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两广钢铁项目抢跑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07:40 经济观察报

  勾新雨

  经过长达3年之久的等待,广东、广西两地的钢铁大厂项目终于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被国家发改委放行。这是中国实行大部制改革之后,第一批被国家发改委“松绑”的项目。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轮机构改革之后,国家发改委的微观管理职能将被削弱,钢铁等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权将有可能下放到省级政府或转移到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而且历史上被淘汰的冶金部、煤炭部等行业部委将“恢复”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中,成为冶金司、煤炭司等司局级单位,负责行业的管理工作。这些行业司局在过渡一段时间后将降格为处级单位,以此减少政府对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的行政审批和干预。

  这种转变可能会赋予一些行业和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在此之前,钢铁等行业的投资受到严格地限制和审查。代表国家行使审批权的国家发改委一直认为,钢铁的产量已经过剩并且能耗过高,过度的投资会给中国的金融和经济运行带来风险。

  但北京科技大学的许中波教授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国家发改委给钢铁业扣了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是没有道理的。此外,日本30%的钢铁是出口的,而中国规定出口不能超过10%,这无异于加剧产能过剩。

  审批的灰色地带

  3月2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的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广东和广西的钢铁项目最后的审批,可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来做,但这要等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三定方案”之后,即定职能、定编制、定人数。

  当天,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我委同意广西防城港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与之前正式核准首钢曹妃甸项目和鞍钢鲅鱼圈项目相比,这种表达方式有了微妙的变化,现在只是“同意”而非核准,只是“前期工作”而非正式立项通过。在这则消息最后,国家发改委表示,“这两个项目在落实有关手续后,还需按规定程序报批”。

  “目前是个灰色的地带”,许中波说,总之就是中央同意了,前期工作可以干了,但谁批准的没有明确,先干了再说,不像首钢曹妃甸项目开工前有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文。

  与此同时,被放行的武钢和广西方面,对国家发改委“放行”的评论也相当含糊。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只表示“国务院同意了”。

  “我们也都不知道”,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冶金处的于处长说,钢铁项目的审批究竟放到哪里,部门怎样改组,人员怎样配置,现在还都不清楚。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的公开资料,发改委工业司管理范围包括石化、医药、钢铁、有色金属、黄金、稀土、建材、机械、汽车、船舶、轨道运输装备、轻工、纺织、烟草等行业,并负责“审核上述行业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规划”和“审核上述行业的重大项目”。

  这样的管制职能也正是国家发改委过去几年内遭致地方政府和企业指责的主要原因,对这项职能的尖刻批评也时常出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灿说:“发改委管得越来越细。”全国政协委员孙珩超甚至说:“说难听点,把发改委撤了,经济就发展了!”

  今年大部制改革方案明确表示,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后者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

[page title= subtitle=]

  在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与国家发改委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导行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关键要回到小政府”,首钢股份一位高层说,发改委的行业管理职能将划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是向地方放权,钢铁项目的立项可能还在发改委,但是可行性调研工作等可能会转到工业和信息化部。

  钢铁借机闯关

  从四五年前开始,中国钢铁业就掀起了一股沿海建大厂的热潮,首钢看中了河北曹妃甸,鞍钢看中了辽宁鲅鱼圈港,武钢看中了广西防城港,宝钢看中了广东湛江港。沿海建大钢厂早已经是世界潮流,一是原材料和成品大进大出,依靠相对廉价的海运,降低了陆路运输的额外成本,同时新建的大厂在技术水准和节能减排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据了解,这些沿海大厂可以同时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完全符合国家发改委的政策要求。但广西和广东项目却被卡了整整三年,原因很简单,国家发改委要控制钢铁总量,新上的项目必须结合老厂搬迁和落后产能的淘汰。

  产业政策是国家发改委定的,执行者也是国家发改委,能不能上项目,发改委的伸缩空间很大。广西迟迟未能淘汰1000万吨的产能、未能把柳钢真正划转给武钢,就是担心新项目一旦被国家发改委否决,前期的所有努力和投入都将打了水漂。

  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大项目确实要向沿海集中,但没有一定数量的控制,没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单纯的扩产,不是政府希望看到的。”

  在先淘汰再上项目还是先上项目再淘汰的反复博弈中,两广项目胶着了三年,直到今年“两会”的大部制改革之后,才看到了希望。现在,山东省也不断对外发布淘汰落后产能的信息,其实早已心照不宣,在济钢和莱钢合并之后,山东也希望在日照港建设一个钢铁大厂。另外,鞍钢也在不断表示,希望在福建沿海再建设一个大厂。

  据许中波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下面的冶金司就是负责给高层提供资料和统计数据,审批也不需要了,因为中国以后不会再批准什么大钢厂了,各个厂都已经分到了“糖果”。首钢宝钢武钢鞍钢都有自己的项目,鞍钢想搭末班车跑福建项目,这要看中央平衡,不一定能够批准,因为鞍钢已经抢到了鲅鱼圈和凌钢新区。

  被耽误的黄金三年

  广西、广东项目从申请到放行的这三年,正是中国钢铁业产量和利润飞涨的黄金三年。去年上半年,钢铁业利润增幅100%,居全国各行业之冠。这期间,技术和资金雄厚的宝钢和武钢只能眼睁睁看着能耗高、污染重的内陆小钢厂抢占市场份额。

  到了今年,钢铁业受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价格暴涨的影响,利润空间被大幅度打压,一些小钢厂停炉停产。钢价虽然不断上涨,但面临的却是有价无市、经销商库存激增的局面,钢铁业的拐点即将来临。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控制钢铁业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理由,一是钢铁总量过剩,所以不能再有新增产能;二是落后产能过多,污染严重,要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

  “我们生产了5亿吨钢,都卖出去了,产能是否过剩,不是政府而是市场说了算。”中钢协一位高层说。

  对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国家发改委曾制定了一个激进的淘汰计划,但同样在市场面前碰壁而回。

  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明确指出要在2007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炉。据测算,这部分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达1亿吨,占当时中国钢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在一年之后的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不得不对市场做出让步,发布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规定300立方米高炉的淘汰期限由2007年年底宽限到了2010年,理由是“不仅地方任务重,压力大,矛盾集中,而且即使勉强下达,也难以实现”。这部分产能主要在河北、山西等省,分别占两省炼铁总能力的46.9%和50.7%,如此大的比重,淘汰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300立方米的淘汰标准也是业界争议的焦点,不少钢铁业内人士认为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环保能耗等指标完全可以到达国家要求的指标,而在各项达标的基础上仅以产业标准为由来淘汰,缺乏说服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