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轮经济过热后,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今年一定会出现的产能过剩,便是这种代价。产能过剩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必定要经历的,它是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全文][评论] |
扩张性宏观政策无益 | |
巴曙松:防范银行坏账激增 | |
不良贷款大部分是经济景气时期投放出去,经济出现较大起伏时,必然产生大量新的不良贷款。运用金融杠杆缓解产能过剩,关键在于形成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 2006年初,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中国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自然会有这样的担忧: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进程中投放的大量信贷,在经济增速减缓时,是否会成为新的不良资产包袱? 年初,中国银监会公布的一系列关于银行不良资产的数据,无疑缓解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研究者的担忧。 [全文][评论] |
左小蕾:解困仰赖市场机制完善 | |
|
陈东琪: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着力 | |
产能过剩主要来自工业领域。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问题,但我们要把代价降到最低。解决产能过剩需要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更多的要依靠制度建设。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任职的陈东琪先生,经历过完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经济周期,全程跟踪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熟悉计划经济的弊端和今日市场经济缺陷,在解读这轮经济周期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时,更多考虑历史背景,并不求全责备。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只要是市场经济形态,都会出现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但中国过剩的程度相对于成熟的西方国家更严重一些,表现的范围更宽一些,而且自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 [全文][评论] |
谢国忠:中国经济下一步何去何从 | |
|
周业安:斩断现有企业保护之手 | |
产能过剩不是整个行业和所有产品的过剩,而是普通产品和低技术含量产品过剩。正确的解决之道是鼓励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而不是设置更高的门槛保护那些在位企业。 按照官方的说法,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等七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似乎有点难以令人置信。 产能过剩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玩意挺耐人寻味。如果把简单的数字面纱撩开,就能发现其中一些奥妙:其一,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并不是所有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而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二,不好过的企业照样过日子,而且手头还不见得窘迫,好死不如赖活;其三,日子好过的企业也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好,心中总有一丝隐忧,总对外宣称自己也是赖活着。[全文][评论] |
高辉清:应对第二次失业高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