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冲击传统制衣工厂:生产周期极大压缩

2015年05月27日 10:19  中国企业家  收藏本文     

  制衣工厂的IT化漂流

  导语

  对长隆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暴风骤雨式的互联网冲击,才刚刚开始。

  文_本刊记者 翟文婷 编辑_袭祥德

  童玲至今都记得,5年前一张订单摆在她面前。接不是,不接也不是。

  她所在的宁波长隆制衣1993年成立,老厂长抓住了服装外贸的风口,为Roots、Primark、Umbroz等国外品牌做代工,建立了一代基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但没有将他们送入寒冬,相反主力客户在欧洲的长隆迎来了业绩最好的一年,年营业额突破1亿美元。

  但是两年后,灾难来了。欧洲经济萎靡让他们的客户破产,货物发到港口,对方却无力提取。问题丢给了“厂二代”竺建江。

  烫手的订单就是这时候来的,3000件T恤,付钱的是国内一个名为三福的快时尚品牌。长隆很想接,又担心接不住,问题出在交货日期。三福原本要求15天到20天出货,念在初次合作,宽限至30天。

  “开玩笑!”厂里各个部门的反弹很激烈,销售总监童玲左右为难。要知道,传统生产周期是60天到80天。织布20天,染布10天,这是老师傅们传下来的规矩。

  但是童玲已经感受到,整个服装产业对供应链的要求在变得短平快,尤其是互联网基因浓重的线上品牌,与传统品牌商的组货方式大相径庭。动辄成千上万件的订单萎缩就罢了,交货期限也在变得急迫。长隆的这种不适应感不是孤例。山东沿海一些工厂因为外贸订单大幅减少,内销订单又不知如何反应,正在生死边缘奋力挣扎。

  这种危机感,竺建江也感受到了。如果不顺应或不承认这个趋势,很可能就被产业链踢出局。3000件T恤他们忍痛接手,从原先的60天压缩到35天交货,比预计的时间晚了5天。

  “这是很痛苦的,但是我只能慢慢接受它。”童玲那时候不知道,像长隆这样的制造企业正在因为零售终端的变革而被影响。只是逆水行舟,阻力之大前所未有。

  在淘工厂眼里,这个数字仍然有压缩空间。淘工厂是阿里1688事业部去年成立的一个供应链平台,专门对接淘宝卖家和工厂。他们看到了线上品牌商的特点,“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与之对应的上游生产却还是“大批量、长周期”的打法,双方的气质严重不符。

  当电商不只影响销售端,而是以C2B的方式倒逼生产,对长隆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在流程、数据化和供应链方面必须摸索新的匹配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要革新和重构它们的后台系统。因为暴风骤雨式的互联网冲击,才刚刚开始。

  柔性生产

  自从接下了那3000件T恤的订单,长隆似乎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35天不是终点,交货周期在不断被挤压,很多电商品牌甚至要求一周提货。交货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动辄上万件的订单在长隆变得稀缺,取而代之的是小批量订单的涌入。

  电商品牌的玩法确实变了。以阿里平台出货量较大的韩都衣舍为例,每年10月确定次年的第一批款式,年底的两个月生产,次年3月上新,每款订单量通常只有300-500件。这是互联网的特质,快速试销。综合点击率、收藏率、销量三个指标再决定是否追加订单。

  怎么销售决定了如何生产,生产线是为当初大批量的外贸订单设置,几十、几百件的量根本填不饱产能。工厂只能适应新变化,尽可能实现柔性生产。

  电商品牌虽然单款定量几百件,但他们的SKU数量却远大于传统品牌。按照平均每周上新10款的频率,单次下单的总量也在3000-5000件,按照20%-30%的追单率,与传统品牌的下单总量可能相差无几。只是这涉及到供应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备料。

  柔性生产的初衷本来是避免库存积压,但其实大部分品牌商还是要有另一种意义的库存,这就是面料。以裂帛为例,虽然不像传统品牌成衣库存量大,但是平均一个款也要备两三千件的面料,甚至可能更高。

