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期央行票据突然从本周公开市场操作上消失。
昨天,央行照例发布央行票据发行公告,但是仅在今日的公开市场发行三个月央行票据。而从历史发行记录来看,除了在年底、春节等长节假前后,三年期央票几乎未曾缺席过周四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为何三年期央票在本周公开市场上爽约?
存量近四千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自央行去年在银行间市场首推三年期央票以来,这一品种的发行量已累计达到3850亿元。
在今年的央票发行总量中,其占比高达31%,仅次于一年期央票。从发行节奏上看,三年期央票在3、4月份的合计发行量超过了2100亿元,为1、2月份发行量的3倍。而3、4月份恰好是外资流入的高峰期,足见这一工具对对冲外汇占款的重要性。
促进信贷合理增长
尽管目前无法得知三年期央票的暂停发行是不是偶发行为,但是这次调整依然能折射出货币政策的新动向。
业内人士认为,三年期央票暂停发行可能与央行适度松动银根、促进金融机构放贷的意图相关。
今年以来,在整个金融体系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为提高资产质量,纷纷压缩信贷规模,使贷款增速明显放缓。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并表的贷款余额为19.91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比去年低了7.9个百分点。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已经连续7个月低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这一方面说明前一阶段防通胀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也是银行控制信贷规模的结果,必须引起重视。因为,从长期看,M1增速持续走低意味着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将对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而三年期央票由于对资金的锁定能力强,目前累计近4000亿元的存量相当于上调了1.4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近乎相当于央行在2003年和2004年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之和,这一潜在的货币紧缩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削弱银行贷款投放力度。
更为直接的是,相比其他品种,三年期央票对商业银行贷款具有很强的替代效应。即由于三年期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资金由发放贷款转移至三年期央票上,这一行为导致三年期央票由原来的公开市场货币回笼工具,演变为机构投机套利品种,功能发生变异。因此,此时继续大力度发行三年期央票,与促进信贷合理增长的政策意图显然不相符。
其次,业内人士认为三年央票暂停发行也有平衡未来资金供给的考虑。因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可能会引发市场资金供给的波动。以现有存量央票的到期时间看,分别集中在2006年和2008年,而在2007年则是空白点。三年期央行票据大量发行后,随着时间推移,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将有可能对未来资金的供给产生干扰作用。
对冲意图没有变化
然而,三年期央票暂停发行并不意味着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意图发生根本变化。
昨天,三个月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反而比上周增加了150亿元。这说明三年期央票所承担的回笼资金任务被转嫁至了短期货币回笼工具上,意味着今后央行回笼资金的结构将趋于短期化。即一年期以下的央票将更多承担起货币回笼的任务,其供给量将相应放大。同时,由于预期三年期央票发行量将减少,可能会导致这一期限结构品种在银行间市场出现奇货可居的局面。昨天下午,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三年期央票的报价便曾一度降至3.01%。
作者:记者 秦宏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