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到中国的强势品牌
走进北京几大商业部落,是美国人都有一种亲切如归的感觉,因为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美国知名品牌的商品。从可口可乐直到高露洁、汰渍,从耐克、李维、雅诗兰黛等等品牌商品到麦当劳[微博]肯德鸡,要不是价格的巨大落差和停车的场地太小,一个美国人在北京时,会以为就是置身于他自己家乡的密尔沃基的小村镇。那里的货架上也是这些商品,其中干黄酱来自北京,可口可乐来自亚特兰大。
说起来,美国还不是什么品牌大国。但是对于有政策性优势的美国来说,却是品牌强国。进入中国日常生活领域的美国品牌正在向我们进行挑逗: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拥有一个强势品牌?中国入世对全球商业的开放,意味着国外品牌在中国找到更为舒适的环境与土壤,但是与此同时却少有中国品牌能够打入海外市场,难道中国是只有酱菜与烤鸭的国度?为什么?
通常,我们管单向的流通叫“奉献”,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把这种单向的阀门逆止,而是因为我们太希望把位置进行更迭,这是我们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不少北京人所拥有的财富足可以购买那些售价最为昂贵的国际品牌商品。据经济学家杨帆的测算,改革开放20年来,被浸吞的公有财富约为2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家年GDP的六倍以上。仅仅从北京最贵商品的销售商情而言,杨帆的话不无道理。看来,什么也改不了北京的这种对于品牌的渴望。
我假设你去过北京,但我不假设你见过北京国际车展上的那些羡慕的眼睛。那些眼睛呆呆地望着展品的精致与华美,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我爱北京的每一个展会,我没钱,就是爱看!我认真地看并分析那一张张生动的脸。每一次,我都能看到品牌的魅力传播,看到商品的力量闪电般地传染给每个人,而且无论他是富有或是清贫。接下来,就是市场迅速地骚动不安了。人们开始讨论:我们是掐死福特、还是五体投地地崇拜它?人们扪心自问:我们如何才能更快地从别的公民或金融机构那里得到财产?
因此,品牌对社会的暗示和示范作用非比寻常。虽然隔着一个太平洋和一个西印度群岛,市场仍然害怕极了。因为我还看到了许多张焦虑、愤恨、绝望、嫉妒、以及无可言传的中国商品的脸,开始向我涌来。后来就是某一个行业的主力品种开始价格战了吧?似乎除此之外,中国没有选择。
首先,中国企业缺乏生产大规模有价值品牌所必备的技术与资金来源。中国企业正在加速为单纯利益、既商品的利润利益所驱动的进程。
比如,中国是生产家俱、食用油、煤炭、橡胶和制碱的大国,这些产品的利润,有套期市场维护。因此,只要是该项产品的消费者,就可以参与价格和品牌的竞争。当中国在为扭亏和赢利而改造基础构造的时候,却把宝贵的资源付之东流。改革20年来,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预期。中国又没有一个像样子的期货市场,就很难与国际知名品牌产生联想,也没有联想的必要。
当中国卖报纸的老太太都满口布轮特石油的时候,中国的上海光明是什么含义?是西红柿还是马铃薯?答案也可能是一家电影院。
第二,在于汉字的形象与组合结构。当企业和商品数量超过40万种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办法为新出生的商品找到一个适当的名称或者汉字词组了。有一个生产名牌“理发推子”的企业,已经创造了一个销售量全球第一的实际品牌,但是名字非常难产。最后,这个产品起了一个恐怖的名字:纵横国际。客户全吓坏了,品牌自然也就形成不起来。如果当时采用其它符号作为商品名称,效果肯定不同。我们的汉字太像是一种图案了。有效的组合少,也是不能品牌的原因之一。在当今消费品的种类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可以断言,像什么“两面派”、“三种人”之类的商品名称,将会大行其道。你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我们的语汇发展已经跟不上了!在今后,如果对于商品的命名不做出相应的条码识别,就会出现非名词和非汉字的商品名称。
第三,海外品牌的捷足先登也导致了中国难以出现大品牌。这种超前和领先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品牌的生存和打造的信念,却不足为外人所觉察。在一个长距离的竞技比赛中,如果参赛的是个被落下了整整一圈的同步者,你能用奖牌来激励我吗?这种比赛只是一次假竞争,想越过极限吗?就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第四,产品结构与企业结构的类似与雷同。中国的特定的发展历程与市场环境只充许一种类型的企业和商品能够壮大和发展,这就导致了一卵多生的近似。比如像我们所熟知的长虹[微博]与海尔,在中国消费者行为的调查之中,相信你根本就区分不了这两个品牌的区别。它们实在是太像了,像得你可以叫它们“长尔”,叫它们“海虹”,那还谈什么品牌?
