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板市场会冲击主板市场吗?

2000年10月20日 20:32   

  作为第二届高交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包括纳斯达克[微博]总裁在内的国际证券界精英云集的世界证券市场峰会,给即将开设的中国创业板市场带来了好运。据权威人士在会上透露,创业板有望在年内面世。

  国人似乎有“叶公好龙”的传统,对创业板的设立既盼之切切,又没来由地惧之深深。据说,所恐惧的主要是创业板分流资金,形成对主板的套现压力,直接构成对主板的冲击。其实,这只不过是对创业板缺乏了解所致。此次峰会使人们对纳斯达克和国际上其它创业板市场多了一点了解,从而不难发现,正象另一则叫做“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所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国际上的创业板始于1968年成立并于1971年开始进行交易的纳斯达克,目前已是美国国内新股发行和非美公司上市最多的证券交易所,是纽约交易所之外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5500多家。到纳斯达克上市,“英雄不怕出身低”,为创业者提供了用武之地。以微软[微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群以及襁褓中的网络公司,大多是通过纳斯达克沟通了融资发展的渠道,才演绎出一幕又一幕高成长的神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纳斯达克已成为美国经济转型的发动机。继纳斯达克之后,全世界相继设立的创业板不知凡几,尽管大多数并不是一下子就强盛起来的,如近期问世的香港创业板,但它对于活跃资本市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创业板与主板分工不同,并不能取代主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当然更不存在片面左右资金投向的问题。拿我国即将设立的创业板来说,作为成长性的市场,与主板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不同,创业板市场将以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其主要上市对象,为这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其高速成长提供所需的资金支持。因此,新兴的创业板市场备受投资者关注是必然的。但是,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格局中,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将是两个平行发展的独立市场。从长远看,关于创业板与主板争夺资金的疑虑,是一种十分小儿科的说法。目前我国有4万多亿国内资本市场市值,1万多亿国企海外上市市值,超过1万亿的国内A股流通市值,各省、市、区报送待上创业板的公司则有1000多家。客观地说,创业板初期的容量是有限的,即使首批能上1/3,所占资金也不超过1000多亿,尚不如转配股上市的资金份额,实际上还可能远少于此数。市场将有相当大的能力承受各种资金供给和投资者选择的变化,无须为莫须有的所谓主板“失血”而忧心忡忡。

  从另一方面来看,创业板作为新兴企业集中上市的场所,加上其股份全流通的机制,有许多优于主板之处。由于我国现有主板许多上市公司股份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不高,创业板的出现对主板构成一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冲击不仅表现为影响到主板运行机制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势必大大推进主板上市公司的重组,促进主板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质量。对于主板来说,这只有好处,而没有任何坏处。即使在创业板出现的初期,部分资金为趋利动机驱使,难免不会从主板离场转投向创业板,然而股票市场的资金往往是随着项目走的,这并非创业板的专利。在主板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的前提下,两个市场上市公司的质地将会越来越接近,那么,创业板上市公司将没有理由维持十分高于主板的市盈率,否则,市场资金将回流到主板市场。同时,就主板而言,重组题材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也并不亚于创业板,更何况还有大批无论是规模还是质地都远胜于创业板新兴企业的高科技股和蓝筹股,市场在某个阶段的短线炒作中尽可淡化对其的关注,长期而言是不可能真正淡忘其投资价值的。也就是说,主板市场的资金同创业板一样,既有出的,也有进的。在新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场的情况下,对于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来说,进的总比出的多。在这个意义上,创业板与主板之争将促进资本市场理性回归,形成双赢格局。希望不仅属于创业板,也是属于主板的,何恐惧之有?(特约撰稿:黄湘源)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
  • 黄祖斌:中国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基础
  • 张五常: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 姚树洁:中国继续充当世界发展引擎
  • 张捷:从粮食角度理解当年柬埔寨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