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还巨债 史玉柱“卖珠还珠”的故事

2001年03月14日 11:55  eNews 

  【eNews消息】古代有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促销”,他做了一个华美异常的匣子把珍珠包装起来。有个郑国人付了一大笔钱(北方没有珍珠,估计肯定不便宜!),买回了匣子。回家发现匣子里面的珍珠后,这位郑国人竟然又把珍珠送了回去。

  从此后,中国多了个成语:买椟还珠。

  然而故事还可以续下去。郑人还珠时,楚人恰好不在家,其子收下了珍珠。楚人归后大怒,命其子将珍珠返给郑人,然返珠途中珠碎。于是,楚人再次购得珍珠后送还郑人。

  续集也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卖珠还珠。

  有人也许会不以为然:哪有卖珠还珠的事儿?

  有,笔者立马可以举一个例子。沉寂了三年之久的原“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微博]近日复出江湖,且一语惊人:收购巨人大厦楼花。

  巨人大厦是巨人集团走向峰巅后的最后一次辉煌。史玉柱把多年软件、电脑、保健方面的经营积累全部投向了这座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然时不利我,大厦仅完成了三层就因内外重困而陷于停顿,于是楼花的购买者纷纷登门索债,巨人集团名存实亡,史玉柱悄然匿迹。就在巨人集团渐渐淡出人们记忆时,三年后,史玉柱厉兵秣马,终于东山再起。重出江湖的第一件事便是清还近1.5亿元的巨债!

  这像那个卖珠还珠的楚人一样令人不可理解:不还也就罢了,大不了换个地方重做生意!

  在南方人与北方人做珍珠生意的最早案例里,买椟还珠嘲笑了郑人取舍不当的呆傻,如果卖珠还珠也成为一个成语的话,我想它最有可能使用的环境就是嘲笑有便宜不沾的迂腐。其实,说郑人也好,说楚人也罢,真正受到嘲笑的,是信用。

  人们对史玉柱的惊奇与钦佩,我想也大半在于他跌入低谷后,还能念念不忘所欠债务,能在有钱之后将这些债迅速还上的信用。贵重往往是与稀缺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之所以对这种信用感到惊奇与钦佩,实在是源于现实中的信用缺失:卖珠还珠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中多半不会发生。

  有人总结了这么一段话:

  可怜的中国人每天生活在层层疑云之中:早上起床后喝牛奶疑心牛奶是不是掺水了?走在桥上会想这桥是否会垮塌?一个陌生人的一笑,马上会警觉起来:这人是不是骗子?回到家后当孩子兴高彩烈地告诉算术得了100分,又可能心里会问是不是又抄了同学的答案?抽的烟可能是假烟,喝的酒可能是假酒,甚至喝一口水都会担心,这水有没有污染?劳累了一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又冒出一层怀疑──这房不会塌吧?今天太太发脾气不对劲该不会是有外遇了吧……

  于是,在这种信用危机中,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老百姓对政府都充满了不信任感。互不信任的严重后果就是杀鸡取卵式的行为短期化。这不仅对于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发展经济水平从而与世界接轨有着致命的影响,甚至可以断送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很难想象,当有意无意甚至是在政府指令下的盲目负债、恶意负债、逃债、废债行为泛监成灾时,当腐败与权钱交易动摇了政府的信用时,当打着各种发展地方经济的旗号若明若暗地保护着假冒伪劣时,我们会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倒爷刚到俄罗斯作生意时,没有戴皮帽子——当地的冬天气温达零下30度。他出外送货时冻得用手捂着耳朵在雪地里跑,这时一个俄罗斯汉子把一顶皮帽戴在他头上,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同时又用手指指手表,再指一指脚下。那意思很明了:“小伙子,先戴上我这顶吧,明天这个时间,在这里还我好了”。然而第二天倒爷不但没去还帽子,还沾沾自喜白捡了一个便宜,甚至还对真诚和信任作出了冷酷的嘲讽:“你猜‘傻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傻瓜等帽子,哈……”。(孙善清)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