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瞬间辉煌:国家形象与国民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5:16 《竞争力》

  从战败国到世界第二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主办奥运会的国家。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已完成了“经济起飞”的第一阶段,迫切需要一个机会向世界重塑日本国形象、提高国家尊严、振奋民族精神,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就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舞台。

  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被称为 “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的经济繁荣。

  当时日本政府提出的口号是:“用一千万人的手美化东京”、“振奋全日本民族精神”。全日本上下为办好奥运会都动员起来。日本为准备东京奥运会而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如果把所有相关事业的投资均计算在内的话,高达1兆日元,按当时1美元折合360日元的

汇率,约合30亿美元。

  本着提高本国国际形象角度,日本还特别重视与各国运动员、媒体、观众的关系。东京奥组委于1963 年10 月特别邀请许多国外著名运动员前往参观,以检验其场馆设施效能和总结组织经验。他们还用心改善各国媒体关系,采访奥运会的各国记者都把这届奥运会称为“欢乐的奥运会”。

  在本届奥运会上,为了振奋民族精神,日本将金牌数作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在比赛项目上,经过政府的努力,新增添了排球(男女)、柔道这两个日本拿手的项目。这是奥运会项目规范化后,大项数首次达到19个。在这种强烈的目标指引下,最终日本获得非常好的成绩,以金牌16枚、银牌5枚、铜牌8枚居美苏之后。日本首次进入金牌榜前三名。

  东京奥运会办得很成功,对于日本国民增强其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从而为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从经济到观念,奥运会都被认为是日本腾飞中的一件大事。

  在举办东京奥运会前后的11年里,日本经济进入历史上增速最快的高成长阶段。在举办奥运会前的5年里,除1962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7%以外,其余都在10%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当年以及以后的5年里,除了196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4%以外,也都在10%或以上。

  其间,日本共经历了岩户景气、奥林匹克景气和伊奘诺景气等三大景气。在1963年,当东京奥运会将要临近时,日本掀起了建设投资的高潮,结果形成了日本经济史上著名的长达24个月的奥林匹克景气。1965年有短暂“奥运低谷效应”,经过调整,到1966年又出现了比奥林匹克景气规模更大、持续时间长达57个月的伊奘诺景气。

  东京奥运会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在长期的繁荣过程中,日本GNP在1967年超过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超过西德,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经济大国。

  一个国家的新时代

  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不但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手拉手》,还打造了一个城市——汉城,使其快速进步了几十年,以美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面前。韩国把它的口号“世界走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变成现实。

  汉城原来的面貌是:奥运赛场周围的70多个企业不断排出大量灰尘,汉城市内还有2000多家以煤为燃料的浴池。当年的汉城烟雾弥漫,夜间不见星光。举办帆船比赛的水营湾是附近129.3余万居民的粪便及污水处理的下水口,也是235个企业的大型排水口,臭气熏天。但在筹办过程中,汉城不仅兴建了大批体育设施,重点扩建和改善了交通和通讯条件。更为突出的是,完成了全城市绿化的目标,开发了供民众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还在减轻空气污染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自1981年起在汉城供应低度硫磺油,然后扩展到整个韩国。

  韩国政府不顾背负高额外债的压力,拨款9亿美元资助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将其中的45%用于美化市容。

  汉城奥运会的投资总额合计约为30亿~40亿美元。但汉城却没有陷入蒙特利尔陷阱,甚至盈利3亿美元,开创了官办奥运会盈利纪录。尽管汉城前期投入巨大,但都“把钱用在刀刃上”。修建了由36 幢楼房组成的奥运史上的第一个“记者村”,在会后全部以住宅形式卖出,获得盈利。

  一些韩国企业借此契机一飞冲天,为韩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新的销路。据统计,奥运会的召开为韩国企业带来了近70亿美元的订单。从大方面来看,汉城奥运会举办当年就使经济出现了12.4%的增长。韩国政府曾经骄傲地宣布过一项统计:奥运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13亿美元的产值。198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

  本届奥运会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参赛国家和人数创新纪录,这与萨马兰奇希望创建“全家福乐园”艰苦努力分不开。他多次全力周旋在罗马尼亚、苏联、朝鲜、古巴等抵制韩国的国家之间,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式也许不是最经典的,但是它却留下了一首最为经典的奥运会会歌。《手拉手》最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团结”的含义,在感动世界的同时让无数韩国人热泪盈眶。

  韩国十分清楚,这次奥运会中最艰巨的工作对象是那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见解的不同以及微妙的国家关系使得韩国显然不可能直接开展工作,只有以体育和文化为媒介,以和平和友谊为主题,才能逐步消除各方之间的隔阂。会歌《手拉手》就是为此准备的。

  为了使这首歌曲能够为世界各种制度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组委会对这首会歌的作词、作曲和演唱都做了精心的选择。最后决定作曲由洛杉矶奥运会会歌《伸出手臂》的作者,著名作曲家莫罗德尔负责,而演唱则由韩国的高丽亚纳合唱队完成。歌曲演唱后,立刻传遍了世界各国,人们通过这首歌再次感受到了人类的和平愿望,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同时也感受到了韩国文化的魅力。萨马兰奇认为,《手拉手》是奥运会会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虑将这首歌定为奥运会的永久会歌。

  汉城奥运会举办之后,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重新看待新韩国。特别是那些以前几乎完全没有机会接触韩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真理报》这样评价:“汉城所具备的各种设施堪称世界第一,韩国人的传统微笑和高雅礼貌又令人难忘”。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一个奇迹。此前,韩国一度是被世界遗忘的国家,今天,世界已经感到它的威力和影响——奥运会的召开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新时代的到来。

  [资讯]悉尼的完美避免不了低谷效应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引入商业化运作以来,奥运会主办城市悲惨到蒙特利尔那般境地的确实相当罕见。然而,在奥运史上又诞生了另一个“陷阱”——奥运低谷效应。这一效应鲜有主办城市能够避免,亚特兰大、巴塞罗那、雅典……即便是悉尼。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与1988年汉城奥运会一样,无论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效益均非常成功。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一位主要官员说:“悉尼奥运会将会使澳大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大约1.2% ,奥运会后的出口额将比不举办奥运会多出0.5%,这届奥运会的成功对澳大利亚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持续10年之久”。

  非常特别的是,其奥组委在奥运会结束后将筹备经验编辑成文字,以3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国际奥委会,创下了奥运史上将奥运主办城市经验作为知识产权出售的先例。

  但它未也能避免“奥运低谷效应”。所谓“奥运低谷效应”,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

  奥运经济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学界将其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在前奥运阶段,由于奥运场馆和其他基础建设投资的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相当强劲。在奥运阶段,由于人流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强劲的消费需求,经济也因此生机勃勃。但在后奥运阶段(一般是奥运结束后的3年左右),经济却常常出现衰退,步入低谷。

  在奥运之前,自1993年到1999年的连续7年中,悉尼的房价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城市的房价平均每年递增超过了10%,悉尼市个别中心地区和重要地区的土地房屋的价格增长甚至超过了30%,特别是靠近主会场馆周边地区的房价近3年的时间就增长了一倍多,平均增长在30%以上。但在2000年奥运会结束之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的GDP增长率便出现小幅下滑,直到2003年仍未有明显起色。投资大幅下滑,房地产业衰退也很明显。

  因此有人笑谈,如果悉尼奥组委晚两年出售经验,在资料中加入对悉尼为何陷入“奥运低谷效应”的分析和总结,那么价格至少可以再翻两番。

  《三联竞争力》07年第8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