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杰集团 |
万杰集团的前身是孙启玉在1981年贷款6万元创建的村办企业博山区染织厂,到1989年孙启玉又先后建成其他6家企业。经过2001以来的急剧扩张,至2003年,孙启玉先后创办万杰医院、万杰纤维、万杰织造、万杰制药、万杰热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万杰集团在2003年达到鼎盛,拥有76家子公司与分公司,实现总收入75亿元,总资产达到110亿元。 |
|
孙启玉 |
万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淄博万杰医院董事长,万杰医学院、万杰朝阳学校董事长,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轻工纺织协会副会长,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理事长。 |
|
*ST万杰K线走势图 |
|
小调查 |
|
|
|
万杰帝国 |
|
帝国建造者:孙启玉 |
|
1978年,29岁的孙启玉任岜山村村委会主任。孙启玉在任第四年从银行贷了6万元,成立了村办企业岜山村漂染厂,第一年这个村办工厂的利润是10万元。接下来,岜山村又先后建成6家企业,到1989年底,全村工业产值达到1亿元,成为淄博地区的第一个“亿元村”
。 [全文] |
|
|
118亿元资产躯壳 |
|
公开资料显示,万杰集团从6万元贷款起家,到2004年,万杰集团的总资产达到118亿元,员工12000多人,实现收入90亿元,利税10.97亿元,利润5.7亿元,成为了当时山东省最大的民营企业。
但知情人士透露,其实际资产远少于此数,需“对折之后再打折”。据介绍,目前万杰集团的资产状况大体为:化纤行业固定资产在20亿元左右;万杰医学院和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约7亿元;其它产业大都亏损。 [全文]
|
|
|
万杰之殇
|
|
钢铁之累
|
|
从万杰高科到*ST万杰,孙启玉一直将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归咎于自己替政府接包袱,也就是万杰集团投资钢铁的事情。三年前,当万杰集团因为钢铁走入困境时,很多人都为孙启玉愤愤不平,而孙也告诉几乎所有他见到的人:“万杰的资产除了万杰钢铁,都是优质的。” [全文]
|
|
|
资金链断裂 |
|
2004年宏观调控启动后,万杰集团的钢铁项目因违规被迫中止。祸不单行的是,万杰集团的主业化纤业也遭遇了严重打击;万杰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计划,也变成了淄博邑山村街头随处可见的烂尾楼项目。 [全文]
|
|
|
债务缠身 |
|
6月2日,万杰高科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万杰集团持有的公司限售流通股23715.6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4.22%的股票再次被轮候冻结——自今年以来,万杰高科频频被告上法庭,虽然原告不尽相同,内容则只有一个,追债。季报显示,截至2007年3月底,ST万杰负债总额已达33.3792亿元。 [全文]
|
|
|
拯救万杰 |
|
卖掉万杰医院青岛分院
|
|
在激烈竞争下,万杰医院肿瘤治疗项目,在经历过此前的春风得意之后,现在也难以乐观。*ST万杰持续亏损,万杰集团状况不容乐观,因债务问题而被冻结股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卖掉青岛分院用以缓解万杰集团的现金流成为其现实选择,也实为无奈之举
。 [全文]
|
|
|
剥离万杰钢铁项目 |
|
据透露,淄博市有关政府部门去年便紧急磋商一份拯救万杰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多方面人士正积极撮合当地几家大型企业参与拯救万杰。在记者的实地采访中,这一说法得到万杰内部有关人士确认。正在流传重组方案是:剥离万杰的钢铁项目,由莱钢消化吸收:待选企业很有可能为当地颇具实力的淄矿集团或东岳化工。 [全文]
|
|
|
万杰现象之思 |
|
万杰的偶然和必然
|
|
2006年3月9日,孙启玉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当初接手淄博钢铁有限公司的过程:“我们区委、区政府就想把这个企业救活,因为万杰集团有承受力,就落在我们万杰集团身上。”从这一点上说,万杰集团当初进入钢铁产业更多肩负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这多少有点“偶然”的因素。万杰集团陷入钢铁投资困境又有必然因素,这就是万杰集团的“自信”。 [全文]
|
|
|
透过万杰现象看民企发展 |
|
透过“万杰现象”,我们再次看到,在产业市场准入门槛面前,民企还是“非请莫入”为好。在宏观调控政策面前,在产业市场的门槛面前,在同样的政策背景下,民营企业依然要小心翼翼,非请莫入。相对于民企,国企有“政治保障”,国家首先需要保证国企的生存和利益。 [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