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乳业 > 正文
 

外资重回中国乳业 奶农利益可能被外资直接获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09:20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颖)随着本月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向三鹿集团注资8.64亿元,外资重回中国乳业的迹象,已越来越鲜明。目前,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三鹿、完达山这六大乳业巨头之中,仅剩下伊利“独扛民族品牌大旗”。

  国际乳业巨头进入中国始于1995年。此后,“卡夫”、“达能”、“帕玛拉特”等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但由于早期乳业市场尚不成熟,跨国巨头逐渐离场
。2002年,美国酸奶第一品牌“卡夫”正式退出北京;2003年,国际酸奶品牌“优诺”黯然告别申城;2004年,意大利乳品巨头“帕玛拉特”中国工厂全线停产。

  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奶品消费潜在市场,外资并没有放弃,而是以托管、借壳参股等方式埋下伏笔。去年,中国乳制品工业产量达到949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8倍,其中液态奶增长14.4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到663亿元,增长7.5倍。随着乳品消费市场日渐成熟,曾经隐退的外资今年又开始在乳业“涨潮”。

  与当初直接建厂、用产品撼动中国市场不同,这一次外资企业采用的是资本运作,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熟悉国情和外资雄厚资本的联合优势。最近,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注资8.64亿元认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创下外资企业对中国乳业的最大投资,外资方43%的股份已逼近三鹿对企业的控制权。前些时候,光明第三大股东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增持光明股份,将比例上升到11.55%;英国RichKeen公司和统一中国投资公司联合认购“完达山”50%的股权。

  外资此次回潮也让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乳业产业链较长,同时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连,一旦中国乳业领先企业的控制权丧失,极有可能对奶农和奶业带来影响。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说:“在‘工业反哺农业’还未完成的情况下,本应属于奶农的利益,极有可能被外资直接获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