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年奥运: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 13:07  第一财经日报

  1979年,中国开始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当年元旦,中美签署了建交公报;同一天,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政策从“有你无我、有我无你”转为有可能允许“台湾奥委会”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为解决奥运领域中的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80年,中国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没有派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当年的奥运会。1984年,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洛杉矶举行。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体育界经过拨乱反正之后成绩大大提高,外交战线上也全面开花。然而,中国重返夏季奥运会的路上也曾面临过阴云。

  2008年8月4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四天。美国奥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斯(Peter Ueberroth)在出席“2008奥运·冠军论坛”的间隙,对本报记者动情地说,“就像我曾无数次说过的那样,对北京,我想说的只有感激。”在论坛上,当回忆起24年前的情形时,他说:“24年前,奥林匹克运动曾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那时,没有城市愿意承办奥运会。……在洛杉矶承办后,苏联又宣布将抵制那次奥运会,并且开出了一百多个将共同抵制奥运会的国家名单。我一看,中国就在名单中列第一位。我焦急万分,开始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出访,希望他们改变主意,甚至因为访问古巴在回到美国时被拘留了一段时间。”

  “真正的转机是在一天深夜。那个晚上,我被电话吵醒,电话那头传来声音说:‘中国,他们决定来了。’那一刻,我知道这届奥运会被拯救了。是的,是你们拯救了奥林匹克。”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来自李希(Charles Lee)。他当时是洛杉矶联邦检察官,本人虽不是华人,但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当时,他受尤伯罗斯派遣,负责游说中国参加奥运会。中国人起初口头承诺参加,并表示不会食言。我还是一遍又一遍地询问,最终他们给了我一份确认函。这是我一生的转折点。李希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这样说。

  “我还记得那年开幕式的时候,当中国代表团走进体育场的时候,全场美国观众起立鼓掌。”1984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体操运动员楼云回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1932年到1984年,同样是洛杉矶,历史完成了一个轮回。中国不仅赢得了体育的胜利,也赢得了外交的胜利。

  两次申奥

  如果说参加奥运会并取得金牌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道路,那么申办奥运会就是这条道路上的其中一个顶峰。

  中国取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之后,何时由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0年亚运会闭幕式前后,一些北京市民打出了“亚运成功、众盼奥运”的口号。1990年7月3日,年过八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参观刚落成的田径场和游泳馆。1990年7月3日,邓小平在视察新建成的亚运会场馆时,询问陪同他参观的有关负责人:“申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情呢?如果有这么多的体育设施,而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嘛!”

  1991年2月22日,在与中国奥委会反复协商后,北京市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提出举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