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借机寻求突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3:11 经济参考报 | |||||||||
本报记者:张和平 “没有温州民间资本,就没有我们民营企业的今天。”温州市柳市镇一位成功企业家谈及民间资本时对记者说。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经济得益于活跃的民间资本而历经风浪。在当前宏观调
“门槛”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压力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蔡灵跃坦率地告诉记者,在宏观政策调控中,国家实行三次调整银行法定准备金,扩大浮动利率区间等一系列货币政策。从表面上看,全市冻结资金20多亿。而从深层影响来看,则是导致存贷款下降。原来估计全年贷款会减少100亿左右,现在看来估计不足。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6月份,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1490亿元,仅比年初增加14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20亿元。存款余额达1861亿元,仅比年初增加105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94亿元。增量出现贷差137%,即贷款超过存款。这表明贷款处于高位运行。 由于贷款权限上收,贷款“门槛”提高,贷款利率升高,银行资金成本拉高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贷款资金困难和支持“三农”资金困难。 苍南县龙港镇一家印刷公司董事长刘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底,苍南县各家银行资金充裕,一个劲儿劝我贷款。于是,我投资2000万元,在外地新办了一家印刷企业。可是,3个月前一家银行态度变了。我还了300万元到期款,按以往惯例,可以再贷出来。但这回银行不干了。问他为什么,对方可以说出1千个理由。” 而压力还远非如此。“苍南县龙港镇是‘中国印刷城’。印刷行业虽不在国家限制的6大行业之列,我们的业务主要涉及药品、烟酒行业,这也不属于调控范围。但别人感冒我们都得吃药。宏观调控下,所有企业的‘资金链’都绷紧了,已导致我们数百万元的货款收不上来,心有余悸的‘三角债’似乎有点死灰复燃。我真担心今年纳税会受到影响。”刘董事长无不忧虑地说。 资金吃紧民间资本“趁虚而入” 温州民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民间经济“一统天下”的温州经济的“晴雨表”。从去年起,央行在温州设立了300个民间利率的监测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当前宏观调控、正规银行的存贷款回落的背景下,活跃的民间资本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是利率上升。据温州市300个利率监测点的监测,今年4月份,民间借贷加权月利率(平均利率)是8.999‰,5月份则上升到9.58‰。蔡灵跃告知记者,6月份数据虽未出来,但肯定还会继续升高。记者到市场经济活跃地区的乐清市柳市镇和苍南县龙港镇调查,两地的金融界及企业界人士、民间群众告知记者,7月份,这里的民间借贷利率已从两个月前的10‰,上涨到12‰至15‰,有些地方已攀升至18‰。他们的预测是“还要涨”。 温州求新勘察设计公司苍南县龙港分所主任钱家领向记者解释说,千万不要小觑这个上升率,它提高的幅度是20%。这可是不得了的事!国家定的利率是5.7‰至5.9‰之间。 利率是资金最敏感的神经。在龙港镇,记者切实感受到这个“不得了的事”给当地带来的震动。当地东海村建了一座9层楼的三星级宾馆。为了打时间差,一楼的酒店已开业。去年底,宾馆安排投入600万元急着搞装璜。当时,村委会很轻松地从民间借贷了400万元,月利息10‰。可到了今年5月,再向社会借贷200万元就不一样了。国家银根抽紧后,社会资金也跟着紧张,村委会用1分息(10‰)根本就借不到款。按市面价的1分2也四处碰壁。最后还是通过各种关系,颇费周折,才以1分半的高息借到钱。金鑫典当行总经理何经昌说,上升的利率起到了杠杆的作用。与其说是民间资金为之解了围,倒不如说是上升的利率显了力。 第二个标志是民间借贷规模增加。在国家银根抽紧的情况下,温州民间资本参加借贷的比例提高,规模增加。温州银监分局提供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温州民资的总量约在1500亿元。也有人分析,远不止这个数。这些资金的流向除存款储蓄外,主要流向各类生产、经营性的投资。 长期研究温州民间资本的温州市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介绍,上世纪80年代,温州中小企业总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三分天下有其一”。90年代,三者的比例是60:24:16。据2004年4月的调查,2003年末,三者的比例是57:37:6。不过,民间资本的比例虽下降,但总量却增加了两倍多。 