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经过多年清理整顿后开始交易的第一个新品种--棉花期货合约自去年6月1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至今,已有一周年了。这一年中,棉花期货运行平稳,市场功能开始发挥,也使我国向争取棉花国际定价权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市场稳步发展
自上市以来,棉花期货成交量、持仓量稳步增长。截至2005年5月20日,累计成交棉花期货合约1278.37万手(每手5吨,折合6391.77万吨),成交金额8538.1亿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6月份棉花期货日均成交6351手,而到2005年4月份,日均成交量达85377手,月均增幅50.95%;2004年6月底棉花期货持仓量为11904手,2005年5月20日达100650手,是去年6月份的8.45倍,月均增幅27.7%。
与此同时,棉花期货仓单量逐月增加,实物交割量从今年3月开始稳定在15000吨以上。截至2005年5月20日,仓单总量已达4608张(每张仓单20吨,折合92160吨)。截至2004年5月份,累计实物交割棉花12680手(每手5吨,折合63400吨)。
棉花期货推出后,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逐渐增加,日参与者最多时超过4000户。而且,涉棉企业的开户数逐月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0日已达1040家,其中国有涉棉企业40家。
服务农民见奇效
上市以来,棉花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有迹象显示,郑棉期货价格提前反映了棉花供求关系变化的趋势,与国内外棉价走势基本一致,棉花期货价格引领了现货价格走向。数据表明,根据近五个年度的全国棉花价格指数,2004-2005年度棉花价格波动幅度仅为17%左右,低于以前主要年度。棉花期货价格从上市到目前,波动幅度为20%左右,其引导作用使现货价格在棉花丰收的情况下避免了大幅波动。显然,棉花期货市场熨平了现货价格,稳定了棉花现货市场。
棉花期货市场不仅有效保护了种棉农民利益,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稳定了今年棉花种植面积。涉棉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也规避了市场风险,提高了企业效益。
争取国际定价权迈出重要一步
十几年来,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是棉花国际贸易的定价中心。我国棉花期货推出后,这一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虽然是新生市场,但是,郑州棉花期货并没有完全追随纽约,而是互相影响,且郑棉期货价格走势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去年美国农业部报告连续宣布全球棉花出现了供大于求,打压全球棉花价格。美棉期货价格连续下跌,郑棉价格却一直稳定在12000元/吨之上。随着郑棉价格的进一步走强,美棉期货价格也缓慢上扬。目前,据参与美盘交易的国外棉商讲,他们都要了解中国的棉花期货价格,否则很难做出正确决策。
数据显示,郑棉期货市场独立行情特点突出,且价格波动明显小于纽约棉价。如去年6月23日到7月5日,郑棉期价上涨,而纽约期价大幅下跌。8月12日至8月22日,郑棉期价平稳波动,而纽约期价却大幅上扬。郑棉期价波幅仅为纽约的50%。棉花期货市场增强了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棉花期货价格信息的普及,使企业对未来棉价了如指掌,对比进口棉花价格和国内棉花期货价格,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美国种棉农场主也在关注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信息。1973年以来,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四次跌破50美分(1975、1986、2001、2004)。前三次下跌后,第二年棉花播种面积均出现减少,最大减幅30.1%。2004年纽约棉花期货价格走低,美国2005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并未减少。权威人士称,因为美棉的最大买方是中国,美国植棉农场主受下年度中国较高的棉花期货价格的影响,增强了对棉花后市的信心,增加了种植面积。
作者:记者 许峻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