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猛 性别:
省市:四川 成都 Email: iuecho@sohu.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csos512

目前所在的公益组织:省级以下:妈妈之家

团体名称:妈妈之家

  身边富有爱心的几个朋友,相约一起资助贫困孩子读书。一年之中,大家沉浸于自己的“爱心”之中,暗自欣慰。

  一年之后,再见孩子,却倍感诧然:孩子的衣服依然脏破、孩子的脖颈依然漆黑、孩子的头发依然凌乱,而孩子的性格却更加的怪癖。

  内心凛然:我的资助其实仅仅是缓解了监护人的经济压力,而孩子,却并未因此而受益:他们依然享受不到可以撒娇的亲情、依然没人记得自己的生日、依然自卑、依然孤独。猛然醒悟:“钱”援助不了贫困孩子,只有“人”才可以。什么样的人呢?要同时具备“爱心”、“钱”和“时间”。

  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有钱的人没有时间,有时间的人没钱。

  在灾区一线援助1年零8个月后的今天,我知道,我还有能力够奉献的只剩下了我的专业技能和时间。我曾经以为,我有多少钱,献多少爱心,我不会去花别人的钱,慷他人之慨。但自己在开始直接援助这些孩子之后,才感觉出了其中的艰难,原来这是一种更大的奉献。

  能够奉献“时间”的人与能奉献“金钱”的人同样伟大。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心理学从业多年,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把爱心人士的“钱”转变成对孩子们的“爱”。这就是我2010年的助学心愿。

1993年——1994年,上中学期间开始援助流浪儿童,曾多次成功帮助流浪儿童回归家庭或有所归属;

2007年6月——2008年5月,业余时间援助城市流浪儿童

2008年5月19日——今,专职为5.12灾区的丧子母

亲、困儿童提供心理援助。

在援助512汶川地震的一年零8个月中,具体做了一下几件事儿:

第一件事:创办了“天府阳光帐篷学校”

2008年5月23日,地震发生后第十天,在都江堰市天府水云间帐篷安置点,创办了“天府阳光学校”,学校有两个功能:一是文化课学习,二是心理创伤辅导。学校的特点是:虽然是在帐篷里,但一切按照正规学校的编制而建设:分班级上课、分学科上课、按时打铃上下课、按照震前的课程进度上课,除文化课外,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课一切照开。甚至每个班用的黑板都是1.2米乘2.4米的标准黑板。这样“奢侈”的设置,不是为了“作秀”,而是有专业理论支撑:熟悉的环境、有秩序的上下课、归属群体之中,可以唤起孩子们的安全感。

校训 “自尊、自立、自强”后被多所学校借用。

天府阳光学校共接纳学生158名,有教师18名。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学生们从书包、文具到玩具、食品、衣服全部免费发放。一直延续到09年7月份才拆除,是营办时间最久的一所帐篷学校。

第二件事:提出了“贫困儿童三方助养”的援助理念,并成功实施;

在对灾区孩子做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群体:贫困、单亲、心理问题严重,震前他们游走在贫困的最底线,小心翼翼、不出现任何差错和疾病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地震毁灭了他们的一切,彻底把他们推向无以为生的境地。但他们又不是孤儿,被很多救助机构和爱心人士所忽略,成为救助的盲区。

在地震一年以后,真正困扰这些孩子们的不再是地震本身造成的心理创伤,而是由于地震引发的一系列的生存、生活状态的改变所引发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实际解决,任何的心理学策略都会显得很苍白无力。

同时又有另一种情况出现:一个些爱心人士把钱给了孩子的监护人,但监护人本身就贫困,或许拿来用做填补家用,孩子本身并没有受益:衣服还是脏的,澡还是没人给洗,还是没有人带自己上去游乐场所。

为此,我们启动了“我要爱(5.12)儿童三方助养”计划,从从“经济、亲情、心灵”三方面入手,直接为孩子提供服务,午餐费用直接交给学校食堂,不经过家长和老师。每周六带孩子们一起洗澡、吃饭做游戏,定期家访,直接带领孩子去买衣服、去游乐场所,专职心理咨询师定期做个案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确保受益人是孩子而不是监护人。

