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是他“拍电影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一切都源于《闯入者》低到可怜的排片量。当天,电影院线的“五一档”玩家悉数入场。与《闯入者》同天上映的还有电影版《何以笙箫默》、香港警匪片《赤道》和张艾嘉导演的文艺片《念念》。也正是在这天,上映一周、由苏有朋执导的青春片《左耳》官方宣布票房破3亿元。

   还不到一天,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就浮现出来。截至当天18点,《何以笙箫默》票房突破3000万,《赤道》以2000万位居第二,《念念》票房不足200万,而王小帅《闯入者》的票房仅为80余万。

   整个宣传期都活跃在微博的王小帅,在当日票房成绩公布后,发布了一条名为“我的观众,我知道你在哪里”的声明,称“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超出我们的想象”。根据艺恩公布的数据,全国院线对4月30日上线的4部新片排片情况为:《何以笙箫默》31.6%,《赤道》20.97%,《念念》3.33%,《闯入者》1.32%。

   院线排片结果让王小帅非常错愕,之前他预计《闯入者》应该有8%至10%的排片量。

   影片的发行和宣传对王小帅来说一直是个难题,过往除了主创、摄影、美术和演员,其他部门的人员并不稳定,只能靠王小帅自己“当爹又当妈”,最终人累效果又不专业。而在新作《闯入者》中,制片人刘璇(也是王的未婚妻)宣传工作经验和可调动的资源都非常充分,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手法,还用新媒体等手段立体地帮助电影宣传。

   但结果依然让人失望,1.32%的低排片量无疑意味着《闯入者》的票房会受到极大影响。

   对于王小帅来说,这可能是个极为艰难的时刻。他称这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他甚至开始担忧起严肃电影的未来。

   不过,尽管如此,在这个商业大片横行和资本主宰电影的时代,他还是更愿意坚守住严肃电影的要塞。

  拍电影是为了情,而不是讲故事

   在《闯入者》正式面对残酷排片境况前,前所未有的故事性和悬疑、惊悚元素让很多观看试映场的媒体给王小帅带来几个在他看来不成立的大帽子:商业化、转型、悬疑和惊悚类型片的尝试。

   《闯入者》主演冯远征透露,王小帅最初希望拍一部商业大片,但又十分纠结。“虽然一开始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次我要拍一部商业大片,这次一定要票房’,但实际上拍着拍着就又回到文艺片,他也没办法控制。”

   王小帅认为造成这种理解偏差的原因是,《闯入者》的故事可以承载一些让人焦虑、不安的东西,融入其中的悬疑和惊悚元素只为推动剧情的发展,观众会自然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悬念。与为了讲故事而拍电影不同,王小帅一直强调自己是为了情而拍电影,这次《闯入者》里的故事性是抓住观众、埋设电影主线的手法。

   “我的电影里,主要的情节线索都是埋在下面的,面上呈现的都是一些生活。这样的安排,就要保证故事性。如果观众看的时候完全没有故事性,他会丢掉。所以在这样的埋设手法里,一定要加强情节推动的内在张力。”王小帅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每部电影里,埋藏在剧中人生活和故事之下的主线,都是王小帅在不同阶段最惦记的东西。他认为不论什么样的故事,总是带有人本身的心情在里面,这是最内核的。“有了情感的张力,才能够有故事情节的张力,如果说光发展故事情节,那个人跟不进去,人的心理跟不进去,我觉得反而丢掉了东西。”

   要拍摄自己惦记、喜欢的东西,就得在影片拍摄中更具有主导性,王小帅及其公司北京冬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投资和出品自己的影片。《我11》是冬春文化第一部100%投资的电影;《日照重庆》中,冬春文化的投资占到20%;《闯入者》中除了北京冬春文化,还有银润传媒、合润传媒、安乐电影等投资方共同完成。

   但这也意味着王小帅要冒更大的风险和压力。《我11》是一部中法合拍片,复杂性比一般影片高一些,前期阶段主要依赖王小帅及其公司,后期阶段主要靠法国合作方。但前后期都各有麻烦,法国投资方投进的资金数量相对有限,进入时间也较慢,很多场景要发生在法国。而在法国资金还没有落实的时候,王小帅及其公司需要自己完成前期阶段的工作,甚至有传闻他还抵押了房子。

   对此,王小帅回应说,“砸锅卖铁是真的,押不押房子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没有这个举动。”

