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化商业前景“诱人”?要效率更要公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 07:26 中国经济时报 | ||||||||||
医疗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首先是要公平,其次才是要效率,连产业化的概念都没想清楚呢,就来谈什么应不应该产业化的问题为时过早。让市场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这是没什么错的,但如果把市场化理解为政府应该逐渐的退出,让投资主体靠自己的经营行为发挥作用的程度越来越强的话,那就会有问题了,因为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公共财政用于人民健康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政府更应该可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公益性的投入上,而不是说社会越发展,公共健康问题也越应该由个人行为来解决
本报记者 刘树铎 没有人知道,“医疗产业”这个名词到底产生在哪年哪月,但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成长”,并且引发了无数人的联想和冲动,尽管政府方面一直对此未有任何说法,但是,人们一方面似乎从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中读出了太多的弦外之音;另一方面,现实中从来就不缺少对新生事物的跃跃试试者,在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市场的鼓噪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医疗行业这块巨大的蛋糕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资本也就在这种氛围中粉墨登场了。 尤其在去年非典之后,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提速,“医疗产业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资本市场也自然在涌动着种种的激情。 医疗商业运作前景诱人? 人们普遍相信的一个论据是:目前中国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31美元,而美国年人均医疗消费4090美元,德国2339美元,德国与美国分别为中国的70和130倍。在美国,医疗消费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4%。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消费大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为400亿美元,只是美国的1/25。以中国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89404亿元计算,只要医疗消费能占到10%就是8900亿元,照此计算,医疗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着投入总量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收费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在我国,占社会总人口不足2%的大中城市拥有80%以上的医疗机构、人才和经费,而拥有总人口80%以上的广大农村则缺医少药。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1.6万家,床位总利用率仅为60%,许多中小医院的床位利用率更低至30%以下,而靠医院收入生存或真正赢利的医院还很少,上万家中小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有人预测,医疗机构迟早会成为“摇钱树”甚至支柱产业,只要成功的运作,无论是卖出还是寻找机会上市都可以带来丰厚和稳定的利润。 市场本身拥有巨大空间的同时,国家也在大踏步退出公立医院,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医疗产业大显身手的绝好机遇,加之各地都在纷纷加快公立医院的转制步伐,这不啻为为各路资本购买医院从而进入医疗 然而,对资本来说是诱人蛋糕的医疗产业,对老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换句话说,不管是叫做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也好,还是叫做医疗机构的产业化运作也好,这一切到底是谁的福祉呢? 要效率,更要公平 刘腾蛟的名片上印着“中国医疗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的头衔,目前还运作着一个“中国医疗投资营运网”,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在他看来,医疗产业化、医疗服务市场化都是一种必然的行为,一个行业只有引入市场化、引入竞争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提高效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也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这样的话,效率就提高了,效率有两个概念,一是微观的效率,二是公共效率。但他同时认为,这恰恰也是一些医疗机构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医疗行业绝对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国家最终调控的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而不是完全市场化,国家对这个行业会有一定的控制在里面,比如要有一部分国有医院,而且还慢慢的会有一些慈善医院,尽管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之,国家在资源配置上要控制,社保对医院也要控制,保险公司也会对医院进行控制,按刘腾蛟的说法,医疗行业并不是一个完全产业化、市场化的行业。 坐在记者面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吉善,跟做生意的刘腾蛟相比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一言一行都洋溢着儒雅的学者风度。从他的角度说,我们国家把医院是定位在公益性的福利事业上的,如果把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推向市场,按照产业化方式运作,这就有一定的问题,如果按市场经济的导向,就容易把医学的发展引向歧途,因为医学本身就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他绝不同于一般性的产品生产。 王吉善说,作为人来说,生老病死是规律,没有人能逃脱这个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从这种角度来说,医疗消费就不是一般的商品消费,而涉及到人的生存权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尤其在我们国家,公立医院都是国家的,担负着治病救人的职责,不会因为某个病人穷就把他推出去,但实行市场化的医院,要追求最大的利润,他还会这样做吗?现在有人主张我国应该学习美国的医疗模式,美国是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学习不了,但引入竞争机制还是有必要的,事实上,我们的公立医院在以前也是有竞争的,只不过竞争不那么强烈罢了,言语间,王吉善并不赞成医疗产业化。 而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海潮不仅不赞成产业化,甚至对这种提法都发出了质疑。雷海潮说,对产业化的问题,目前政府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也没有说医疗改革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只不过社会上炒得比较多一点,但到底什么是产业化也没有说清楚,工业部门说产业化是很好理解的,在医疗方面的产业化就不好说清楚了,事实上这个概念是移植过来的,医疗的市场化倒是争论过,从总体上来说,卫生体制的改革,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从研究人员到政府官员,有时候盲目的从其他方面套用一些概念,这造成的负作用非常大,连产业化的概念都没想清楚呢,就来谈什么应不应该产业化的问题是不行的。 雷海潮补充说,也许现在人们所说的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市场化的意思,而我们所谈到的公立医院转制实际上也就有市场化的含义,让市场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但如果把市场化理解为政府应该逐渐的退出,让投资主体靠自己的经营行为发挥作用的程度越来越强的话,那就会有问题了,因为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公共财政用于人民健康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政府更应该可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公益性的投入上,而不是说,社会越发展,公共健康问题也应该由个人行为来解决。 雷海潮的看法是,在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医疗产业化之前,提不提医疗的产业化也无所谓,事实上,产业化的提出是跟政府职能的退出有联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太适合更多的宣扬,因为政府部门在医疗方面不应该越来越弱,而是应该越来越强。比如,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公立医院的改制?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搞清楚,事实上决不是卖几个医院、甩点包袱的问题,而是因为政府办了很多医院但没有办好,改制正是为了集中精力办好一些医院,使医院回归于服务社会的初衷。 雷海潮的结论是,从总体上说,医疗市场化基本上是可以否定的,因为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中可以发挥作用,但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医疗服务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政府不可能完全退出去,假如政府缺位的话,那就会形成谁有钱谁就能享受最多的医疗服务,没有钱只能享受最少的医疗服务,社会公平的目标就很难达到,这也是不符合宪法的规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