  工厂生产首单的时间通常较充裕,一旦追单的时候,对工厂的反应机制和速度就有要求了。畅销款有窗口期,错过15天的黄金时间,很难再挽回势头。追单过来后,工厂是否有充足的面料是首道关卡。

  所以,很多订单看上去有几千件,通常首款只做几百件,其余的以面料形式储备。长隆也有类似的国内电商品牌客户,发过来一吨面料,先下10个款,哪个卖得好,再做哪个。滞压的成衣库存打折都可能没法出售,备下的面料这个款式不成,还有再造的空间。

  备料通常是品牌商自己的事,但工厂自己也要有个安全库存。大部分工厂,通常是去批发市场拿现货。裂帛的对策是,直接去找优质的面料厂拿货。这个在阿里平台年销售额达10亿的明星品牌,在大的面料厂商面前却没什么话语权,只能以高昂的价格拿货。

  长隆倒是配有自己的印染厂,质量可控。问题是到底备什么颜色,每个颜色备多少呢?习惯了大批量一次性生产的工厂,对于如何备料毫无经验。童玲起初根据颜色备料,后来发现不一定会押准,改成备白黑。比较靠谱的还是根据销售情况迅速反应,所以长隆也要求业务员随时关注各自客户的销售情况,一旦发现卖得不错,及时与他们沟通是否需要备料。

  这又会带来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对染色速度的要求。原先满足大批量外贸生产,工厂都是大型染缸,为了灵活反应通常配备一只小型的。现在相反,为了快速反应,大小染缸的比例完全被逆转。

  但是也有品牌采取的措施是一鱼多吃。同一款面料起码要做两到三个款,不管其中哪一个款式成为爆款,都有备料可用,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淘品牌毛菇小巷去年一款面料卖了20万件,就是采用这种策略。只要前期设计好款式,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调换长短袖和厚薄。不论是对于品牌商还是工厂,备料问题就变得简单。一旦发生追单,工厂7天左右就能快速反应。

  淘工厂负责人卜珍峰和徐亚辉正在做一件事,联合十几家淘品牌向面料厂联合采购。面料商不一定是大厂,但一定要足够专业。“有的面料商很饱和,有的吃不饱,我们根据卖家需求打通这个链条,跟现在的众筹模式有点像”。

  从串联到并联

  从一根线到一件成衣,中间需要经过技术部、PMC物控计划部、采购部等环节,最后才是生产车间。长隆位于奉化一地的车间,单条流水线单天能生产一千件,所以几千件量,几条生产线同时开着,差不多一两天就能出货。所谓柔性生产的难点在前期。

  起源是打样。传统外贸模式,长隆都是按照品牌商提供的款式代加工,现在则逐步推荐款式或者参与设计。比如今年主打地中海风格,工厂会设计出几个款式给客户选择,品牌商根据自身的调性和风格,提出修改意见,进入打样阶段。

  按照传统流程,打样结束,技术科排料需要一天,指令下到计划部一天,这时PMC才去协调面料、生产、采购等环节,又要几天时间。如果其中一款颜色或样式没有,再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后续流程就此搁置,无法进展。一定程度上,这种自上而下的结构也造成了供应链的浪费。

  从三福那笔订单开始,长隆就在优化自己的各个环节。纺纱、染布、车间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压缩,浪费的地方在前期计划部分。优化原则有两个,信息透明并同步,每个环节都向前走一步。

  也就是说,签订合同当天,负责打样的技术科必须把用料给到计划部, PMC就同步向其它部门发出指令了,该备料的备料,该排期的排期,多长时间内必须完成。后续环节在同一时间横向协调,减少了两个环节相互等待的时间。这就是从串联到并联的生产模式转变。

  各个环节的工序和时间也是固定的,印染一条布需要多长时间,标准动作是什么;一天八小时可以做几件衣服等等,IE部门都有规范。当长隆制衣决定建立柔性生产时,最先成立的就是这个部门。开个口袋,原先十个人就有十种办法,全靠经验和直觉来决断。IE做的就是选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成标准动作被所有人执行。

  

  车间每条流水线都有一张名为“每日产能报表”的电子显示屏,上面记录着当天目标产量、实际产量、差异等数字。以前的流水线只是解决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问题,现在IE部门把动作都标准化后,则更强调时间。

