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合并”取消的不仅是内、外之别,更重要的是全国统一的税率、以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实质上取消了“特区、特税”。 |
![]() |
“特区”失去“特税”最后一个"特殊政策"的消失
“最后一个特殊政策到此终止了。没了。”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下榻的北京友谊宾馆,胸前佩戴出席证的
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神情黯淡地对记者说。 经济特区 将告终结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提出,“法律设置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特定地区(即经济特区)内,以及国务院已规定执行上述地区特殊政策的地区(即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过渡性优惠;新税法取消了生产性外资企业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以及产品主要出口的外资企业减半征税优惠政策等”。这似乎预示着经济特区将告终结。[详细内容] 外商优惠 逐步取消
有关专家介绍,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外商在浦东新区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中所得税优惠担当“主角”,如外商在浦东新区投资的生产性企业,其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特税取消 影响几何对特区利大于弊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两税统一对深圳特区有不利的影响也有有利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有利的影响大于不利的影响。” 消除了地区间的政策倾斜
无论是保税区还是配套改革,这些改革都倾向于给特区再赢得部分优惠。“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强调。
对外资无消极影响
财税专家刘克崮对记者表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综合来看,不会对利用外资产生消极影响,它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
|
经济特区 走向何方改善投资环境 保持吸引力如果没有了税收优惠,特区还靠什么吸引投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展伟说,企业在选择“立业之地”时最看重的是投资环境,而经过多年发展的这些特区,在基础设施、相关配套服务、政府与企业关系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些经验,在失去“特税”后,当地政府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增值服务等才能保持“特区”的吸引力。[详细内容] 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可见,企业虽然会考虑税收的因素,但是,促使企业到一个地区安心立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是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等”,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展伟李展伟强调。
做好过渡性优惠安排根据新的所得税法实施安排,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税法,国务院将根据新税法制定实施条例,对有关规定做进一步细化,并与新税法同时实施。业界预计,对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深圳特区等地的有关具体政策安排,或许会在具体的实施条例中得到明确和细化。[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