在当前资金吃紧的环境下,民间资本“趁虚而入”,发挥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乐清市柳市镇一家生产低压电器的企业3000万元的技改立项后,遇宏观紧缩,原计划资金缺口300万元,使得企业骑虎难下。该企业通过房产抵押、企业品牌、个人信誉等,向社会多方筹资,终于把技改推上马。业主称,民间资本解了燃眉之急。 蔡灵跃称,这类情况在温州可说是比比皆是。据有关方面分析,近两三个月来,民间借贷资金节节上升,其比例已达10%左右,总量达到200亿元左右。 活跃的民间资本引起监管机构关注 空前活跃的民间资本引起温州市银监分局、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高度关注。 长期研究温州民间资本的温州市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说,不要小看民间资本,它是一种社会资本,是一种经济资源。这种资源不是一个地区天然拥有的,而是经过历史的演进逐渐生成的。一旦生成,它便成为这个地区发展的一种支撑力量。民间资本的活动主要反映在民间信用上。纵观温州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民间信用特别是农村民间借贷,像是硬币的另一面,它对推动发展温州市场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震宇认为,现阶段的温州民间信用,具有利率灵活、产权明晰、操作简易、依附熟人等特征。其灵活的利率主要是利率市场化。民间借贷利率参照同档银行贷款利率,随行就市,一般是国家规定的银行同期利率的2倍。在操作上,手续简易。不像银行那样逐级审批,只要看准了,就直接放贷。一般只需写个借条作依据,方便快捷。借款虽需抵押物或找担保,但80%至90%企业借款的依据是双方的信用。由于产权明晰,更关注资金的风险。发生民间借贷关系一般限制在“熟人社会”中。在农村,其活动半径平均为3个乡。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蔡灵跃认为,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它支持的对象往往是优质客户。生长型的企业在创业初始阶段,因实力不强、抵押不足、产品不稳、市场不大、信誉不高等因素,是很难得到正规银行的资金支持。而灵活的民间资本通过信用和亲朋戚友的纽带与创始型、未成型的企业连续起来,为之提供前期资金需要。前期“饥渴”资金解决了,成型后才有可能到正规银行借贷。 蔡灵跃发现,民间资本这一独特作用,不仅扶持创业型企业走上了路,而且有效缓解了正规银行的风险压力。多年来,温州金融业资产质量一直比较好,(不良资产不到3%),它受到央行的高度肯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活跃的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为正规银行起到了分流风险的作用。 千呼万唤的民营银行 近段时间,几条来自温州的与民间金融紧密挂勾的重要信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 一是有9家和6家民营企业相继联合创建“中瑞财团”和“中驰财团”。前者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中国首家无地域限制、以“财团”命名的股份公司。该财团向外宣称,企业的运作模式是“集金融、实业和贸易为一体”。这条信息给外界的直接感觉,该财团的脚步似乎已直逼民营银行。 二是温州城商行将进行第二轮的吸引民资、增资扩股、稀释政府股的股份制改造。 三是温州市将在瑞安市启动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将之“进化”为农村合作银行。“进化”的模式是在原有合作制制基础上,引入股份制机制,统一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 四是温州泰力集团等4家温州民企联合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的4家民企,8家经济强人共同组建一家民营银行。 这组信息的最亮点,便是中瑞财团要办民营银行——建华银行。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经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原来,真正申报创办建华民营银行的是泰力等温杭甬绍台的8家民企,而非温州9家民企联合的中瑞财团。而且泰力等温杭8家民企前者申报在先,中瑞创办在后,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他们之所以“串味”或“错位”,原因是“中瑞”是以“财团”的面目出现。再一个是,泰力等4家温州民企恰恰也分别是后来创办的中瑞财团的股东。 至于中瑞财团企图涉足金融领域,早已有一些高人为之泼了一盆“冷水”。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到温州参加“中瑞”的挂牌仪式时就明确而善意地告诫之:民营企业涉足金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心变金融的主人为金融的奴隶。温州市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认为,中瑞不是做金融业务的财团,它是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进行强强联合的现代股份制企业集团。