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权走了,当年一起打天下的“黄金五人组合”全走了。乐百氏不再是当年的乡镇小企业,而已经成长为中国饮料十强企业之一。离开为之奋斗了十余年的事业,于心何忍?
何伯权的离开,决不是拍拍屁股“潇洒的走”。其实,当去年3月何伯权把乐百氏的控股权交给达能的时候,他的“帅印”也一并交到了达能手上。
合资的喜庆尚未过去,危机的端倪已经显现。到了今年,何伯权也不得不承认,乐百氏的业绩并不理想,总销售额相对去年没有实现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除纯净水外,乐百氏的产品全线受挫,被视为新的增长点的茶饮料也未能一炮而红。
达能有没有施压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完全有理由不满意。去年8月底,何伯权对乐百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一次至为关键的改革,75%的员工包括四位创业元老都挪了位置,重组了一个由“大提琴手”何伯权与15位总经理构成的更加扁平化的决策体系。
但是,这最后一搏看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至少仍然没有能够让达能满意。何伯权并不讳言,辞职是因为就乐百氏未来的发展战略与达能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是什么样的分歧,严重到足以让五位创业者要以辞职相抗争?
当初乐百氏之所以最后舍雀巢而投达能,何伯权说过,达能愿意保持“乐百氏”品牌的独立性,而且对经营管理活动采取放权方式,而雀巢不愿意。何伯权不惜以企业的控股权换取乐百氏的“独立”,足见其对自己亲手打造的事业的珍惜。如果说还有什么比“雪藏”品牌更让五位创业者更加受不了的,只能是乐百氏“归顺”他人。
但这样的传言恰恰很盛,而且传言的另一个主角恰恰是昔日的竞争对手娃哈哈。有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节节进攻,显然是促使同时拥有乐百氏、娃哈哈大量股份的达能谋求双剑合璧,展开反击。
今年,百事可乐成功完成了对全球第5大食品商桂格的收购,一跃成为非碳酸饮料的全球霸主之一;而可口可乐已拥有“天与地”水和茶饮料,可以预料还将继续推出更多的非碳酸饮料品牌。近两年来,通过对娃哈哈、乐百氏和梅林正广和等一系列控股和参股,达能系已占据中国非碳酸饮料的半壁江山,岂能甘心拱手让人。但是,达能的资本策略是“合资不合牌”,基本上不参与经营决策和管理,这种“联邦制”式的合作松散,企业相互之间仍存在着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
达能要干什么?重组。乐百氏相对于娃哈哈的弱势,加之目前业绩不佳,有理由使我们相信,合并一旦发生,肯定是后者吞下前者。有关各方对于合并一事的极力否认,又使得人们只能坐观其变。但是,何伯权等人的辞职,怎么看都让人想起是在“让位”———无论乐百氏面临的是被合并还是别的方式,它的前程命运都到了关键时刻。
既想靠着巨人的肩膀,又想保持独立,如果我们以为,拥有“生杀大权”的达能有度量、有信誉、有能力做到这一点,那未免失之天真。王志东离职,何伯权的故事,一个个创业者的离开,不过是一次又一次让我们看到资本的力量。叹息之余,必须直面的现实是:对于何伯权来说,乐百氏好,才是真的好;而对于达能来说,达能好,才是真的好。本报记者巫伟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