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半之前,股市流行语是“死了都不卖”和“消灭低价股”;一年之前,股民疯狂追捧市场中的蓝筹大象,以至于中国石油回归后站在了48元之巅;半年之前,市场虽然下跌,却很少有人相信熊市真的那么快就来了,几乎所有投资者对于未来还有一种期盼,6124点并不显得那么遥远。但是当股市进入六月之后,先是跌破3000点政策底,再是一个十连阴,股民一切的期盼都已然灰飞烟灭。一夜之间大家发现,原来熊真的来了,而且还很绿很暴力。仰望6124点,投资者除了感叹,还能有什么呢?而下一个6124,又离我们还有多远?[推荐:股民之歌见证牛熊变换][评论]
  右图为上证指数日K线走势。
最近一年行情回顾
·疯牛狂奔:沪指首次冲破6000点
·初见熊来:沪指再次跌破5000点
·逼近4000:A股非常调整100天
·印花税下调:3000点保卫战
·政策底失守:沪指步入2时代
A股历次大跌回顾

(1)1992年5月-1992年11月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
(2)1993年2月-1994年7月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3)1994年9月-1996年1月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4)1997年5月-1999年5月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
(5)1999年6月-2000年1月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
(6)2001年6月-2005年6月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
(7)2007年10月-2008年6月6124点跌至2729点,历时8个月,最大跌幅达55.6%;
(8)20008年6月-未知 历时未知 跌幅未知

小知识:关于“998”介绍

    2005年6月6日,股市在经历了漫漫四年熊市后(从2001年6月14日见顶2245点开始),以股改为契机、以998点为历史性大逆转标志的牛市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一波有史以来的大牛市,创下了6124点的历史新高,两年多时间沪市大盘创下513.6%的惊人涨幅!

  从24万元到48万元再到7万元,手中的股票从跌停、涨停再到跌停,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北京分行工作的任杰,自2007年4月入市,14个月期间经历了一段完整的牛熊炒股人生。
  2007年年初,逼空式的单边上涨行情激起巨大的财富效应,借钱也要炒股的散户比比皆是,其中包括任杰。4月份全仓买入中国石化,到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上市前,中石化的股价迅速被炒高到20元以上;中石油上市当天,中石化最高涨到29.31元。从4月份买入算起,到股价达到最高值当天,中石化上涨幅度超过100%,任杰的24万元本金迅速翻倍。
  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最高达到6124点之后开始一路下跌,不断跌破一个个整数关口,任杰所持有的中石化也未能幸免于难。中石化从20元之上迅速下跌,他不得不在3月初15元左右忍痛减仓。随后其又操作了其他股票,结果不仅没赚钱,反而亏损将近57%,本金只剩下10万元左右。
  “运气”终于来了。某日,听说中国联通即将重组,决定全仓“杀入”,当时成本价在11元左右。6月19日,中国联通成为当天千只跌停股之一,收盘价为6.45元,从任杰买进算起,股价已经下跌了26%,任杰的资产也变成了7万元左右。
  从6000点之上跌破2800点用了10个月的时间,可是从2800点重新回到6000点之上,任杰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 [全文]

股民熊市必备手册
熊市见底十大迹象(仅供参考)

1、股评分析家的言论趋向一致看空后市。
2、越来越多的新股跌破发行价格。
3、基金销售面临困难。
4、对利好消息开始麻木。
5、投资者亏损时间很长、损失惨重。
6、股指持续下跌,交易量持续下降。
7、大盘在敏感时间点习惯性大跌。
8、市场不利信息越来越多。
9、大盘下跌末期,股市震荡有所加剧。
10、人们普遍对未来的上涨不抱希望。   

小调查
你认为股市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大小非减持
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
外围市场动荡
前两年涨的太高了,自然回落
您认为奥运会之前还会有行情吗?
应该会
不好说
没有行情了
你认为什么时候沪指能够再上6000点?
2009年
2010年
2011年以后
永远都看不到了

