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隐者三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4:01 《商务周刊》杂志

  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

  记者 袁瑛 特约记者 王晓君

  周一清晨8点整,闹钟响起,家住北京东直门附近的Ellen从床上爬起,一番梳洗打扮后准备出门。此时,Ellen先是套上一件“Burberry”风衣,当然,出门前不忘了喷上一点Versace红色牛仔香水。Ellen坐着“东芝”电梯直奔地下二层的车库,开出自己刚买不久的第12代丰田“卡罗拉”。9点整,Ellen来到单位,胡乱塞两口乐天“蛋糕派”,打开东芝笔记本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下午5点,今天不用加班,Ellen踩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单位旁边的新光百货,与女友相约在这里购物。在这个标榜北京最时尚的百货公司,Ellen和女友“扫货”无数,当然,战利品中包括FANCLE最畅销的卸妆液。晚饭就在商场里的“吉野家”搞定。21点,Ellen拖着疲惫的脚步,拎着大包小包进了家门。半路上,她还不忘在街角的“7-11”超市买上一份热乎乎的“关东煮”给自己当夜宵。

  这是Ellen,一位北京普通中产职业女性的普通一天,或多或少也折射出我们大部分人工作和生活中所熟悉的那些元素。只是鲜少有人知道,Versace、东芝、丰田以及“7-11”等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都因为一个名字而相互联系——三井,这个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上述来自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企业:Burberry和Versace,这两个自命不凡的欧洲经典品牌,早在1960年代就将自己在亚洲地区的总经销代理权卖给了三井集团;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东芝,全名东京芝浦电气,其前身可追溯到二战前,是三井财阀麾下的重要直系企业; 丰田,世界上最赚钱以及刚刚晋身的世界最大汽车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三井的扶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从丰田汽车的股东中看不到三井的直接控股,然而“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以及“三井住友银行株式会社”的身影告诉我们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乐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和经营吉野家快餐的上海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都是三井集团官方公布的在中国投资的33家企业之一;说起新光百货,人们都以为是由台湾新光三越百货和北京华联共同投资所建,然而,不论是台湾的新光三越、还是太平洋SOGO和远东百货,这些集团的背后都有着实力雄厚的日本财团作支撑,而新光三越的背后就是三井财团,这也难怪新光百货在一楼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FANCL以及SK-Ⅱ等日系化妆品,其中,FANCLE就是由日本FANCLE和三井物产共同开发和销售的;遍布中国的“7-11”超市,在其大股东伊藤洋华堂的背后,站着的仍然是三井财团无所不在的“身影”。

  “影子”帝国

  这个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的商业帝国,在过去十几年,同时也远离了各种象征财富和权力的排名和称号。

  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名单上,1993年曾经排名前五位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和丸红商事等日本的综合商社,在过去十几年的排名逐年下降,2006年,三井物产的排名跌至155,甚至被自己一手培养的丰田和东芝远远甩在了后面,后两者分别位居第6和第87。

  比起近几年来扶摇直上的沃尔玛、埃克森-美孚以及通用等美国企业,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综合商社似乎表现出了迟暮的颓势。1991年到2002年,日本的GDP增长仅为1.1%,远低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长率,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更曾一蹶不振。当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日本综合商社的“衰败”也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国内的“萧条”却掩盖不住日本企业在海外创造的“繁荣”。以GN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达到2.9万亿美元,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海外制造业销售额4348亿美元,与日本出口相当。1991—2001年,日本海外总资产年均增长3.1%,净资产年均增长13.9%,均高于同期日本GDP增幅。一个“海外的日本”正在默默地打造中。

  如此充满迷惑性的繁荣,是三井这样的综合商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结果。就像Ellen几乎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三井企业”打交道,但却浑然不觉,日本综合商社的策略正是化整为零,一方面通过合并和成立一些专业公司,或者在重点地区设立区域性投资公司,形成各自独立的法人和财务核算实体,实质控制权还是集中于日本本土的商社总部;另一方面,三井更热衷于通过各种程度的持股形式,参与和渗透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中,在保证对资源的充分占有的同时,又通过控制贸易端而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2004年,三井物产就曾经将自己经营额最大的能源和矿产部门分立出去,直接导致其500强排名跌到177位,从而掩盖了它的巨大实力。日本的各家商社财阀和很多大型企业出现了一种建立地区总部的趋势,其经营和管理活动相对于过去更为分散,更多的营业收入被计入当地公司的账目。另外,综合商社投资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家企业的收入也没有显示出来,从而弱化了人们对综合商社庞大身躯的感知。