第五,中国没有品牌高投入的稳压器。创造品牌与维护品牌,需要真实的投入,持续的投入,员工感情的投入。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而持久的投入就是品牌的稳压器。我们的电光源有两种形式,其中白炽灯不需要启动电压,电压低的时候,它也亮,只不过看上去昏昏乎乎的。电压越高就越亮,直到焚毁。而高压钠灯就不同,没有一定的电压,它就不亮。但是它发光的效率高,节能安全,抗高压,寿命极长。钠灯有太多的白炽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就是给它配上一个稳压器,我们也愿意使用钠灯。品牌是钠灯,问题是没有稳压器的钠灯有什么用处?不能亮的钠灯还不如白炽灯!而中国的稳压器害怕风险,投入时断时续,在骨子里就不信钠灯是比白炽灯更好的电光源,并且还以责备白炽灯的理由责备钠灯、以限制白炽灯的法则限制钠灯,那么,结果就是天下有电,世上无灯。没有品牌稳压器的配置,哪里来品牌的光明?
中国品牌环境的六不治
建立一个品牌,也需好环境。目前,打造中国品牌还停留在“手语”环境的阶段。但我们若是真想让品牌的灵魂出窍,这个环境确实需要治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品牌环境明显存在六不治。
骄妗不伦于理,一不治。
轻诺重财,二不治。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
阴阳并茂气不定,四不治。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
以上所列出的六不治,对于明天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想必有些帮助。要品牌不难,先治病!那时,中国品牌最终将在竞争中得到冶炼。过去我们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敞开大门,由于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使得品牌显得不太重要。而今不同了,中国已经经过了启蒙教育,已经不能忽视品牌。尤其是已经深深陷入过量生产、过量商品化的工业环境的中国。
从创维[微博]看中国品牌的六不治
最近创维彩电闹故事,是源于创维的东家和掌柜的,东家是黄宏生,掌柜的是陆强华。让我们来看看,究竟何物是品牌。
能够一手把创维彩电在四年中从8亿做到43亿,证明陆强华不是等闲之辈。他的出走,而且带走了创维的全班人马,就更说明了他的人格魅力。陆强华的出走毁了创维,这与我们所熟知的段永平出走小霸王、胡志标分裂爱多联系起来,是谁都要问一句:中国的品牌怎么了?
事实上,在黄宏生的心里,已经容不下陆强华。虽然他嘴上说在安置陆强华的问题上,想有一个双赢的局面,而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已经极具雏形的品牌就此归于寂静。从笔者的立场,对黄宏生,难免有过河拆桥、气局狭隘的评论,让人心冷;对陆强华,即使有天大的功劳、天大的委屈,动不动就掀锅,也难免有些意气用事。特别是他置创维于死地的居心,让人心悸。
最终承受这一切的,就是创维这个企业,这个品牌,以及所有为创造这个品牌而拼搏过的人。对于陆强华所去的高路华而言,这种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极端冲突就不会有吗?尽管高路华现在付给陆强华的报酬是创维的两倍,但是陆强华是为这区区报酬而动的吗?陆强华无疑是中国目前最优秀的掌柜之一,但他还远远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由于“大功不赏”的历史陋习司空见惯,因此不会有人指责陆强华欠缺职业水准,也不会有人指责陆强华缺乏职业道德。创维在广告中曾说:“创维情、中国心”,现在已经不能不改了。现在的广告语是“新一代、新感觉”,那么创维有什么新感觉?恐怕就是一种失落的感觉,一种只有东家没有掌柜的感觉了。
创维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为什么就出不了国际性的大品牌。太多的你不仁,我不义;太多的兔末死、狗已烹;太多的五阻碍,六不治,这就是中国品牌所真正面对的客观现实。(特约撰稿:薛海)
(新浪财经声明:本文为作者观点,与新浪财经立场无关。欢迎媒体引用,但请注明作者和“引自新浪财经周刊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