 从6124到2695:八个月熊市直通车
6000点犹在眼前 2时代已然来临
  2008年6月11日,沪指再次跌破3000点,前期似乎牢不可破的政策底全面失守,6月3日至6月13日(7、8日周末休市),短短8个交易日内,沪指持续收阴并接连跌破3400、3300、3200、3100、3000、2900点6大关口。6月13日深成指10000点告破,这是深成指去年4月20日收于10258点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大关。[全文]
  2时代大小非打折甩卖:大盘指数下了一个新台阶,“2”时代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流通股的日子固然不好过,而大小非们日子也不好过。流通受限股的主要流通方式有三种:拍卖、质押、大宗交易,基本要被“打折”大甩卖。[全文]
  回顾:2007年10月15日,沪指突破6000点,10月16日又创造了的6124点的历史高位,在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中国铝业等蓝筹股的疯涨带动下,自从8月23日沪指突破5000点来,在不到两个月53天的时间内,蓝筹“大象”奋勇冲锋,引领股指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攻下了一座又一座点位高地。 [全文]
史无前例十连阴 谁曾记得九连阳
  2008年6月3日至6月17日,沪指连续10个交易日收于阴线。1992年3月30日至4月9日,沪指曾出现九连阴行情,此次十连阴在A股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反映了市场信心极度脆弱,投资者心态接近崩溃。 [全文]
  回顾:2007年4月12日,上证综指稳稳的站上了3500点的整数关口,深证成指逼近10000点大关,沪深两市07年首次实现了“九连阳”。 [全文] 
  2007年8月,沪指再次九连阳,逼近5000点大关,现在看来,其实投资者盼望的奥运行情确实出现了,可惜的是那是一年前发生的奥运行情。 [全文] 
股市8个月蒸发市值16万亿
  20万亿、25万亿、30万亿……股市的每一次上涨都让A股财富进一步增加,市价总值也成为了衡量股市财富的标杆。然而6124点的转向,却让一切都变了!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下跌,最直接后果是股市市值快速缩水。从去年11月5日到今年6月19日,A股市值缩水近16万亿,跌幅接近50%。[全文]
  解析6124到2800点背后的数字
成交量骤降:从3805亿元到647亿
  2008年6月23日,沪深两个市场的成交金额合计只有可怜的647.62亿元,这是自2006年底以来,A股市场在18个月的时间内创下的“成交地量”水平。而在火热的2007年,沪市单边的成交金额曾经超过2500亿元,是如今市场的4倍。[全文]
  回顾:2007年5月9日,股改两周年之后,上证综指迈上了4000点,4013.09点的收盘点位、3805亿元的两市成交量双双创出当时的历史新高。当日的成交额还创下另一个惊人新纪录,亦即深沪两市的总成交金额超过其它亚洲市场成交额总和,其中,最大的日本股市成交金额为269亿美元,仅为沪深股市的二分之一左右。[全文]
从“全民炒股”到“全民怕股”
  2008年以来,随着股市的不断探底,股票基金新开户数呈现持续下降走势。5月救市未成,使得开户情况再度恶化。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两市新开股票账户数仅为105.58万户,较今年4月份大幅缩减47.72万户,环比锐减三成,而且经过今年以来一连串的下降,这一数据仅为今年最高峰时的40%左右。基金开户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新增基金账户数仅为106856户,也有超过两成的降幅。[全文]
  回顾:在2007年那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在财富效应的激励下,股票成了老百姓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第一话题。据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2007年4月新增A股达到了账户669.8万,几乎平均每秒钟有10人新开户。在这场“全民炒股”热潮中,A股市场成为梦幻般的财富乐园。[全文]
A股平均股价降至10元 2元股重现江湖
  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见顶6124点后,大盘在震荡中一路下滑,随着股市的不断下挫,股价的整体水平也在向下运动。截至6月24日,A股的平均股价下降至10.04元,303只股票股价低于5元,低价股占股票总数的比例近两成。
   A股的平均股价也从年初的19.46元下跌到目前的10.04元,平均股价接近腰斩。虽然相对2005年沪指创出998点新低时A股当时4.37元的平均股价仅仅是在腰部,但考虑近两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目前的平均股价水平已经显得比较低廉。
   5元(含5元)以下的低价股数量已经达到303只,占全部可交易的上市公司总数的20%,其中4元以下的也有87只,3元以下的个股也开始出现,达到5只。 [全文]
无风险打新游戏终结 新股频频破发
  2008年6月20日,新股大洋电机上市第二天即破发,这创下了一项新记录:中小板股票破发速度第一名,这也是06年国航上市首日破发后的最快破发记录了。[全文]
