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9月25日 07:5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这是一条令人敏感的消息,本周初有关媒体透露:4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悄悄进军证券承销市场,而且进展相当快。据悉,信达公司的证券承销业务经营资格已获批准;长城公司的承销资格也即将获批;华融公司虽尚未获得承销资格,但已参与了几家企业上市计划的制定。 这条消息无疑会使证券公司的老总坐立不安,资产管理公司要做承销商,这就意味着一向由券商独霸天下的证券承销领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券商对投行业务的垄断将被打破。 无独有偶,日前有关部门在浙江杭州举行一个大型研讨会,会上传来的消息更使得证券公司的主管们忧心忡忡:证券经纪业务有可能对其它行业开放,首当其冲的当属IT行业。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券商在最稳定的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再联想近期管理层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不难发现:券商原先对资产管理、投行、经纪这三大业务领域的垄断优势正逐步淡化,证券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开放时期。如果告别了行业垄断,券商,你独霸天下还能有几时? 资产管理:群雄逐鹿格局已成 说得严格一点,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根本谈不上垄断,即使在证券市场创立之初,券商在二级市场的举措就受到社会游资的强有力牵制。不过,券商凭借信息、资金、人才的优势,还是占据了当时的主角位置。 但是证券投资基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1998年4月,基金金泰、基金开元成功上市,此举拉开了我国基金业快速发展序幕。仅仅2年时间,我国已成立了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25家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规模逾5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券商的资产管理规模扩张却显得步履沉重。即使经过多次增资扩股,多数券商的资本金仍维持在10亿元下方。按通常原则,这些券商投入二级市场的资金也就在3亿元左右。 虽然券商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资产管理模式,但这毕竟是借来的钱。高利息带来的是高压力,券商只能借此打个“短平快”,要想真正有所作为,券商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更要命的是,券商的资金来源也日趋萎缩。三类企业入市的消息公开后,券商曾一度获得最稳定的资金供给渠道。但是基金业的发展,使这一渠道供“水”量大减。今年6月,北京首都创业集团获准成为新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这说明证券机构垄断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的时代将成为历史,企业法人也可以单独或者联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企业直接进入基金业,必然会使大量资金分流。 另外,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已是不争的事实。基金业还将迎来更会辉煌的黄金发展时期。可以预料,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资产管理领域,券商很难保住原先的主角地位。 除了基金的竞争外,券商还得面对众多社会投资公司、大企业自身设立的投资机构以及民间私募基金等形形色色机构的挑战。群雄纷起,逐鹿中原,如果券商能完成赢利指标已是上上大吉,主导市场的重任可能要就此旁落。 事实上,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多数券商的赢利能力在下降,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的盈利并不如想像的那么高。今年虽然行情火爆,但据记者了解,多数券商的赢利靠的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领域获利甚微,有的甚至不赢利或者略有亏损。 经纪业务:暴利引得众人争 这是一块几无风险的“金矿”市场。夸张一点讲,经营者躺在床上就可以数钞票,因为所有的投资者都在为你打工。 在券商的三大块业务中,经纪业务应该算是券商最安全、最方便的赚钱手段。想想看,不管投资者是赚了还是亏了,每笔交易量的千分之三点二五都要交给券商,这样的好事天底下还能有几件? 有人曾算过,以平均水平而言,券商营业部的年资金回报率超过40%。今年上半年,由于行情火爆,交易量突飞猛进,有的营业部资金回报率甚至超过100%。营业部成了券商会生金蛋的鸡。 这样的暴利自然会引得他人的“眼红”。与证券搭界的相关部门都想涉足这一领域,早一点的有信托投资公司,后来有些期货公司改行做了证券经纪业务,再后来就连商业银行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银行想介入证券业,由来已久。券商营业部沉淀下来的巨额保证金,是当初银行与券商合作的基石。为了吸存这笔保证金,银行不惜做券商的委托代理。代理方式多种多样,最普通的是开通银行转帐业务;而最直接的是做委托代理。 