  曾经在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了近12年,目前专门研究日本财团的白益民,显然更了解事实的真相。他感慨道:“如果三井物产想争这个风光,他们也许只要把部分投资公司的收入并入账目,或是简单地将财团中的企业并入进来,就可以坐到500强第一的位置。”

  曾有人问起“三井这个综合商社究竟有多大”,时任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社长的上岛重二在列举了丰田、东芝、东丽以及王子制纸等典型的日本企业之后这样回答,“在此不便列举过多的企业,比如说美国有通用公司,比如说UNISIC,在欧洲还有德国的西门子、爱立信等等这样一些公司……”如此轻描淡写的回答,已然可以让人们一窥三井帝国的庞大,而它的策略,就是如影子般站在企业背后,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发达的贸易体系以及占有的丰富资源,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向着世界微观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渗透。

  2007年7月24日,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该合同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从商务谈判阶段转到项目建设和技术转让实施阶段,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核电自主化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签字仪式,并会见了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副社长兼西屋公司股东董事会董事长庭野征夫、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睿智。

  此前的2006年10月17日,以日本财团为主力的买家出资54亿美元收购了核电“鼻祖”西屋电气,其中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出资41.58亿美元,目前拥有西屋电气77%的股份,美国绍尔集团(Shaw Group)出资10.8亿美元,获得20%股权,三井财团的另一企业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则以1.62亿美元获得了3%的股权。换句话说,中国实际上是从日本东芝公司,或者说,是从三井手中购买第三代核电设备。

  在东芝2006年开始竞标西屋电气的同时,三井物产在全球市场就已经为大肆收购铀矿资源而繁忙起来。哈萨克斯坦的铀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5%,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2月,哈萨克斯坦同三井物产和关西电力公司签订合同,建立合资公司“阿巴克”,双方共同开采哈梅古杜克铀矿,两家日本公司各占公司35%的股份。该项目一期投资预计1亿美元,2010年之前,“阿巴克”的铀开采量可达到每年1000吨,将主要销往日本。

  同年10月,三井物产又与俄罗斯技术供应出口公司签署协议,开始实施开采雅库特“南方”铀矿区的合资项目。雅库特的埃利孔斯克矿区被认为是俄境内已探明的最丰富铀矿区,蕴藏着俄罗斯一半以上的探明铀矿储备,将近34.4万吨。“南方”矿区是埃利孔斯克矿区八个分区中的一个,已探明的铀矿储量达25万吨,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铀矿之一。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将获得该项目25%的股份。

  东芝竞标西屋电气和三井收购铀矿,在很多人看来是两家公司互不相关的行为,然而一旦知晓东芝与三井密不可分的背景之后,人们就很容易推测出“竞标”和“收购”背后的关联——三井大规模收购铀矿资源,是为东芝的核电事业提供充足的“弹药”,三井通过对上游资源的控制,确保了东芝在核能领域更深层次的竞争力; 而东芝在核电领域的开拓,更符合三井商社涉足核能、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市场”的发展方向。这个逻辑在“东芝”和“三井”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名称下被悄然隐去了。

  被隐藏了事实面目的商业行为还有很多,Ellen每天光顾的“7-11”就是其中之一。人们都知道“7-11”的大股东是伊藤洋华堂,然而“7-11”进军北京的过程中,三井物产功不可没。2000年2月,三井物产斥资3亿日元助力“7-11”在网上的销售公司,带领索尼(三井财团成员)、NEC(住友财团成员)等共同成立了“7梦幻”网络商店(7dream.com)。“7-11”进入北京之后,三井物产、日本日新株式会社还与北京市二商局共同投资组建“北京三新冷藏储运有限公司”,从事冷冻冷藏保鲜食品储藏运输及市内配送,主要承担便利超市及其他大公司的货物运输业务,2004年,该储运公司又开辟了“7-11”便利店的同城配送业务。2003年10月,三井物产、锦江国际集团和大众交通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以低温商品物流配送为自己的主要功能定位,作为生产商、超市、便利店等的综合物流中心,实现以冷冻食品为主力的食品物流业务(包括仓储保管、装卸、物流加工、理配、运输)。三井如此卖力“吆喝”的背后,不仅是因为自己与伊藤洋华堂有股权关系(伊藤洋华堂的股东之一“三井生命保险”属三井系),更深的意图还在于寻找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开设相当数量的食品加工企业,并建立起庞大的物流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日式便利店网的需求。

  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不动声色地观看着一幕幕城池的“攻陷”和王国的扩张。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