   王小帅还是每一部电影剧本的主导者。每部电影在拍摄之前,他都会梳理一下自己的状态或心情,确保那是当前最想拍的,至于成果怎么样,另当别论。12部电影以来,王小帅尚未遇到高度契合自己当下表达欲望和想法的剧本、编剧。于是,与王小帅合作的编剧也是以他的想法出发,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而他的每部电影、每个阶段的想法都源于他对社会和自己状态的思考。王小帅以《左右》为例介绍自己40岁阶段的状态:“那年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已经40岁了,那种感觉很不对劲,从年轻人变到这个年龄了,想的事情也不像年轻的时候。40岁后,一些非常具体的东西出来,上有老下有小,被生活给裹进去了。发现养孩子这十几年不能不管,长辈老了你还不得不管,一下子进入到生活的漩涡里去。”王小帅觉得这种感受很有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概念,可以放在电影中说一说。“《左右》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逃不出去、很为难的中间人物,没有办法不去面对的一种心态。我一直都在寻找这种最能够贴近你的状态。”

   而在选角方面,王小帅认为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方法。很多导演和演员都会在合作中形成固定的组合,比如台湾导演蔡明亮和演员李康生,王小帅有时也挺羡慕这样,但自己电影里的演员却并不固定,他要随着剧本的实际需求而改变。“等我们开始为故事去安排演员的时候,有些东西才浮现出来,所以很少说我为了其中一个演员而去做这部电影。”

   在其新作《闯入者》中,并没有绝对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演员——这样的演员配置几乎已经成为当下商业电影的常态,但却聚集了内地最会演戏的一批实力派。在这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吕中饰演空巢老人老邓,冯远征饰演正统而迂腐的大儿子,秦海璐饰演牙尖嘴利的大儿媳妇,秦昊饰演更为灵活与自我的小儿子。

   这种演员选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闯入者》的风格,同时,他们也是王小帅电影的真实写照。

  导演的创作冲动才是最大财富

   王小帅坦言,导演需要有一颗悲悯、善良的心,从自身和社会出发,保持着对现实的愤怒。

   与他的方法不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影视公司通过预先的市场调查、大数据分析选择影片类型和演员,而这些影片在票房上也获得巨大的回报。

   在王小帅看来,这是商业操作的正常考量,为了赚钱而构架出来的电影大片,吸引票房的元素和时髦的元素都具备了,但是其中却没有情。“都是冰冷冷的东西构架出来,导演和演员都没有真正的灵魂、有血有肉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家都会觉得焦虑。”王小帅认为,创作是否发于心、出于情,观众一定能够感受到。

   在电影的工业化、商业化成功看似越来越容易,导演更多的被问及票房压力、投资压力而不是创作本身的时候,王小帅认为大多数人忽略了电影包装之下真情的东西,导演的创作冲动才是对投资人最大的财富。

   “把电影当作技术工程来完成的话,好莱坞都搭建好了,演员找好,再找到合适的导演完成。在商业化社会,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但实际上,他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能够成功创作的导演,那个才是真正的财富源泉。”王小帅说。

   导演的创作冲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用艺术化的方式,有的用市场化的方式。投资公司在制作了大量高票房电影后,也在市场的建构下寻找票房和口碑双赢的可能性。

   王小帅说,在《闯入者》立项前,所有的投资方都明白这依旧会是一部王小帅式的电影。他从来不用投资回报来描绘电影的价值,而是与投资人谈创作、故事、热情,然后做好。制片人刘璇表示,这部影片的投资方都是非常专业的电影投资人和制作人,知道自己要什么。《闯入者》的融资速度很快,5月份想做,然后写剧本,8月底开机,到11月就拍完了。

   《闯入者》是王小帅和刘璇的第一次合作,在刘璇看来,王小帅和娄烨是第六代导演里拍电影最多的,几乎每两年一部电影,这样的导演表达欲望非常强,必须要找到投资做电影。她说,《闯入者》的投资方愿意在王小帅的电影项目上尝试。“中国的电影市场有一个很快速的打开过程,当这种打开发生时,我们都希望看一看,这样的电影到底能不能在中国市场保持一定的比例,当然它一定是一个相对来说狭小的空间。”

   作为《闯入者》的投资方之一,安乐电影总裁江志强对王小帅所坚持的创作风格给予了充分认可。在他看来,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是取得了多少票房,而是很多年之后,这部电影还值不值得看,它的价值还能不能凸显。江志强说,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总结中国最好的十部电影时,其中一定会出现至少两部王小帅、娄烨、贾樟柯这些导演的作品,因为他们的电影有情怀,他们是用心在创作,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票房和讨好观众。

