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与郭沫若先生之间常有诗词往来。他们共同欣赏了京剧《三打白骨精》后,郭沫若赋诗一首,其中有“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诗句。毛泽东同志看后觉得其对唐僧的评价过于严苛,和诗中便说“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政治家兼诗人所比喻的“唐僧”是指在政治斗争中的中间派人物,“鬼蜮”当然是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了。然而今天我们却常常要把流失的国有资产比喻成“唐僧肉”,“鬼蜮”则是指觊觎国有资产的人。
前几年舆论界和理论界曾对有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产生过很大争论,虽然当时并未有胜负之分,最终还是促进了有关保护国有资产法规的出台。所以以目前情况看,再有人打国有资产主意时,其难度多少还是增加了一些。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的民营企业中大概有20%的企业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而二三十年来,国有资产的流失依然是我们改革进程中挥之不去的隐痛。这次健力宝债务及股权资产风波再起,追根溯源,还是国有资产的问题。当年李经纬用18年的心血,将健力宝打造成了中国第一饮料品牌,可惜产权改制功败垂成,后来的所谓资本玩家,则大都为分一杯羹者。
国有资产流失的难点,首先是个理论问题。能够在理论上解释国有资产问题的只有计划经济理论,但已经被证明其行不通而束之高阁了。在西方经济学中是没有国有资产概念的。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家只能将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后,也就是化公为私后,才能将其理论用诸实践。这样,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就有了一个理论上和法律上的“缺失的环节”,就是“如何从公过渡到私?”。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有过一场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大讨论,但最后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前几年理论界、舆论界曾发起过有关“国资流失”、“民企原罪”、“第一桶金”等大争论,后来大都无疾而终,主要原因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两种经济理论的完全不相容,理论上的“缺失环节”导致谁也说不服谁。
如果我们用宜粗不宜细、不争论的方式大而化之地迈过这一历史过程,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问题是步入市场经济后,经济利益是一定要算细账的,产权是一定要明晰的。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后的资产不再是无主的“唐僧肉”了,而是猪八戒的肉和沙僧的肉,割谁的肉谁都要叫唤,所以很多改制后的企业依然纠纷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唐僧肉”又有了另一层意义。毛主席曾说过“他们要打鬼,借助钟馗”。保护国资就成了最容易借助的“钟馗”。当然这里面还有真保护和假保护之分,因此司法的重要性就日益突显出来。司法的公正成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一防线再失守,那分吃的恐怕就不只是“唐僧肉”了。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