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曙光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 16:08  《财经网》

  2008年9月5日,新浪网邀请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钱卫清、咨询机构和君创业总裁李肃等人在线访谈,公开反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其后,又有报道称,多家饮料企业准备联名上书商务部表示反对,甚至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出售方案,将汇源的品牌和净资产分拆出售,由中国企业组织人民币基金共同购买或分头竞拍,以保全“民族品牌”。

  这些同业竞争者们担心,可口可乐与汇源合并之后,将垄断一半以上的渠道,加上可口可乐的财力和品牌影响力,其他企业可能失去生存空间。

  事实上,外资并购知名“民族品牌”遭遇网民和同业抵制已有先例。就在汇源交易宣布两个月前,由于舆论压力和同行的激烈反对,凯雷并购徐工方案几经修改,仍获批无期。在延宕三年之后,双方最终宣布放弃并购。

  此前,中国已相继否决或附条件批准了多宗涉及外资的大型并购交易,但这些受阻的交易大多发生在钢铁重工等被视为“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而汇源所在饮料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汇源本身也是私营企业,显然不在此列。

  惟一可能对交易构成障碍的是反垄断审查。2008年8月间,中国反垄断局刚刚成立;8月1日,也就在收购交易公布的前一个月,中国的《反垄断法》已正式实施。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口可乐和汇源2007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12亿美元(约合91.2亿元人民币)和3.4亿美元(约合25.9亿元人民币),无论单个指标还是合并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确立的反垄断申报门槛。

  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曾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反垄断局还是一个“婴儿”,《反垄断法》也还是个“婴儿”。而此时此刻,在这桩受到高度关注的大型外资并购案中,中国新鲜出炉的《反垄断法》和反垄断审查机构将遭遇一场严峻考验。

  国外对于这宗并购案的关注不亚于国内,新浪网网友调查的结果被《华尔街日报》转载。很多报道将此案视为判断中国反垄断执法尺度和对待外资并购态度的试金石。

  时至今天,中国商务部的新闻发言人、反垄断局负责人和一些参与并购的法律界人士均再三向外界澄清,最后的裁决是纯粹基于法律的一个决定,无关政治、舆论和品牌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反垄断法专家王晓晔就认为,如果要求反垄断审查机构既要保护中国的民族品牌,又要照顾跨国公司利益,还要保证中国企业能不能“走出去”,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势必影响《反垄断法》的执行效果。

  无论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机构多么希望这桩案件回归纯粹的法律轨道,但在上述风波之后,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实上已超越国界和商业层面,成为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焦点;亦不可避免地将被外界进行各种方式的解读,包括推测中国的外资并购政策。

   曙光乍现

  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可口可乐和汇源提前开启了香槟,前者早早确定了派驻汇源的高管人选,后者则“预支”股权出让款,大规模投资上游

  面对汹涌的网络“民意”和全球闪光灯的关注,新生的中国反垄断审查机构和可口可乐的人都深知,申报和审查过程必须小心应对且足够专业,不容任何瑕疵。

  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正式向中国商务部递交了反垄断审查申报材料。此前,可口可乐聘请了三家律师事务所,分别为审查所涉及的不同环节提供法律咨询和文书准备。

  一位受雇于可口可乐的律师透露,从2008年7月双方谈判开始,律师事务所即开始介入。申报资料准备很快,真正困难在于对相关市场的认定。能否与中国的反垄断审查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可口可乐并无十足把握。

  所谓“相关市场”(Relevant Market),是国际反垄断和竞争法律中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涉及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两方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会不会造成市场垄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市场范围。是纯果汁或中高浓度果汁市场、果汁饮料市场还是整个非酒精饮料市场?这三个范围的界定对于市场份额的统计有天壤之别,更可直接影响垄断与否的判定。

  可口可乐选择了专业饮料市场调查机构英国加纳地亚公司,为反垄断审查涉及的“相关市场”界定出具各种调查分析数据。经过律师事务所的专业法律分析和特别邀请的多名反垄断专家进行经济学分析,最终得出了申报有望通过审查的较乐观结论。 可口可乐中国区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监赵彦红向《财经》记者表示,可口可乐将这起并购案的“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市场——即包括了百分百纯果汁、中浓度果汁以及含果汁饮料在内的整个果汁市场。

  加纳地亚公司提交的2008年中国饮料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可口可乐与汇源合并后,在整个果汁市场所占份额将低于20%。这意味着,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哪家企业具有独立的市场支配地位。

  根据商务部的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又分别于9月25日、10月9日、10月16日和11月19日,先后四次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直至11月20日,商务部宣布对可口可乐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

  多位了解审查过程的法律界人士表示,可口可乐提供的数据,商务部只会参考使用;对于相关市场及市场份额的确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将根据自己掌握和搜集的证据和分析工具进行测定,从后来商务部公布的情况看,在这一点上,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

  中国对反垄断的审查,分为“初审”和“进一步审查”两个阶段。在初审阶段,商务部最终将此次并购的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类饮料市场,其中包括100%纯果汁、浓度为26%-99%的混合果汁以及浓度在25%以下的果汁饮料。理由是,果汁类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之间替代性较低,而三种不同浓度果汁饮料之间存在很高的需求替代性和供给替代性。

  这对于可口可乐和汇源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因为按照Euromonitor发布的2008年市场份额数据,可口可乐旗下所有果汁品牌加起来在中国果汁市场占据的份额约为11.8%;位居第二的汇源占8.5%。二者并购后份额仅占20.3%,和“垄断”还有很远距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Patrick Chovanec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以20.3%的市场份额计算,得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约为552,低于1000,在美国和欧盟都很可能会即刻得到不存在垄断的结论,并有望优先获得通过,无需进一步审查。

  HHI是每家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据他介绍,对任何新提出的并购,美国和欧盟的审查首要的就是测定HHI值,以判断该交易是否会引起任何可能需要监管机构仔细审查的问题。欧美通常将门槛设定为1000。

  《财经》记者获悉,在之后提交的补充材料中,商务部还曾经希望可口可乐公司提供在其他国家并购的案例,供审查机构决策参考。这也令可口可乐进一步看到了获批的曙光。

  2008年12月5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介绍,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生效后,共收到了经营者集中申报申请17件左右,其中15件已经立案,8件做出了通过的决定。

  在这样的乐观氛围下,诸多并购具体安排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

  汇源内部人士透露,可口可乐今年春节前已开始为新汇源筹划经营班子,除朱新礼继续担任董事长,其余负责人将全部由可口可乐委派。为了配合可口可乐对新经营班子的任命,部分汇源高管选择了离职,达能派驻汇源经营层的多名管理人员,也都陆续撤出。

  急流勇退的朱新礼,则选择了向上游进军。虽然尚未拿到股权转让款,他所全资拥有的非上市公司北京汇源集团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已与一些地方政府签署了上游投资合作协议,总额超过20亿元。


    新浪声明:本文为《财经网》授权新浪财经中心(财经、科技频道)转载,并未授权新浪网合作伙伴转载,如新浪网合作伙伴擅自转载构成侵权,责任自负。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