   当被问及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源泉时,王小帅的回答是一个人精神的游离感。“或者说是精神的茫然感,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可能每个人都处在个人面对社会的情况,要面对自己的不确定感,这就是茫然感。”

   这种特质与王小帅早年不稳定的成长状态有关。1966年出生在上海的他,两个多月大就被父母带去了贵州,之后生活了13年。1979年,全家搬去了武汉,王小帅在这里生活了两年。1981年王小帅考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北京度过了整整八年。大学毕业后,王小帅被分配到福建电影制片厂,由于没有拍片机会,他打包好行李,独自回到北京。1993年借钱拍了电影处女作《冬春的日子》。

   就在前不久,王小帅在轻博客中贴出一张自己手指前方的照片,配文:“从上海到贵阳,到武汉,再到福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于是我就很小心,我的性格就变成,我到任何地方,我都待在边上了。我不可能是中间那个人,我永远是在边缘。”

   王小帅承认,这种没有根、不着地的状态对他来说可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主题。“一个人到处跑来跑去,老是跟陌生人在一块,你就会有游离感,这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孤立感。”

   在这样的状态下,王小帅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作为个体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去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生活关系。“你就会有一些新的处理方式,不能盲目地、莽撞地变成别人。”

   影评人王小鲁曾对第六代导演的风格有过评论、区分,拿王小帅和贾樟柯做过对比:王小帅早期从个体入手,表现个体解脱集体的自由感,贾樟柯比王小帅对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更敏感。后来王小帅的《扁担姑娘》,拍摄的是一个农民工,但和贾樟柯拍农民工不同,他的落脚点是表现农民工在城市里面的疏离感,而贾樟柯的《天注定》对一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描绘。

   这种疏离感和孤独感,也体现在王小帅最新的电影《闯入者》中。他说,自己之所以要拍这部电影,是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父辈们老了,在这样的时代里,他们如何应对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矛盾?王小帅的母亲给了他现实的触动。“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两代人的价值观和行为都在闯入对方的生活,想要改变对方。”他说,母亲以前没有坐过飞机,让她乘飞机,她会不开心,在机场也不知道该怎么走,她还是会希望坐火车。年轻人用效率、新工具改变上一代人的生活,父辈们也希望能够守住自己过去习惯的方式来改变年轻人。

   当然,在个体的感受之外,他把更大的落点放在当下社会的变迁上。《闯入者》从吕中饰演的“老太太”角度出发,给上一代人一些现实的关照,《青红》是从青年、王小帅这一辈人的角度出发,《我11》从小孩子的视角出发。三部影片都以三线建设为背景展开故事——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这期间,他也随父母从位列一线的上海来到地处三线的贵州生活。王小帅认为,三线不仅是他个人的特殊烙印,也是几百万人的群体经历。《青红》之前,关于这个群体的记录是零。

   王小帅想要用两三部电影记录父辈那代人,这代人过去没有出现过,可能以后也没有了。“父辈们是一个完整的新中国的经历者,这一代人二三十岁时经历“文革”,一直到现在老年,30多年面对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除了要面对当下的生活,也必须面对过去,割不掉的。”把父辈那代人的现状和经历的事情结合起来,在王小帅看来非常必要。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王小帅不想让《闯入者》被归入类型片,他认为这是一部严肃主题的严肃电影,“不大哭大笑,大俗大雅,只是很严肃地来说一个事儿”。

   曾有人建议王小帅说点鸡汤,因为心灵鸡汤大家都爱听,王小帅回应说:“我不会想心灵鸡汤,没有那么幽默。摄影机在我手上,面对发生的一切,我怎么能够无视它呢?”

文章关键词: 国内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白岩松:庆安枪击案还有四大疑问未解
  • 体育NBA分区决赛成MVP会战 10人切尔西0-3
  • 娱乐25位明星排队为周润发庆生 爱妻合影
  • 财经哪些城市房价在涨:真正能复苏的或仅20城
  • 科技执法人员称专车均为黑车:属查处对象
  • 博客提网速降网费别再让总理发话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媒体曝出中国210所野鸡大学名单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资产泡沫化和贫富分化
  • 叶檀:今年不是中国WTO保护期到期年
  • 陶冬:债市风暴不至于让债市崩盘
  • 齐俊杰:房价还能涨到哪里去
  • 张化桥:理财的最佳时机选择
  • 杨红旭:凭什么说2015楼市有戏?
  • 金岩石:沪指能否到万点谁说了算
  • 叶檀:银行板块近期低迷的根本原因
  • 连平:资产价格应是货币政策重要参考
  • 陈思进:投资别被这10句话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