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交大昂立集团原总裁兰先德落马原因探秘(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0日 17:38 中国经营报

  专家在线

  创业元老该怎样激励

  访汇城合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德良

  《中国经营报》:中国特色的集体企业转制后遗症导致了兰先德的悲剧,为什么悲剧在这种转制中总是重复上演?

  刘德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初期,企业所有制一直是横在企业创始人面前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这使得很多当时创业者选择了挂靠式或单位创业式的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权力机制和决策机制受到单位(学校、研究机构、事业机构、政府机关等)权力结构的制约,往往是原单位的权力结构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而企业创始人和高管团队的智力型资本却始终未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进行评估并保障这些群体的利益。智力型资本评价和奖励体系的缺陷,使得企业创始人和高管团队在分享为企业创造的巨大财富时缺少合理科学的制度。制度缺失和个人欲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这是兰先德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企业转制过程中,如何为历史性智力型资本投入定价并给予恰当的收益,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兰先德悲剧,也有他性格上的因素。能否谈谈性格怎样决定企业家的成就和命运?

  刘德良:无论是挂靠制还是单位创业式,创始人的性格特征中无疑都有些投机和现实主义的成分,在特殊历史时期,这无可厚非,实属无奈。但是面对巨大财富时,创始人和高管的个性左右着财富的期望和权力欲望。企业家往往是以个人或数名亲信的力量对抗着整个体制的权力结构,体制中复杂的利益矛盾和人际关系成为了企业家难以承受的枷锁。妥协则意味着退位和放弃财富,纷争则意味着牺牲或者触雷。

  《中国经营报》:校办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现象:享受税收优惠,享受不公平竞争带来的果实,企业做亏了,学校、公家用经费补,赚了大家分红。该如何看待这种特殊的企业形态?

  刘德良:不得不承认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确实给予了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极大的优惠和利益,使得集体所有制企业享受到了民营企业无可比拟的“制度投资”。这种“制度投资”使得集体所有制企业享受到了超越民营企业的市场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显然,“制度投资”也是一种特定时期的特殊资产,使得企业的发展成本和失败几率大大降低。在很多企业所有制转型过程中,最大的矛盾往往就是“制度投资”和智力资本的对决。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制度投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企业未来的竞争越来越走向公平,管理水平、技术实力、品牌价值、市场战略等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制度投资”现象带给中国最大的影响是投机心理和浮躁心理,使得一些企业不注重内部修炼,只看重向制度要资源、要机会,结果反而使企业走上了不健康的发展道路。很多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反而是来自于民营企业。

  《中国经营报》:很多全民、集体所有制的功勋元老级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壮大时付出了毕生心血,当企业做大后,如何回馈他们,让他们不至于有“卸磨杀驴”的感觉?

  刘德良: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能够为企业家提供一条合理科学的智力型资本转化为个人财富的通路,从而妥善解决特殊历史时期的转型问题。智力型资本如何定价、如何评估、如何奖励,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品牌、知识产权、商誉资产等都已经被广泛接受为企业有价值的资产,智力型资本也应该有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体制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股票奖励、期权奖励、丰厚的退休金等。我们该怎么解决,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李国华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