  对竺建江而言,如果想整个工厂变得灵活起来,必然要做某种取舍,专注在某一品类,做自己擅长的面料。长隆一直以来精通的是针织品类,所以他们为几家大牌的代工以卫衣见长。

  卜珍峰说,这也是未来的趋势。工厂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就可以把通用面料做安全库存,即使客户不下单也要按周或按月备料,一旦低于安全库存就自动补货。这也是快速反应的基础。现在长隆对于已有样式的补货速度能做到10到15天左右,如果面料是现成的,这个数字也可以压缩到7天。

  难以消除的顾虑

  不管是压缩出货日期还是改进备料和排产,都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事实证明,工厂经过阵痛期也能基本做到。但是,长隆对于小批量、快速反应的订单,至今仍保持一定的距离。

  订单并不缺。淘工厂是个平台,服装工厂把自身的接单能力数据化,擅长的服装品类、什么时候空档、起订量多少等当作商品挂在网上,换言之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卖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工厂下单。

  对于长隆这样的工厂来说,有人源源不断地介绍生意给你,这本是好事。但是当碎片化的生产能力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工厂开始面临另一种合作风险。比如,不少电商品牌希望零首付,货品下了生产线再交付,这是长隆等工厂不愿意接受的。长隆曾帮福建一家企业做代工,说好两个月付款,后来拖了半年,最后派人过去才拿回来,但是被对方打了折扣。“做完这单就没兴趣再做了。”

  面对互联网上不断涌出的新品牌和越来越小的订单,竺建江没有理由不担心对方的资信状况。如今,一旦有新业务进来,长隆首先派人做资信调查。

  付款周期方面长隆也变得谨慎。目前,长隆与品牌约定的付款周期有两种,一是合同签订好20%预付款,出货一个礼拜后付款30%,出货一个月后30%,两个月之后结清20%的尾款。另一种是,预付款30%,出货一个月后60%,两个月结清尾款。

  徐亚辉试图打消长隆的顾虑,“电商品牌现金流都很好,基本上5天就能回款。”他们希望未来工厂和品牌在阿里平台交易,即使没有定金,阿里信用体系也可以担保,双方约定货物进仓多少天后全款打给工厂。长隆负责人听后没有说话。

  能感觉出来,双方都想先看到对方最大限度的诚意。阿里的淘工厂希望长隆这样的传统外贸大厂至少拿出1/3的产能承接淘品牌业务,并且做到快速反应。如果他们能与淘工厂深度合作,会拿到阿里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哪些面料卖得最好,什么时间哪些款式最受欢迎,据此工厂可以提前备料。

  而对于竺建江和长隆来说,淘工厂的订单量还是太小,几百甚至几十件的需求不利于他们长期排产。一旦生产线闲置,意味着工人没活干,他们宁愿提前几个月就把生产线排满。另外,淘工厂平台的卖家具有流动性,如果只是纯粹的交易类而不是长期合作型客户,这不是长隆所追求的。

文章关键词: 电商制衣工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38死(图) 最新消息
  • 体育亚冠-周挺染红国安0-1负全北 无缘8强
  • 娱乐87版《红楼梦》赞助人瘫痪靠低保维生
  • 财经又借政府迁址传闻炒作?通州楼盘报价8万
  • 科技国美抽奖再遭质疑:汽车变成活性炭
  • 博客侯孝贤《聂隐娘》真的晦涩难懂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位“长腿欧巴”拍帅气写真为理工男代言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互联网金融降低融资成本不多
  • 刘光宇:今年是最后买房绝佳时机
  • 朱大鸣:土地流转很重要 别搞大跃进
  • 易宪容:政府如何驾驭疯牛驶上正轨
  • 孙立坚:宽松货币政策助A股继续繁荣
  • 刘杉:人民日报头条透露股市牛三年
  • 叶檀:股价太高 改革很远
  • 官建益:李大霄的地球顶或要闹大笑话
  • 刘纪鹏:创业板咋从跳蚤变成神板了
  • 姚树洁:九头牛拉不回的中国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