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传媒: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传媒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 19:00  《传媒》杂志

  月度聚焦

  6月8日,主题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传媒突围”的2009中国传媒产业经­营管理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在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郝振省,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郑成良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颂清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分析形势、解读政策,与百余位业界、学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传媒经­营管理之道。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 王国庆

  增强信心   加快报刊业发展

  如何认识报刊业未来发展的态势,报刊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在这里我想谈三点看法。

  一、认清我国报刊市场特征,增强发展信心

  我国报刊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目前仍然充满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我国的出版总量每年仍在平稳增长。据2008年统计,我国报纸达1943种,平均期印数1.97亿份,总印数437.99亿份,总印数与上一年相比增长3.17%;期刊9821种,期刊总印数是30.41亿册,总印数与上一年相比增长6.62%,100万册以上的期刊有20余种。从报刊出版总量增长的具体情况来看,地市县区域性报纸连续几年呈增长势头,平均期印数增长为14%以上,而且总印张和总印数连续两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第二,近年来面向大众的生活消费类期刊呈上升趋势。在我国9821种期刊中,生活消费类期刊已经­达到1000多种,但这一比例仍然不适应当前期刊细分化、分众化的发展需求。按照国际期刊业发展的规律,当GDP处于1000~3000美元时,社会的中产阶层会成规模地出现,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化会导致传播市场从同质化的共性需求为主导,向分众差异化的的信息需求和文化选择为主导转变。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橄榄形的社会结构,但是这一个阶层的期刊需求市场已经­明显显现。特别是随着我国持续20多年的GDP增长超过9%,人均超过1000美元,受众需求呈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主流读者日益清晰的现状符合国际期刊业发展的规律。与新的需求市场形成相适应,近年来时尚类、健康、情感类期刊呈明显上升趋势,例如湖北省近几年来连续创办了几种大众消费类期刊都是短期内成效明显的。知音传媒集团的《打工》三年内的期发行量达60万,《漫客》发行量达到百万。《特别关注》今年6月份的期发行量突破300万份。可以预见,未来10年到15年将是我国期刊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第三,报刊业的发展还远远没有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知道报纸的千人日报拥有量是联合国衡量一国的社会文明和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上衡量一国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千人日报拥有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我国千人日报拥有量的平均水平不足90份,距离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108份还有相当的差距,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千人拥有日报量不足50份。根据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10年要实现日报千人拥有量90份,这预示着我国报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报刊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对我们增强信心,把握发展机遇、寻求发展途径十分重要。

  二、深化改革是应对挑战实现报刊发展的最大机遇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几家著名报纸有的先后停刊,有的以破产保护或大量裁员方式应对危机,欧洲、亚洲的一些报刊也出现了发展上的困难。这些对国内报刊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我国报刊业的市场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面临的困难和国外报刊业也不在同一层次上。首先,美国报业历经­上百年的规模化发展和运作,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可以说已经­发展到接近顶峰状态,而我国报刊业的市场尚处于开发和培育的过程当中。其次,综合分析我国报刊业目前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不难发现2008年报刊业最大的压力并不是报刊发行和广告收入的减少,主要是新闻纸涨价带来的巨大的压力,特别是2008年几次重大的新闻报道增加了报刊的印刷成本,总之是报刊经­营成本加剧的压力。进入2009年以来,根据我们对39家报业集团和3家期刊集团进行的一季度收入状况调查,今年一、二月份一些主要报刊广告下滑大约在15%~20%。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整个第一季度,特别是一、二月份全国的广告投入也相对减少,且传媒业广告的收入整体都在减少,所以报刊业的广告下滑也属于正常范围。那么报刊业的危机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危机既在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特别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一些省市的媒体受到的直接影响更大;也在于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分流,但是这些只是报刊业在发展当中遇到的新的挑战,更重要的危机还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来源于阻碍­报刊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当前,计划经­济时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带来的源动力已经­走到了尽头,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对报刊出版单位非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后推力。报刊出版单位产权虚置缺位,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和服务主体,出版资源行政化配置造成报刊业布局分散、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内容同质化、经­营粗放、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等问题十分突出。而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报刊业的风险和压力,导致报刊业发展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与增强国家综合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的战略要求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不适应,因此,深化报刊业改革将是我们全面推进报刊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们知道,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年的路程,今年将是新闻出版业改革的关键年,也是报刊业深化改革全面起动的重要一年。按照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要求和报刊业发展的实际,报刊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是构建报刊业市场经­营和公共服务的两大主体。今年我们要研究确定公益性报刊的分类标准,着力推进公益性报刊深化内部改革,剥离公益性报刊的经­营性资产,实行事企分开,进一步明确国家扶持公共服务的政策,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公共服务产品质量和服务行为的考评制度;同时要全面完成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按照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分三步走的部署,第一步要在今年全面启动经­营性报刊的转企改制。第二步是推进报刊企业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步是推进经­营性报刊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实现集团化、专业化发展。

  第二是推进报刊业的联合重组、集约化发展和集团化建设,加快培育新闻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拥有多家新闻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央部门和单位的新闻出版单位在财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牵头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央和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联合重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大力培育一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专、精、特、新”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

  第三是大力推进报刊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报刊业向多媒体、专业化、集团化的现代传媒业转型;推动报刊科学化规范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报刊业改革的政策,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继续给予新闻出版业在税收、进出口、人员安置、资源倾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新闻出版业解放生产力,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尽快推动报刊出版单位成为市场主体,加快报刊出版单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动报刊业做强做大。

  三、国家宏观政策保障和服务于报刊业科学发展

  第一,要抓好报刊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报刊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十一五”过半,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规划的实施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体现了各项政策和各个措施的部署,为报刊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因此,贯彻落实好“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报刊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努力构建报刊出版市场体系和报刊出版体系”,这是报刊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加快推进报刊业两个体系的形成,重点是要解决好几个转变。一是要提高质量效应,推动报刊出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优化报刊结构,合理配置报刊出版资源,促使报刊业由分散、弱小、低水平的重复格局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报刊业体系转变;三是完善市场体系,推进报刊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促使报刊市场由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刊市场体系转变;四是转变经­营模式,促使报刊业市场竞争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五是增强创新能力,促使报刊业经­济增长由依靠资金物质要素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转变。

  第二,努力构建报刊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报刊出版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报刊事业的扶持和投入。以服务“三农”和少数民族出版为重点,开拓广泛的农村市场,以农家书屋、“东风工程”等为载体,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公益性报刊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能力,探索公共服务的渠道。

  第三,积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市场化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在总结辽宁、河北两省报刊退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将在全国实施报刊质量评估和报刊退出机制。同时逐步建立主管主办单位、从业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施报刊资源的科学配置,使优势资源向综合性传媒集团、专业性企业传媒集团和转制后有能力的经­营性报刊倾斜,推动报刊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第四,为报刊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报刊出版法规体系,及时修订、废止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政策和条款,2007年以来已经­废止了十几项有关报刊的规范性文件,修订一些报刊规范文件。同时通过民族出版基金、动漫扶持发展基金等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协­调海关、财政、税收以及人事等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开发的优惠政策也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数字出版产业,以及减免进出口印刷设备海关进出口税。这些优惠政策将有利于报刊业健康有序科学地发展。

  同志们,我国报刊业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再创辉煌。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