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国际财经 >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精彩回放
- 高西庆打破沉默 昨日大谈“基金黑幕”
- 焦点透视:郑百文神话破灭 生死两难(附图)
- 调查显示:中国三成二市民未来五年欲购轿车
- 15亿资产卖给员工 春兰改制破茧而出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吴敬琏:证券市场黑不得
- 涨还是不涨--航空公司最近有点儿烦
- 国家质监局透露:8家降价“问题彩电”将被曝光
专题推荐
- 新浪财经周刊第4期
- 2000中国西部论坛
- 油价上涨何时休?


特写--欧美青年的信贷消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11月05日 10:56 国际金融报

  >“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方式

  ▲贷款消费渐成时尚

  27岁的克里斯是德国青年中靠借贷过日子的典型代表。他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工资收入不高,但豪华轿车、高级西服和手机样样不缺。不明底细的人以为他是哪家公司的老板,至少也是收入颇丰的公司职员。事实上,为了维持这种阔绰的生活,他向银行的贷款额已达到3万马克(1美元约合2马克)。打开他的鞋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银行的账单和法院寄来的传票。

  德国青年一代的这种消费欲望在银行信贷业务的支持下得到了充分满足。德国科隆一家债务人咨询公司的债务问题专家赫瑟尔认为:“德国的大多数青年人对自己的债务问题长期视而不见。”他说:“到公司来咨询的青年人越来越多。过去陷入债务难题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而现在却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

  步入信息社会,德国青年人的消费欲望更加强烈。为了拥有新电脑或争取到国外度假,许多青年人从18岁起或大学时代开始便体验到了“借钱花”的轻松与乐趣:不必先付出劳动就可以拿到现金。至于借的钱要不要还,或者什么时候还都不是重要问题。统计表明,全德国约有85万15岁至20岁之间的青年人有过借贷经历。相当多的青年人是在首次缴纳手机话费时成为债务人的。德国一家青年教育问题研究机构认为,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借贷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据德国三家研究所去年对2170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德国青少年的储蓄习惯正在消失:989万6至17岁的青少年去年的银行存款为179亿马克,比上一年少了16亿马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是家长少给了零用钱,而是孩子们用这些钱购买了手机、游戏机和光盘等消费品。

  在欧美其他国家,很多青年人的信贷消费习惯是来自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大多数美国人已经不再有储蓄存款,他们与银行发生联系只是为了获取贷款,或者偿还贷款。统计表明,美国家庭的存款余额平均只占其全年收入的4%,而每个美国家庭的平均负债额则高达5700美元。

  根据调查,美国5岁到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约有6000万,几乎是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对于工业和商业来说,他们意味着巨额生意。因为再过10年,这一代人将可能通过信贷方式购买小轿车、住房、家具等消费品,为美国提供数亿美元的购买力,培养起他们的超前消费意识是商家和信贷机构的共同愿望。

  ▲家长社会责无旁贷

  西方许多教育专家认为,青少年消费的欲望大于储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甚至连一些经济界人士也对此忧心忡忡。美国一家非盈利性机构———美国银行信用卡持有者组织总干事德特韦勒说,美国在1993年曾有100万人提出个人破产申请。“如果不给青少年讲授资金与信贷问题,他们进入社会后将会麻烦百出”。

  德国人鼓励信贷消费,与此同时,德国的一些社会团体也尽力帮助青年人用理智处理个人的债务问题。埃森地区的债务人救助协会就是一家致力于帮助青年人用理智的方式借钱和花钱的机构。他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制作了20个装有各种教材的宣传箱,在德国的大学里巡回进行宣传。教材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负债、借钱花值不值、金融机构都有哪些信贷方式等诸如此类的信贷与消费问题。

  美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途径进行的。给孩子们讲授财产管理与消费问题已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孩子们早日学会理财,由政府主管教育部门资助,美国34个州约3000所中小学与家长共同参与实施了一项儿童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该计划的创始人阿韦纳特别强调对孩子们进行储蓄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新一代储户。”

  为了帮助青少年掌握投资技巧,荷兰鹿特丹投资公司建立了一个专门以12岁至19岁青少年为股票发行对象的股票基金,吸引1.4万名青少年认购了市值总额为1210万美元的股票。1998年5月,德国阿迪格基金会上市发行“青年世界”股票,发行对象是19岁至30岁的青年人。当年吸引投资2.37亿美元和14万名青年投资者。

  家庭理财教育是使孩子成为理智消费者的重要途径,其中家长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一名叫戴维的美国人开办了家庭银行,目的是帮助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养成储蓄习惯。他利用电脑程序给孩子们各建立一个账户。为了使存款增长速度能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他提供了一个诱人的利率———月息5%,按照复息计算,一年的利率超过70%。

  家庭银行运作4年中,两个孩子储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由于存款额增长过快,两年后父亲不得不降低利率。孩子们虽然反对,但他们也由此知道,利率是如何在促进或抑制消费中起杠杆作用的。

  戴维有时还与孩子们玩投资股票的游戏,目的是要孩子理解投资回报与风险的含义。他认为,由于孩子们花掉的每一分钱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在胡乱挥霍之前就会三思而后行。他说,儿童是天生的资产管理人,如果给他们足够的自主权,他们很快就能精明地掌管起属于自己的财产。(胜宇)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报道
广东悄然兴起信贷消费 (2000/04/13 08:37)
调查发现:半数居民无意信贷消费 (2000/02/28 09:03)
广东居民信贷消费大增 (2000/02/11 15:31)
深圳居民信贷消费全国第一 (2000/01/12 10:14)
信贷消费岂能与老人无缘 (2000/01/10 15:34)
国家统计局:住房信贷消费不尽人意 (1999/12/17 15:09)
经济观察:信贷消费怎么成了“烫手的山芋” (1999/10/26 16:28)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第三届珠海航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应氏杯围棋赛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财经频道意见箱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