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进入中国违反程序将遭调查的传闻沸沸扬扬,当年的家乐福到底如何引入?家乐福在北京到底用什么方式经营?由于家乐福三缄其口,始终处于你猜我猜大家猜的阶段。昨日,此种局面终于被一个人物的出现而打破。当年中创商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家乐福进入北京的全程操持者——尹铁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尹铁铮揭发家乐福
作为当年的中创商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的尹铁铮,商界之外的人并不了解,但提起他一手操办的几个商业项目,就无人不晓了:1992年用赛特购物中心引进了八佰伴、1995年用创益佳商场引进了家乐福、1996年用蓝枫叶商厦引进了拉法耶特(老福爷)……
“家乐福的引入,在当时的法律条件下是合法的。”现任春天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的尹铁铮对记者说,“它当时是作为商业管理公司进入中国的,根本不是零售企业,谈不上违反了商业零售业法规。”根据有关法规,合资零售商业企业的进入必须向国家经贸委报批,但当时中方的中创商业管理公司和法国家乐福合资注册了佳创商业管理公司,又在同时注册了创益佳商场,委托给佳创商业公司管理。
尹铁铮表示,这在当时应当算是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创新之举,并不违反任何法规。尹铁铮并未回避一个关键问题,即家乐福作为一家商业管理公司,有什么资格在商场挂出自己的大招牌?其在创益佳商场的收益中又充当何种分配角色?
尹铁铮介绍说,“打家乐福的招牌,在当初的托管协议中,品牌输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商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内容。其二,家乐福在创益佳商场的经营中,始终收取的是管理费用,而不参加商场营业收入的分配,这在工商、税务部门是有据可查的。”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家乐福的招牌毕竟已经长驱直入了,尹铁铮并不否认当年煞费苦心的操作是一种“迂回”政策。他透露,事实上,家乐福也决不愿甘当收取管理费的角色,因为在它进入时就已预料到,中国的零售市场最终要对外开放,于是在当年进入时的发展计划就已做到了2005年。
经过短短6年,家乐福在京已有了4家店,作为“始作俑”者,对于其他的3家店是如何经营,尹铁铮已不了解。但他坚信自己当初的穿针引线是零售业进步的催化剂。在家乐福进入之后的一两年,北京的连锁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新闻追逐的热点,家乐福无疑为此提供了好的样板。另外,相关产业也被拉动起来,现代超市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现在算算账,国内的超市绝对比合资超市开得多、受益大。”(晨报记者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