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0日14:31 一财网

  重组并不是钢铁企业的救命稻草

  目前持续推进的宝钢武钢重组工作,正在不断推涨市场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版图“大变脸”时代到来的预期。

  近日有媒体再次爆出在重组过程中,宝钢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吸收合并武钢,武钢整体并入宝钢。关于宝钢和武钢的新闻再次刷屏。而据武钢内部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新组建的钢铁集团目前传出确实拟命名为宝武钢铁集团,总部可能将会设在上海,而武钢集团总部高层也可能将赴上海工作,不过该人士表示相关细节仍存在不确定性。

  不仅宝钢和武钢的重组备受关注,北方的两家钢铁企业同样也陷入联姻的绯闻当中。8月初彭博社就曾爆出,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重组之后,与之相对应,首钢集团与河钢集团将会合并组建北方的钢铁集团。

  对于未来短期内双方是否存在合并的可能性,首钢集团宣传部负责人曾表示“不好回答”,而河钢宣传部责任人则没有给予正面回答。现在首钢股份率先停牌,而河钢股份并无动静,在目前看来,令双方合并的可能性降低,毕竟之前宝钢和武钢拟合并时两家企业同时停牌。对于首钢的突然停牌,第一财经记者致电首钢股份董秘陈益,并未获得对方回应。

  除去河钢股份因有与首钢股份合并的预期而可能出现停牌以外,在钢铁企业普遍走“合并转型”之路的促使下,此前新兴际华与中国一重合并的传闻也曾让新兴铸管披上了合并的外衣,尽管两大集团相继表态“未接到有关文件”,而近日中国一重与其他央企共同签约在相关领域展开联合协作也好像从侧面对与新兴际华的整合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但从两者的产业互补性以及人事上的重叠上来看,两者合并也并非全无可能。

  合并重组正在成为钢铁行业新一轮的时髦语。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应该是加快中国钢铁企业重组的好机会,联合重组,不仅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而且可以进步一提高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但是钢企重组的推进却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地方利益如何平衡。李新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立足于“两角一边”布局的宝钢和呈现“一江一边一海”布局的武钢在两广地区的两大钢铁基地湛江基地和防城港基地必须一并考虑、避免重复建设。

  第一财经记者经多方了解,新组建的钢铁集团恐将会专心打造湛江基地。李新创也对记者表示,两大钢企整合之后,地方利益很难协调,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广西会让柳钢建设防城港基地。

  此外,曾经鞍钢和本钢重组的经验教训一直让北方的钢铁企业对于重组有“畏难”情绪。这也正是为何宝钢武钢重组热火朝天,北方的钢铁企业却“只闻雷声、不见下雨”。李新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已经上报了北方钢铁企业的整合方案,目前所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之前发生在钢铁行业内部重组的案例很多,也有一些重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1+1>2”的效应,鞍钢重组攀钢之后两个公司经营的整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宝钢对于韶钢、八钢的重组也还在消化当中,目前重组之后的生产力尚不具备。

  虽然宝钢和武钢的重组被视为重新拉开钢企重组的序幕,但是重组不应该成为钢铁公司期盼的救命稻草,钢铁公司更应该多研究提升企业生产力的方法,不要简单地为重组而重组。

责任编辑:王嘉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比拼“内功”

中美结构性权力的此消彼长并不是以“修昔底德陷阱”所设定的军事冲突模式所进行,而是“谁更能解决好本国国内问题”为轴展开下去。中美之间未来谁更能在全球秩序中拥有话语权,关键不是谁能在两国战争中胜出,而是谁更能创造本国的美好社会。

房价上涨与这四种人脱不了干系

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横生,除了复杂的货币信贷因素、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外,还有一群与利益集团千丝万缕联系的“专家学者”推波助澜,他们飞来飞去成为“中国特色的串场经济学者”。相当一些人专为一线城市背书。

依赖制度去产能还有发挥空间

2016年中央财政已拨付专项奖补资金276亿元,用于推进全国去产能工作。但当前行业周期性复苏,钢铁产量开始增长,为真实有效推进去产能工作,应该从加强制度性安排入手,禁止地条钢产品和淘汰环保不达标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法制化去产能环境。

中国是否落入流动性陷阱?

一方面经济不断下滑,另一方面,降准降息的边际效应衰减,M1、M2持续走阔,货币活化,民间投资意愿低下,企业大量储备现金而不愿意进行投资,所以虽然我们的政策利率水平和长端水平离零还尚有差距,但中国面临落入流动性陷阱的挑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