  据数据显示,大盘成本轮熊市破发主力,“601”个股有8家破发。其中中国太保在3月26日就率先破发,截至6月13日,较发行价已经跌去33.33%。两市“巨无霸”中国石油相比发行价跌幅也近10%。“601”破发队成员还包括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三只银行股和中煤能源、中国铁建。 [全文]
  大跌之下的股市众生相
券商员工月薪:前年三千去年一万今年三千
   一年前,在证券公司工作成为“高收入”的代名词。一家老牌券商普通员工的年收入,就有二三十万元,现在的收入比去年已经降低50%都不止。去年年初因为基金特别好卖,营业部出售基金的提成高达50%,月工资能够超过1万元,一年下来就是十几万的工资,再加上年终奖,总收入超过30万元。公司里收入最低的是柜台专门负责开户的小姑娘,去年的收入也有十多万元。但是,从今年1月份开始,买基金的人变得寥寥无几;如今,更是门可罗雀,几乎一天下来都不见有人来买。营业部也随大势,调低了佣金提取比例。就是业绩好的月份也才拿3000元左右,差不多又恢复到2006年底股市刚刚复苏时的水平。“我很多同事甚至在拿1000元左右的底薪了。”[全文]
手中汽车股被腰折 一股民弃奥迪坐公汽
   2008年以来,常开着08款奥迪A6L去证券营业部的李先生,近期风光不再,一个多星期都没有开他的奥迪车,而是乘公汽来证券公司看股市行情。李先生说,手中的汽车股下跌,让人伤透了心,把车子锁在车库里。“现在股市跌起来没完没了,几乎是每天都‘丢’一辆车。”李先生向记者诉苦。 5月21日,一汽轿车摸至17元,李先生忘乎所以,好像曙光就在眼前。但自5月22日以来,一汽轿车再度下跌,股价跌掉一半。每天看着一汽轿车下跌,李先生的心很受伤,以致于把汽车锁起来,不再开车出门。 [全文]
方正证券策略分析师华欣跳楼自杀
   2008年6月21日,华欣选择了跳楼自杀,离开了他的家人和同事。作为方正证券的策略分析师,方正证券的网页上还写着华欣的简历:“药学硕士,执业药师资格,具有多年制药企业生产、研发、销售经验。2001年进入公司研究所担任医药行业研究员,曾多次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发表行业研究文章,对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有着深入的了解与研究。2004年起负责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就在6月18日,华欣还推荐了一只个股,当时距他离世只有三天。 [全文]
最牛散户黄木顺持股市值缩水三分之二
   消息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因为市值大缩水,黄木顺最近很烦,泛海建设多次打电话,他都不接。 不光记者联系不到他,连几家黄木顺持有大量股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如今也不知黄木顺去了哪里,愣是股东大会也不见人影。
   去年9月26日,泛海建设曾经站上71.30元的高位,但其后就一路下跌,到6月12日,最低跌到8.90元。考虑除权因素,泛海建设的股价,也已下跌了75%。 [全文]
股歌之变:去年死了都不卖 今年只要不亏
  一年前,一首《死了都不卖》的歌让很多股民知道了龚凯杰这个名字,《死了都不卖》就是由他填的词,喜欢填词的他将十年炒股的酸甜苦辣,化成了一首又一首的股歌。最近,龚凯杰的股歌《只要不亏》又面世了。
  “一次又是一次交易,还是没有赚钱消息,股市的投资不亏心最真,我期待资金能涨回。”这首歌一经推出,就在网上受到了众多股民的追捧。 龚凯杰:“看一下网友的回复,炒股的人都哭了,网友的回复,一声叹息。” [全文]
 各方评论
《三联生活周刊》:保卫股市
  当暴涨暴跌成为市场的常态,需要教育的就绝不仅是投资者了。大国崛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股市,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反思。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但是他们并没有在股市获得应有的回报。当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之后,2007年以后入市的投资者已经基本上全军覆没。有调查表明,大约有95%左右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入市的投资者还有盈利的比例不足5%。如果将时间窗口放大一些观察,即使是那些有幸享受了2006年牛市行情的投资者,其实也只不过弥补了过去几年(2000~2005年)的亏损。 [全文]
A股已被推倒重来
  上次大熊市从2245点到998点,用了整整4年时间,股指调整幅度为55%。从6124点到6月17日的2769点,股指同样下跌了55%左右,不同的是,这次仅仅只用了8个月。也就是说,从去年10月份以来的这轮调整,与上次相比不仅剧烈得多,而且其杀伤力也要大得多。“千点论”曾经不幸变成了现实,A股市场也被迫“推倒重来”。历史会否又一次重演? [全文]
官媒稿件引发股民心中救市情结
   新华社发专电《A股战略性建仓时机显现》,文中指出,经过前期的下跌,A股估值水平已接近2005年的低位。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和奥运会开幕的临近,股市有望在6月最后一个交易周走出反弹行情。专电在投资者当中再度引起热议,无论是机构、专家还是散户都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赞同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Sonicc    联系方式:010-62675447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