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普尔斯马特资金链断裂? > 正文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中国普马遗产(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20:34 和讯网-《财经》杂志

  挣扎重组

  普马被比喻为“沉没中的泰坦尼克”。这艘巨轮每一刻都在快速下沉——也许很快就只是一艘“救生艇”了

  2004年3月,普马系的资金链已然断裂。危急之中,刘五一开始与来自国内外的投资者
商谈普马重组大计。

  参与重组谈判者,先后有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百安居建材超市有限公司、家乐福、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铜锣湾百货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连锁商业巨头。但此时“中国普马”已溃不成军。

  “普马现在还剩下什么?品牌本身就是美国的,不是他刘五一的,这本身已经大打折扣。何况他还有至少十几亿元的负债。不可能有一家公司愿意全面接手“中国普马”。无论是统一、家乐福还是百安居,都只是对“中国普马”在某个区域的店铺感兴趣。”深圳铜锣湾百货集团董事长陈智向《财经》表示。

  一度与刘五一达成重组框架协议的是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重组谈判约在2004年8月间正式启动,10月间双方签署重组意向书。为此,刘五一特意请来普华永道作资产评估。

  “当时统一愿意出6亿元先收购其中诺马特控股约35%的股份,并掌控公司经营大权,接管川、渝、云、贵、新等地区的21家诺玛特超市。统一约定于2004年12月10日全面进入“中国普马”。”知情人向《财经》透露。

  普马与统一签署的是排他性协议,亦即普马不得再与其他收购者谈判。在长达两个月的谈判过程中,据称,刘五一又向整个普马系统投入约5000万元,以防快速崩溃,影响其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但统一迟迟不作决定,即便在签署重组协议之后,也迟迟未能出资。其间,刘的谈判助手们动摇起来,他们开始怀疑统一的诚意和动机,但刘五一依然信心十足。“直到12月中旬,刘还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我太悲观了,重组的进程不是很顺利吗?”一位知情人说。

  但统一最终还是退出了重组,时间当在2004年12月底。这对濒死的“中国普马”,显然是致命的一击。

  紧接着,百安居、家乐福纷纷介入普马重组谈判,但知情人透露,两家只是在哈尔滨、青岛等局部地区与普马展开重组谈判,对全面重组毫无兴趣。“每家收购者都迟迟不作决定,而普马每天都在贬值。到最后签约时,我们几乎卖不出什么价钱了。”普马的一位律师向《财经》抱怨说。

  在众多收购者中,深圳铜锣湾百货集团(下称深圳铜锣湾)也许是迄今最后一个介入者。如今担任诺衡控股代理总裁的肖玉杰的另一身份,是深圳铜锣湾的董事长助理。他与2005年春节期间与普马高层开始接触,之后被引荐给刘五一。

  “我和刘五一第一次见面是在3月2号,他在香港一家酒店给我订了房间。当晚9点,刘五一和我在酒店大堂一直谈了三个小时,第二天我们又共进午餐。”肖玉杰说,“当时我感到他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老总,但他可能对具体的经营业务并不热衷和熟悉。”

  据称,笃信佛教的刘五一交谈时持一串佛珠,不停以手指捻动,神情略显憔悴。

  一周后,刘五一正式授权肖玉杰担任诺衡控股代理总裁,负责“普马系”的企业重组、股权调整、营业整改等事务。

  “但实际上,普马的实际控制人还是我们的老板刘五一。”一位接近刘五一的人士告诉《财经》,“肖玉杰只是前台人物。”

  新的重组方进入“中国普马”后,与之前的统一超商一样,看重的仍是诺玛特控股旗下的诺玛特超市系统以及北京的四家普马会员店,对分布在各地的其他普马会员店并不感兴趣。

  根据双方初步达成的协议,深圳铜锣湾拟与“中国普马”在北京、成都各设立一家新公司,公司名称分别为北京铜锣湾斯马特控股有限公司和四川铜锣湾百货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各注资1000万元,分别承接两地诺玛特店的资产和债务。新公司成立后,将以深圳铜锣湾作担保,分别负责在北京、成都两地向银行贷款;同时,双方还将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大举融资,希望从速解决资金问题。

  与统一不同的是,“中国普马”与深圳铜锣湾的重组谈判并未签署排他性协议。因此,刘五一委托的重组顾问们在与深圳铜锣湾谈判的同时,仍未放弃与境内外其他投资人的接触。

  “但这些谈判都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很多都是在‘乱谈’。”一位普马高层对《财经》说。

  即便是诺衡控股代理总裁的肖玉杰,对此也并不乐观。3月28日在北京接受《财经》采访时,他把普马比喻为“沉没中的泰坦尼克”——这艘巨轮每一刻都在快速下沉。“也许一周后,我拥有的就只是一艘救生艇了。”

  仅仅三天后的3月31日,肖玉杰就对京城某媒体透露:“我已经走了。重组工作基本失败了。”

  此时,距他受刘五一之命重组普马尚不足一个月。

  本刊记者 王丰 对此文亦有贡献

  普马乱象

  ●近50家商场,每家面积在4000平方米到1万平方米之间,前期投入2000万元至4000万元;分布于全国19个省区市约30个城市,目前全部关闭

  ●拖欠数千供货商货款近10亿元。各省已分别组成相应的“供货商联合会”索要债权

  ●拖欠银行贷款7.5亿元以上,涉及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各地银行提起诉讼,并申请资产保全

  ●欠员工工资及物业租赁费用据统计已近2亿元。

  ●拖欠部分省区诺马特商场客户未兑现购物券上千万元

  ●拖欠“美国普马”特许经营费140万美元。

  ******

  ●刘五一之姊刘志芳被新疆警方拘留

  ●刘五一之妻赵仿娅已离境,现居海外

  ●刘五一本人下落不明

  “中国普马”盛衰

  1996年

  刘五一在美获PriceSmart特许权,注册成立北京普马集团。

  1997年

  首家普马会员店在京开业。

  1999年

  跨省发展,至昆明开店。

  2000年

  普马店在北京、昆明、成都总数为六家。

  2001年

  在四省市新增七家店。自创大卖场“诺玛特”。

  2002年

  在全国新增11家店,以诺玛特为主。普马会员店仅新开二家,首次涉特许权合同违约。

  2003年

  在全国新增15家店。资金、人员、采购及配送系统问题丛生。

  2004年

  3月,西南地区银行收回2亿元贷款,“中国普马”调集全国资金还贷。但之后银行未能如约继续放贷,各地普马店被迫拖欠货款和铺租。

  5月,长沙店首先关张,从此引发多米诺效应,各地普马纷纷关张,供货商、业主、银行起诉不断。

  8月,统一超商与“中国普马”商谈重组收购,但最后撤出。

  3月至9月,继续以新开店吸引银行资金。

  2005年

  3月,全国48家普马店全部关闭。

  新重组方深圳铜锣湾集团进驻。

  3月底,深圳铜锣湾集团退出重组。

  据“中国普马”提供资料及记者采访整理

  财经观察:

  资金易得性催生中国普马泡沫

  产业诊断:

  中国式连锁举步维艰

  背景资料:

  美国普马昔与今

[上一页] [1] [2] [3] [4]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普马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