去年7月,深圳、福建等地的银行开通股票委托代理买卖业务。银行通过券商在交易所的席位,运用其自行开发的股票电话委托系统直接为客户提供买卖证券的渠道及其它相应服务,客户与券商无需见面,就可以完成从开户、交易到清算交割、查询等全过程。 此举一出,石破天惊。银行业与证券业的相关人士对此发表截然不同的看法,总体而言,银行界是大力推广,而证券界反对声不绝于耳。 赞同者认为,这个模式对券商而言则有了进一步开发客户空间的契机,使异地甚至千里之外的投资者也能成为券商的客户,从而减少了券商开设众多营业网点的巨大投资和经营成本。券商的业务幅射范围则可以更广,银行可以有一笔稳定的储蓄资金,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大的便利。但反对者认为,《证券法》规定银证分业经营,这个模式显示银行已参与证券经纪业务,这是否有“违法”嫌疑?反对者更担心的是,如果任凭银行借助庞大的营业网络优势全面参与经纪业务,券商自身经纪业务是否还会有生存空间? 虽然,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有关银行介入证券经纪业务的讨论并没有停。在世界金融界混业经营成为趋势的背景下,相信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迟早也会对其他行业开放。届时,银行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目的可不仅仅是吸存保证金,它也要获取佣金收入。 银行的争论还没完,证券公司的主管又得对付一个新兴行业———IT公司的挑战。目前,在所有的交易方式中,网上证券委托交易已成为增长率最快的新兴交易手段。它的低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身其中。 网络交易潜在市场巨大,对此券商主管几乎形成共识。与此同时,一直寻求盈利目标的IT公司也将目标对准了网络在线交易。虽受有关法规的限制,这类公司目前还没有获得经营许可资格,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像证券之星、和讯、网易等知名网站都在积极搭建网上交易平台。一旦政策大门放开,他们将是证券经纪业务领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其实,从管理层近期的运作思路看,IT行业进军证券经纪业务还是很有可能的。今年以来,监管者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市场说话已成为管理层行事的基本原则。既然强调市场化,那么任何一个部门对行业的垄断都将是不可容忍的,证券经纪业务领域的大门必将被打开。 如果这些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被获准参与证券经纪业务领域,券商在经纪业务领域里的好日子可能就此终结。一方面,瓜分市场的机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基金业的迅猛发展,散户的人数在经历一个发展高峰后可能会有所萎缩。最终的蛋糕小了,分的人多了,利润也就会被大大地稀释了。 投行业务: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券商资产管理、经纪两大业务受冲击的同时,谁也没想到券商对投行业务的垄断会如此快地被打破。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悄悄进军证券承销市场,可能只是个信号,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都将会进入股票承销市场。 事实上,就我国证券界来说,与海外券商相比,最薄弱的环节可能就是投行。如果不采取手段尽快提高我国投行水平,那么万一放开证券市场,海外金融机构对我国证券业的冲击将是不言而喻的。 垄断带来的只能是落后,只有引入高水平的竞争才能有效跟上海外同行的发展节奏。在此时,允许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证券承销市场竞争,可能还只是证券投行业务放开竞争的序幕。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证券市场何时对外开放,其实证券投行业务早在几年前就已实现对外开放。记得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立之时,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它就已获得国内A股承销资格。 从现在的趋势看,目前国内有不少券商都在与海外同行进行的洽谈,目的就在于成立有关合资证券公司,政策的突破口就在于投行领域。据记者了解所知,几家正在商议与外资合作的券商,他们并没有采取全面合作,而是拿出投行业务,进行单项业务的合作试点。 在这个背景下,再去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被允许进军证券承销市场,其意义自然一目了然。投行业务放开已是趋势,而且投行业务放开可能更为彻底。投行或许会成为外资大面积进军国内证券市场的桥头堡。 告别垄断,也就意味着券商独霸证券行业的时代就此终结,这对于券商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但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我国证券业整体提高未尚不是个好事。未来的竞争是残酷的,但残酷的竞争却往往孕育新生力量,这股力量会成为推动我国券商发展的强有力助推器,它会帮助我国证券业克服一切困难,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海外同行的竞争。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