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一轮经济过热后,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今年一定会出现的产能过剩,便是这种代价。产能过剩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必定要经历的,它是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全文][评论]
扩张性宏观政策无益
    产能过剩是一个问题,但是正确的宏观政策是更重要的问题。政策不对,不但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并非必然导致通货紧缩经济下滑。理由是产能不等于产量。100吨的产能,完全可以只产出50吨的产量。关键是控制生产要素的投入。
  担心产能过剩导致通货紧缩,恢复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呼声很高。这可能是去年M2增长超过年初拟订目标的原因之一。2006年的货币政策也拟订了较宽松的目标。 [全文][评论]
巴曙松:防范银行坏账激增
  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经济景气时期投放出去,经济出现较大起伏时,必然产生大量新的不良贷款。运用金融杠杆缓解产能过剩,关键在于形成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
  2006年初,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中国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自然会有这样的担忧: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进程中投放的大量信贷,在经济增速减缓时,是否会成为新的不良资产包袱?
  年初,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一系列关于银行不良资产的数据,无疑缓解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研究者的担忧。
[全文][评论]
左小蕾:解困仰赖市场机制完善
  过剩产能的根源在体制。最根本的解决方式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化程度。市场会去淘汰过剩产能,价格和利润会去平衡供求,企业和市场会承受调整成本。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有产能过剩问题,一些行业一直存在产能过剩也没有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这次新增过剩的产能变成经济发展的制约?
  在垄断性的行业,因为垄断性企业有定价权,垄断利润的产生是通过价格控制。垄断产量对应较高的垄断价格,一般都小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产量,垄断性企业没有增加产能扩大市场份额的动力。[全文][评论]
陈东琪: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着力
  产能过剩主要来自工业领域。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问题,但我们要把代价降到最低。解决产能过剩需要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更多的要依靠制度建设。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任职的陈东琪先生,经历过完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经济周期,全程跟踪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熟悉计划经济的弊端和今日市场经济缺陷,在解读这轮经济周期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时,更多考虑历史背景,并不求全责备。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只要是市场经济形态,都会出现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但中国过剩的程度相对于成熟的西方国家更严重一些,表现的范围更宽一些,而且自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   [全文][评论]
谢国忠:中国经济下一步何去何从
  将过剩产能投入基础建设,并不会使事态扭转。若以重新刺激房地产的政策来消解产能过剩,则可能引发另一批坏账。拉动消费亦很难做到,因为既得利益者可能会对拉动消费的政策进行阻挠。
  中国正在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从需求方面来讲,若采用修正后的GDP数据,我估计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固定投资占中国GDP增长的58%。当然,从收入方面来讲,固定投资规模扩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出口增长所得收入。
  产能过剩可能会迫使中国减缓固定投资。随着对华工厂搬迁热的退潮,我预计出口增长将从2005年的28%降至2006年的15%。那么2006年中国的高增长由什么来支撑呢?[全文][评论]

周业安:斩断现有企业保护之手
  产能过剩不是整个行业和所有产品的过剩,而是普通产品和低技术含量产品过剩。正确的解决之道是鼓励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而不是设置更高的门槛保护那些在位企业。
  按照官方的说法,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等七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似乎有点难以令人置信。
   产能过剩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玩意挺耐人寻味。如果把简单的数字面纱撩开,就能发现其中一些奥妙:其一,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并不是所有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而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二,不好过的企业照样过日子,而且手头还不见得窘迫,好死不如赖活;其三,日子好过的企业也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好,心中总有一丝隐忧,总对外宣称自己也是赖活着。[全文][评论]
高辉清:应对第二次失业高峰
  产能过剩引发企业利润下降,其代价更多将由非公有制企业来承担。中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即便不减员,只要不再吸纳新的劳动力,就会使得整个失业人口急剧增加。
  此时,一个自然的猜测就是,新的一次失业高峰是否会接踵而来呢?在这方面,一个有利的因素是:2005年国有企业效益依然较好,其中中央企业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政府不会再次发动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运动。
  从历史经验看,化解产能过剩必然要付出相应代价。在马克思时代,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是通过爆发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来解决。 [全文][评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642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财经时报》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