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应该如何“大力提振消费”

2025年01月08日11:11    作者:温彬  

  意见领袖 | 温彬

  2024年,我国消费增速呈渐进回落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也逐季走低。考虑到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2025年可能面临的外部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的首位,并从多维度出台提振消费举措。

  消费日益受到重视

  近几年来,“扩大内需”一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之一。2022年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位,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排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后列第二位,“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并提出要推进“以旧换新”政策。

  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旧换新”政策在2024年渐次展开。2024年2月23日,二十届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指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旧换新”政策正式启动。

  经历了第一轮落地实施之后,2024年7月以来,中央以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继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随后,包括汽车、家电、家居在内的耐用品消费增速明显反弹,对于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企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整体来看,2024年消费保持回落态势。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5%,低于2023年全年的7.2%,也低于疫情之前两位数的平均增速。从最终消费对于GDP的拉动点数来看,2024年第三季度仅为1.35个百分点,为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非疫情时段的最低水平,甚至低于净出口的拉动。

  因此,2024年9月下旬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促消费成为着力点之一。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会提出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二是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三是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这一政策思路也延伸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由于“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具体来看,2025年提振消费的重点将继续沿着三条脉络展开。

  一是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居民收入的兜底。会议提出“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从收入端加大对消费倾向高的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这将是2025年提振消费的首要工作。

  二是加力扩围“两新”政策,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扩大。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在财政政策部分要求“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这些都预示着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会继续扩大,且将会拿出更多资金支持加大对“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

  三是更重视服务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会议提出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这些均与服务消费相关。比较而言,2023年会议提的是“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2022年会议提的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可以看出,服务消费在稳消费政策中的权重在不断上升。

  提振消费的政策考量

  稳消费之所以继续围绕改善收入、扩大大宗商品消费以及促进服务消费这几个方面展开,背后有着更为全面细致的政策考量。

  首先,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提振消费必先改善收入。2023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一直在5%~6.5%的区间内震荡,低于疫情之前9%左右的平均水平,成为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主要拖累因素。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作为2025年的发展目标之一,并将“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作为提振消费的首要工作。

  实际上,除了特定群体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涉及收入的各个方面均有相应部署。对于依赖就业的工资性收入,会议提出“要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对于依赖资产价格的财产性收入,会议要求“稳住楼市股市”;对于依赖企业经营的经营性收入,会议要求“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对于依赖财政支出的转移性收入,会议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预计2025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其次,“以旧换新”政策收到了积极效果。历史上,我国曾经出台过“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政策,这些大宗商品价格高、占比大,适宜作为短期拉动消费的抓手,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2024年的政策实践来看,经过两轮“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汽车消费同比增速由6月的-6.2%回升至11月的6.6%,家电消费从6月的-7.6%大幅提升至11月的22.2%,家具消费从6月1.1%回升至11月的10.5%。在中央提出“加力扩围”的要求之后,预计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范围将会由汽车、家电、家居等进一步扩围,智能手机、电子信息产品等一般消费品也可能会被纳入以旧换新行列。

  最后,发展服务消费有助于改善就业和消费分配,也是新的消费增长点。与商品消费相比,服务消费在2024年的放缓更为显著,如餐饮收入放缓斜率要超过商品消费。从价格端看,2024年服务业GDP平减指数出现了历史上的首次下降,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下降0.13%,为历史最大降幅。作为对比,第二产业GDP平减指数虽然也在下降,但幅度仅为以往低通胀时期平均水平的一半。

  服务业属于人力密集型行业,且收入分配更偏向于居民端。比如,根据广东省2023年企业调查,制造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为14.1%,而13个服务行业的平均比重是25.5%,最高超过40%。因此,支持服务消费,可以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带来收入增长和消费改善。

  此外,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消费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省市已对新型消费进行探索。比如,上海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已优先对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作出部署;吉林省聚焦于冰雪经济,要“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河北省致力于“拓展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假日休闲等多元化消费场景”。这些新型消费,有望成为消费的“第二增长”曲线。

  如何进一步提振消费

  展望2025年,随着政策的多维度发力,消费有望得到提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预计也将逐渐改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中的慢变量,弹性不及投资,而且也容易受到消费者信心等短期因素和人口老龄化等长期因素影响。如果要切实提振消费,还需“慢工出细活”,做好各项配套工作。

  首先,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这种转变有两重含义,一是转变“只有形成固定资产才是有价值的”这种传统思维。过去政策主要是面向生产者和企业,现在需要考虑如何面向消费者。比如,将投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与人力资本相关的投资、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的投资,等等。二是转变“提振消费要立竿见影”的观念。消费是慢变量,跟就业、收入、预期等密切相关,很难像拉投资一样一抓见效。“以旧换新”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能收到效果,但耐用品在更新之后通常在若干年内都不会有购买需求,而且容易出现提前透支,后续效果会逐渐减退,所以不宜频繁使用。

  其次,形成以稳消费为目标的增长模式和政策体系。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我国原有的稳增长模式更多侧重于基建投资,已经形成了从地方政府、审批部门、项目筛选、金融支持、建设央企、地方平台的一系列配套体系。稳消费政策体系可以参考借鉴。

  资金来源方面,可将财政支出重点由建设转向公共服务,更多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执行部门方面,不能仅仅依赖主管流通的商务部,而是将更多部门纳入进来,形成一体化的协调和考核机制。服务体系方面,不一定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服务,而是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公共服务等。

  再次,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通过构建一、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来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夯实居民养老、医疗保障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消费、惠民生”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末我国要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目前我国仍在向这一目标奋进。不过,与高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还明显偏低,2023年为55.6%,同期美国为81.3%、日本和韩国则分别为75.4%、67.8%。因此,我国居民消费率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大力提振消费”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展开。

  (发表于《中国金融》杂志2025年第1期)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