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采访中,专家学者和基金管理公司老总们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是开放式基金。作为探讨,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但是结论却是惊人的一致,这就是在中国必须走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道路。许多专家学者和基金管理公司老总们在接受采访中还为这个结论提供了不少的理由。
他们认为,我国证券市场要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必须改变目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而开放式基金的出现,可以加大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份量”,能够较快扭转“散户多于机构”和行情波动过大的局面。
其次,市场的繁荣和活跃,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作为“包容度”相对较大的开放式基金,在国民储蓄与证券市场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联系,从而为证券市场开辟了一条永久性的“输血”渠道。
再次,由于开放式基金运作要求较高,风险控制更严,对管理人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进行开放式基金试点,有利于尽快培养我国基金业管理队伍,增强他们应对加入WTO之后的挑战能力。
为了使这些“理由”更具说服力,不少专家学者和基金管理公司老总拿出了大量数据来加以佐证。刘鸿儒先生介绍说,从资产规模上看,199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的净资产为6.8万亿美元,而封闭式基金的基金资产只有1500多亿美元;从基金数量看,美国封闭式基金的数量目前不足500只,而共同基金的数量则高达7700多只。
理由充分,结论清楚,那么各方又是如何准备的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从上到下对进行开放式基金试点工作都抱有积极的态度。有关管理机构领导多次谈到了建立开放式基金的设想,一些具体部门还就开放式基金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作了研究。为了确定开放式基金未来的登记过户模式,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门邀请了境外采用不同模式进行运作的机构,向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介绍各模式特点,并建议有关机构深入了解海外不同模式产生的背景、过程、运作环节的功能、传导机制,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他们又放手让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等相关机构根据自己的研究,在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特点、市场特点、行业监管模式特点、技术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做出不同的尝试与创新。
作为身在“业中”的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对进行开放式基金试点更是充满了热情。据记者了解,为了确定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策略,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发放了大量调查问卷,进行了周密的客户调查与投资人分析。华安、华夏、鹏华等多家基金管理公司与海外基金管理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许多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还通过多种渠道向海外同行直接学习各种技术处理手段。目前,几乎每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一些正在筹建中的基金管理公司,都在积极完善自己的开放式基金方案设计。不少基金管理公司为此展开的准备工作已经长达一年多。华安、华夏、鹏华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日前推出了各自开放式基金方案的基本框架,华安设计的基金暂定名“安国”、华夏设计的基金暂定名“华夏成长”,鹏华设计的基金暂定名“普天”。三只基金的方案还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最低认购限额;有的主要面向机构投资人,兼顾个人投资者。有的则定位为中小投资人服务,兼顾机构投资人的需要;等等。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开放式基金的筹备与推出不仅受到了基金业内的关注,而且牵动了社会各界,包括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上市公司、各类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小投资人都对其中蕴含的机遇给予了高度关注。
比如,面对中国加入WTO后可能面临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将中国发展开放式基金作为拓展业务的一次重要机会。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与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微博]等就开放式基金运作签订了合作协议;9月初,鹏华还与工行深圳分行联手进行了开放式基金客户经理的首次培训,拉开了我国开放式基金零售业务准备工作的序幕。据交通银行的有关人员透露,该行在开放式基金服务方面的进展同样神速。交行的相关软件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测试。交行还斥资数百万元,支持6名技术人员赴海外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建行、农行、中行等各大商业银行都为开放式基金的设定作了充分准备。
一批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也对开放式基金表示出了浓厚兴趣。上海龙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均祥指出,作为上市公司,其资金特点往往是募股资金分期分批投入项目。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等待投入使用的资金,给投资人以更好的回报,是上市公司老总们所考虑的问题,正在研讨中的开放式基金由于其良好的流动性与规范性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上海久事公司的副总经理熊亦桦也表示,未来一些企业有可能将开放式基金作为其流动资金管理的新方式,将起到部分取代存款的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开放式基金在我国未来的基金市场中必将成为主流。它的推出,无论对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无论是对证券行业本身还是对变革体制下的银行、保险、社会保障、企业、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最初的试点会是谨慎的,较小规模的,但未来,我们肯定会迎来一个基金业与社会各层面“多赢”的发展格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