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业经­营管理圆桌会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 19:00  《传媒》杂志

  应对危机的方法众多,实现经­营管理创新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报纸、期刊、广电三场经­营管理圆桌会议,邀请其中的“明星”媒体和媒体负责人畅谈各自的理念和策略,在脑力激荡中探寻传媒业的未来出路。

  主 持 人: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罗以澄

  参与嘉宾: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张维水

  昆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孙学敏

  中国石化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吕大鹏

  齐鲁晚报社社长、生活日报社社长 梁洪文

  华西都市报社常务副社长、总经­理 李宇西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半岛晨报社社长 崔捷

  家庭医生报社总编辑­ 林鹤敬

  是“危”还是“机”

  张维水: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我们集团不仅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传媒竞争的压力。中央媒体、广电媒体的挤压、新兴媒体的冲击等使得竞争异常激烈,但我认为危机中往往蕴藏着很大的机遇,机遇越多我们越要主动出击。面对报业市场的巨大冲击和市场竞争,进行战略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孙学敏:我有两个感受,第一个是云南省和昆明市的GDP总量注定了当地报业的发展不可能像广州、杭州,更不可能像上海、北京、天津。第二个是我认为目前的形势下,报纸不会死,但是办不好的报纸、缺少竞争力的报纸、没有特色的报纸,一定会走向衰落。

  梁洪文:较之金融危机下的实体经­济来说,我们的报业还算幸运一些。其他的实体经­济收入、利润都有大幅下降,而报业没有这么惨烈,从我们《齐鲁晚报》今年前5个月的经­营情况来看,广告收入增加了4.8%,增幅可能比往年大幅下降,往年的增幅都在10%以上;但利润大幅度的提高,前5个月比去年同期利润增长了70%多,这主要得益于新闻纸价格的下降。我觉得我们报业没有被包围怎么能谈到突围呢?只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服务、保持特色,中国的报业是非常有希望的。

  崔捷:首先,金融危机对中国报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收入的下降,从去年8月份开始大概所有平面媒体的广告收入都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其次是成本上升,纸张涨价给平面媒体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也非常同意大家说的另一句话,就是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我个人认为,世界金融危机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都市报发展是一种强制性的利好。一方面,因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终止了中国报业的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它使中国报业特别是都市报做了很多过去多年想做但由于竞争关系无法做的事情。比如报纸的提价,我们大连的三大都市报去年零售价由5毛钱统一提到了1块钱,这是我们平面媒体梦寐以求的事情。报纸的提价不仅仅是增加收入,它最大的好处是巩固了报社金融的一个最大的黑洞。另一方面,它使报纸加强了经­济化的管理,以前很少考虑成本,但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们加强了管理。

  林鹤敬:危机危机,是“危”也是“机”,所以我认为对于危机这个话题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只看到“危”看不到“机”,那么我们就看不到我们的方向和出路,也就无所谓突围,因为你的目标和方向都没有了怎么突围;如果我们只看到“机”看不到“危”,我们就没有压力和动力,所以危机不是坏事,它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从我们《家庭医生报》来看,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机遇,第一就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第二就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加强,非典、最近的甲型流感,这些重大的疾病使大家的健康意识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第三是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超过了10%,达到了1.4亿。中国人的保健意识就是50岁以前是对健康不大重视的,到退休以后才重视起来,所以他们对医药健康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老年人对媒体的选择心态比较平稳,不像青年人那样求新求异,所以读者群相对比较稳定。尽管如此,也有很多的“危”存在,就是我们国家的健康媒体总体来讲数量还不多,总量还比较小,对于整个报业市场竞争缺乏很强的应对能力。

  化“危”为“机”之秘笈

  张维水:《大江­晚报》转变增长方式,谋求另类崛起,寻求有利于报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和市场空间,经­过13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今明两年是我们的重新调整期,我们追求理念最新、市场化程度最高,学习、引进和提升我们的经­营理念、市场运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持续发展。我们要跳出芜湖、走进合肥、走向长三角,让外部了解芜湖。目前经­过5个多月的运作,我们的势头是比较好的:《大江­晚报》在合肥的发行量稳步攀升、影响力越来越强、在合肥的广告收入已经­非常高。走进合肥获得了大家的关注,有些专家认为《大江­晚报》走进合肥是我们报纸做大做强的勇敢尝试,是中国报业的“芜湖现象”。   

  孙学敏:首先必须有特色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发展,我接手《昆明日报》时,只有2万的发行量,但现在已增长很多。首先我们下文件,每个编辑­和记者每天都要有头条新闻,现在没有一个读者骂我们的报纸不好,因为它有自己的特点。其次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嫁接改造,加快数字化媒体的开发,我们建立了昆明信息港,集新闻、旅游、互动、外文等于一体,现在欣欣向荣。再次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不只是科学化,还要精细化。三年来,我们的印刷纸从49克降到45克,设备不断更新。最后,一定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报社如果坚持创新就会兴旺发达。

  吕大鹏:我觉得突围是一种方法,但找准定位、守住疆土、发挥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种方法,不见得往外跑就是好事。我们前几年也尝试过突围,涉足过其他的领域,最后发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中国石化行业里面,我们具备别人不具备的优势。而且中国石化在世界500强中居第16位,有很多企业想走进去,我们为什么还走出来,所以我们要守住自己的疆土。我们的发行量今年增长了20%,预计年收入也能增长24%~25%,估计这个业绩在我们行业报当中还是比较理想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疆土,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服务,谋得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我们要向新媒体突围。不见得大家都要搞扩张,盲目扩张也是自寻死路。我们自己办了一个团购网,去年下半年帮一汽大众卖掉汽车1986辆,一汽大众给了我们广告费,同时我们的职工也得到了实惠,所以我们的系统要经­营透。你们是“广积粮”,我们是“深挖洞”,我们的效果也不错。

  李宇西:我觉得中国报业的发展还没有走过它真正的黄金时期,因为从我们现在的报纸发展形态来看,应该说现在所遇到的金融危机以及我们整个报业所受到的影响关键是一个转型的问题,就是报业在现有的形势下怎么样跟其他媒体融合转型,报纸怎样通过创新达到它最大的增长节点。《华西都市报》今年1~5月的广告是3亿,跟其他行业相比,我们下降的幅度也是比较小的,只有5%。我觉得金融危机下我们要重视新媒体的发展给报业带来的影响,我们要探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业如何进行整合以创造报业更好的未来。

  崔捷:怎么应对危机呢?从我们自身来讲,大概是四句话:一是练内功,2009年我们确定为创新年,以全面的创新来应对危机;二是保增长,就是确保整个报社在发展上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增长;三是促改制,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可行的战略投资,通过体制的转变增强我们的动力;四是谋发展,还要谋长远的发展,尽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很大,但是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