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年奥运: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 13:07  第一财经日报

  陈晓晨

  编者按

  中国人的奥运梦在今晚8时将进入一个华彩乐章。中国人对奥运有一份特殊期待,在中国人眼中,奥运并不仅仅是体育,不仅仅是西方人眼中的Game,更是百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折射。参与奥运,搏击奥运,乃至举办奥运,对中国人来说代表着太多内涵。中国人的奥运之旅,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同步。

  周恩来总理曾经把新中国的对外体育交往称为“我国外交的先行官”。那个年代,参加奥运,曾经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通道。后来,又是因为服从外交大局,中国体育暂时停止了奥运征程。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参加奥运还是申办奥运,仍然与中国的外交大环境息息相关。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中国人也越来越具有世界气度与大国心态。现在,成熟起来的中国人更倾向“让体育归体育,政治归政治”。

  “奥运来到北京,是百年历史中的一次超越。”8月6日,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

  事实上,奥运与中国外交一直交织在一起。国人常说的“百年奥运梦”,一般从1908年开始算起。那一年,时任天津大学校长的张伯苓以三个问号考问国人:“中国什么时候能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在奥运会拿到奖牌?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这就是著名的“奥运三问”,开启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

  “东亚病夫”

  然而,“三问”折射出的却是积贫积弱年代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在清末和军阀混战时期,中国没有能力维持国内的和平,更不用说派运动员出国参加奥运会。

  直到1932年,中国才第一次派出唯一的一名运动员参加当时的洛杉矶奥运会。这名运动员就是田径运动员刘长春。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踏上了赴美比赛的征程。当天,上海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漫画——《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挺立船头,手持青龙偃月刀,单刀赴会。

  然而,这次“单刀赴会”,并不是普通的比赛,而是报国的义举。刘长春的儿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刘鸿图这样回忆他的父亲:“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父亲正在东北大学就读,这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志。因而,当日本人宣称刘长春将代表日本人操纵下的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时,父亲义正词严地发表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马牛耶!’”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外交上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体育意义。在经过了28天海上颠簸后,刘长春参加了100米和200米预赛,在比赛中分别列第五、第四名,无缘决赛。

  四年后,柏林奥运会,更凝聚了中国人的血泪——运动员回国没有经费,全靠华侨捐助,途经新加坡时,当地媒体画了一幅漫画:一群长袍马褂、行容枯槁的中国人抬着一个大鸭蛋,标题正是“东亚病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