只不过它使用了“财团”这个带金融色彩的名称。国际上真正意义的“财团”,是金融寡头机构。 但不管怎么说,多种信息的频频释放,温州大有民间银行“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有关专家认为,要求办民营银行的一大理由是,为大批的中小企业服务,解决他们的贷款难。办银行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而真正要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还需要冒不小的金融风险。 那么,温州究竟有无兴办民营银行的优势和客观条件?有关业内人士分析,答案的肯定的。首先,率先涉足金融的温州人有过多次沉重的金融风波的教训,已经变得比较理智、成熟。温州金融环境好,社会金融运行平稳,不良资产不到3%。这在全国不多见。 其次,温州列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验地区,金融改革配套条件较完善。 再次,温州民资殷实,百业兴旺,民众富庶,社会有雄厚的资本。 最后,温州不仅需要有一批金融服务者,还有一大批渴望被服务的企业(外地即使办了民营银行,也缺少服务的对象)。 建华银行的发起人温州泰力集团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去年入股2千多万元(占股4.2%,)参与温州市城商行的股本结构改造,成为温州城商行的一名优质民营企业的新股东。因为尝到了经营金融的甜头,董事长郑祥波便想“来大的”。但他十分审慎而低调地对记者说,银监会能不能批,心中无数。郑祥波说:“可能性很渺茫,主要是国家政策问题。而且,论排队我们也在后面。但我们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努力。从另一方面讲,也要乐观。总觉得国家银监会对我们会有兴趣。因为温州老百姓有钱。温州又是金融试验区,在一定的小区域里试验风险小,掀不了大浪。再说,我们的盘子不太大,注册资本仅3亿元,影响不了大局,‘小打小闹’也许反而有优势。” 温州银监分局局长吉明与副局长张震宇说,目前对8家企业呈上来的报告尚未研究。现在办民营银行时机尚不成熟要走的路还很长。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还是政策的不明朗。 另外,目前温州正规金融机构的体系已较健全,除4家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外,已入驻8大股份制银行,共计13家。下半年“民生”与“光大”都有可能进来。如果再另起炉灶,建一家民营银行没什么大必要。因为它的服务对象与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是一样的。刘鸿儒到温州考察时也称,民营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所有的问题。 非银行金融机构填补体系窟窿 目前中小企业有三类。一类是优质企业,比例有60%,银行基本能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第二类是摇篮企业,比例仅10%,他们销路没打开,信誉度尚未得到公认,个别甚至有假冒骗,他们基本得不到银行的支持;第三类是有前途的成长型企业,比例达30%,他们需要给予资金扶持,业内称之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窟窿”。据悉,当前银监会正在考虑如何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窟窿”补上去。 张震宇透露,先办一家介于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投资公司。这个特殊的金融机构既搞融资又搞投资,不吸收公共存款。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张震宇表示,希望申办建民营银行的“建华申请人”及中瑞财团能够接盘。如果国家银监会有意在温州搞这个非银金融机构的试点,上下可以接口。这比走那条民间银行的独木桥易得多。这样,既加快了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又满足了有关企业的心愿,对他们有诸多好处。 这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共存款,又要向成长型的企业投融资,钱从哪里来?温州银监局的思路是,企业注入自有资金,让有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入股,如城商行、农村城信社等,今后可购买邮政储蓄,吸收个人大额委托资金,向银行贷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过审批可以吸收社会单位大额款,张震宇认为,起步至少是要100万以上。总之,资金来源是相当充足的。 银监分局的负责人认为,办这样的投融资机构,投资收益比办民营银行来得直接,来得可观。它不是像银行那样,收的是贷款利息,而是按投资的利润分成。当然,它本身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机构,而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