确定了援助理念:“不仅仅援助受灾难着存活下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健康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

现在已经成功对94名儿童实施了“三方助养”,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各种援助内容已经量化和专业化,正准备复制推广。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地区的多所机构前来学习交流经验。

第三件事:提出了“系统协作心理援助模式”,并成功实施

组建了“全国心理援助联盟”(未注册)心理援助公益组织,先后300余名志愿者加入,共同探索出由“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共同组建的灾后心理援助系统工作模式。在都江堰市城北馨居安置点实施,建立“妈妈之家”、“儿童乐园”、“阳光课堂”、“文化广场”、“睡眠中心”、“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发泄室”、“放松室”、“棋牌娱乐室”一系列心理康复和社会活动场所。

被国内外多所公益组织和高校认可,民政部论证并推广,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学习。

第四件事:创办了“妈妈之家”(已经注册)。

在震后的灾区,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地震让她们“家毁人亡、生计全无”,但是地震并没有震毁她们的“勤劳善良、坚忍淳朴”。她们就是“丧子妈妈”,一个庞大而无助的哀伤群落。

如今,她们以40岁的高龄再次怀孕,悲痛中夹杂着惊喜,惊喜后却茫然凄凄——没有经济来源、偌大年纪、初中文化的她们将如何完成再为人母的使命?

这个世界上最深厚无私的爱就是来自母亲的爱!这个世界上最大哀伤就是丧子母亲的哀伤!

为此我们创办了“妈妈之家”,专门为那些失去孩子妈妈提供心理援助!

失去孩子的母亲们经常会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她们的思维总是指向过去,沉浸在哀伤、痛苦和自责之中。对她们最好的心理辅导就是要把她们的思维有过去拉回到当前,再由当前转向对未来的规划与希望。折纸手工正是把妈妈们的思维由过去拉回到当前的最佳选择,一种折纸玫瑰,由8道工序、200多折才能完成。我们取名“妈妈之花”。

后来通过对“妈妈之花”的义卖,资助在再孕母亲的生活费用及“震后宝宝”的奶粉、衣服等。

第五件事:提出了“志愿精神”,为多所公益组织培训志愿者。

提出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不是来做好人好事儿的,而是来把事情做好的”。认为“所谓志愿者精神,就是要遵循自己所援助领域的规定去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率性而为!”,做志愿者不能仅仅凭激情与热心,还要有足够的专业性和信念;志愿行动更应该日常化,而不是“危难时刻方出手”;志愿行动更应该平民化,而不是少数模范人物所为;志愿行动更应让接受资助体面而有尊严,而不是让对方感恩戴德。提出了志愿行动的伦理底线:“不可以借助援助行动影响对方的价值观、信养、既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与团中央、民政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相关机构一起探讨中国公益的创新机制。09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一起有相关提案。

《明报》报道:“退休美国国会议员Bill Redmond慕名前来考察,再给刘猛冠上‘英雄’的称号。但刘猛说:‘你如果说我专业,我会很高兴,但我不是英雄,我们需要完善心理支持制度,不需要英雄’”。

中央电视台曾有过8次20分钟以上的专题报道,“新闻联播”曾用近3分钟的时间报道了刘猛的援助工作。09年3月5日,中国志愿者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我们的团队为中国志愿者的模板,播报了长达35分钟的专题片。

另外,《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成都商报》、《河北日报》、《新民晚报》、《澳门日报》、《明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等上100多家纸质媒体,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十几家电视媒体有过专题报道。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几十万家网络页面可以搜索到相关报道。

5.12周年纪念日当天,民政部慈善处领导在央视上公开给予了表扬和肯定。

1

最新报道 更多>>

  经过报名海选,助学天使们通过综合考量晋级了100名入围者。至此,100晋级15的初赛活动拉开帷幕。初赛期间由主办方定期发布“助学拉力赛”统一命题,选手根据命题在规定时间内制定策划方案,在博客上公布,由网民投票。[完全名单] [活动规则]

发表评论 更多>>

登录名: 密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