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正陷入价格战泥潭

2015年05月19日 14:34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价格战之中,汽车行业的矛盾正在进一步激化。

  本刊记者|周长贤

   当前,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参与到由上海大众等车企掀起的价格战之中,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汽车销量依然持续下行,这给各大车企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4月初,一季度销量遥遥领先的上海大众毫无征兆地宣布官方降价,对旗下车型途安、Polo、Cross Polo三款车进行促销,途安全系下调1万元,Polo下调8000元~1万元,Cross Polo全系下调8000元,同时还推出了置换和金融方面的优惠。

   上海大众的降价行动,迅速引起诸多合资车企的跟进。长安福特很快以“全系赠送购置税”的促销形式接棒,随后,北京现代、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品牌陆续以各种促销活动纷纷应战。4月17日,自主品牌上汽荣威、MG也加入了促销战团。随后,东风标致也宣布对旗下几乎全线车型促销。

   对于引发这轮降价热潮的主要原因,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以来合资主力厂家无法有效达成销量进度目标,不得已陆续采取了价格促销和贷款免息等降低消费门槛的做法。但他表示,免税等促销新概念创意很好,但效果尚不理想。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一份行业调查报告称,43%的调查参与者认为车市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是根本原因。39%的参与者选择了“库存高企,车企压力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出现大幅滑坡,销量增长仅为3.9%。轿车市场的形势则更为严峻,连续三个月同比负增长,2、3月轿车销售同比分别下降1.48%、1.43%,4月负增长达6.6%,1-4月累计增长仅为1.4%。

   库存方面,4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0.5%,虽然比3月下降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上升了14.2个百分点,仍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

   此次从4月启动的价格战,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一汽马自达去年3月曾大幅调低马自达6与马自达睿翼的官方指导价,其目的一是清库存为即将上市的新款车型让路,二是为全年冲量制定价格策略。但类似的降价行为仅在同级竞争车型中引起反响,跟进者更是寥寥。同时,这轮价格战与2012年豪华汽车品牌竞相降价也没有可比性。当时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很强,利润空间足够大,降价后只是将利润空间缩小,却增加了市场份额,同时扩大了售后服务的蛋糕。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促销的车企们最开始的策略,多以保险、购置税、汽车金融优惠等方式进行,直接下调价格的并不多。但上海大众在5月4日再度出招,将2月份才拿到独家销售权的进口MPV品牌夏朗全新车型价格下调,旗下5款车型的建议零售价平均下调3万元以上。以上海大众的市场地位和产品竞争力来看,其直接下调官方指导价的做法,对整个汽车市场的震动巨大,业内预计将有更多车企会以直接降价的形式加入价格战。

   对于这轮价格战,无论参与其中的还是持观望态度的车企都意识到了一个现实:车越来越不好卖了。福特亚太市场销售与服务副总裁Brett Wheatly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中国市场之前有过一段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正在回归正常化的销售水平。

   从几家率先公布官方降价企业的市场表现来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上海大众虽然是一季度的销量冠军,但46.17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近10%;一汽大众3月销量更是同比跌落18%;北京现代一季度销量27.99万辆,同比下降1.51%。

   盖世汽车研究院在其报告中表示,面对市场下行预警,各大车企降价实属无奈之举。合资车企官方降价如果成为常态,自主车企必将受影响。合资品牌的此轮官方降价,或将把其与自主品牌的大规模市场对决提前,自主车企的日子将更加难捱。另外,经销商也会受到波及。新车销售的利润本就不高,车企官方调低价格,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厂商之间的矛盾也可能进一步激化。

文章关键词: 国内财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白岩松:庆安枪击案还有四大疑问未解
  • 体育NBA分区决赛成MVP会战 10人切尔西0-3
  • 娱乐25位明星排队为周润发庆生 爱妻合影
  • 财经哪些城市房价在涨:真正能复苏的或仅20城
  • 科技执法人员称专车均为黑车:属查处对象
  • 博客提网速降网费别再让总理发话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媒体曝出中国210所野鸡大学名单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资产泡沫化和贫富分化
  • 叶檀:今年不是中国WTO保护期到期年
  • 陶冬:债市风暴不至于让债市崩盘
  • 齐俊杰:房价还能涨到哪里去
  • 张化桥:理财的最佳时机选择
  • 杨红旭:凭什么说2015楼市有戏?
  • 金岩石:沪指能否到万点谁说了算
  • 叶檀:银行板块近期低迷的根本原因
  • 连平:资产价格应是货币政策重要参考
  • 陈思进:投资别被这10句话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